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大学的宗旨在于使美德彰明,在于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Βιβλιοθήκη 道》ppt课件1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 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 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 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 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 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 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
因而得以统一。这就启发我们: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年轻一代的我们 一定要让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频共振, 当将中国精神一以贯之,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大本领,当实干家, 谱写青春华章, 奏响时代最强音。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大学: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 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 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 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输归入纳标总题结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 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身立德的一致性。 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 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没有具体刻意化分割,
输归入纳标总题结
前面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 后面三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 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的枢纽, 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 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合作探究: “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是什么?
《大学之道》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 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 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 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 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推究了事物的原理后,就会拥有知识; 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真诚;心意真诚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 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好的治理; 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输作入品标简题介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弟子曾参整理成文。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 是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 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1》《2》《3》《4》编在一起。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四书章句集注》, 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 《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 所以称为“集注”。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 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
【注释】 ①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 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即美德。 ③亲民:“亲”应为“新”,即革新、去旧立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大学之道
《礼记》
输入标题
学习目标 壹 语言建构与运用: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输作入品标简题介
戴德85篇本被称为《大戴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 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 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 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 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 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 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输归入纳标总题结
《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 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三纲领”。 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 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 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输大入学标之题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