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时具备至少1项微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三)拟诊IFI

至少符合1项危险(宿主)因素,具备1项
微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结果,或者具有可能感染
部位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2.主要病原菌
• 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菌。 • ICU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
40%~60%)。
•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
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3.病死率
•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
患者。
更多的则是发生在之前没有免疫抑制基础
ICU
疾病的重症患者,这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 因素导致的免疫麻痹/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患者 特点
与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ICU患者最突出 的特点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体腔和血管内的插 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其他患者
具有更多的皮肤、粘膜等解剖生理屏障损
害,因此使得正常定植于体表皮肤和体腔
粘膜表面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 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和血液。
二、IFI常见病原真菌的特点
真性致病菌:占少数,主要包括组织胞浆
菌和球孢子菌可侵入正常宿主,也常在免疫
IFI
功能低下病人中引起疾病。在免疫功能受损
的 病
的病人中,由真性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常为致 命性的。
•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
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培养,当导管尖 (长度5cm)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5CFU(菌落形成单 位),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2 CFU,且与外周血培 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它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二)临床诊断IFI

至少符合1项危险(宿主)因素,具有可能
感染部位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并同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 治疗指南(2007)
• 呼吸科 2006年出台了《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 血液科 2007年出台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
• ICU 2007年出台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
治疗指南(2007)》
原 体
条件致病菌:占多数,主要包括念珠菌和
曲霉,多侵犯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念珠菌、 曲霉、隐球菌和毛霉是最常见引起IFI的病 原菌。
(一)致病性念珠菌
• 是最常见的一类条件致病菌 。 • 常见的有: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
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 菌和葡萄牙念珠菌。
• 显微镜下,除光滑念珠菌外,大部分念珠菌在
1.发病率
• 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 •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
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 5.9%。
• 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
第四位。
• 有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为2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 能性高达90%。
• 曲霉孢子约2~5μm大小,易在空气中悬浮。吸入孢子
后可引起曲霉病,肺和鼻窦最易受累。
(三)致病性隐球菌
• 新生隐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两个变种:
新生变种和格特变种。前者常存在于鸽粪等鸟 类的排泄物中,几乎所有的艾滋病患者并发的 隐球菌感染都是由该变种引起。后者主要分布 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可从桉树中分离到。
• 目前国际上尚无ICU专业的IFI相关指南 • 这三种指南在定义和诊断上有着一些差异
定义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 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 过程。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诊断、拟诊。
• 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一)确诊IFI
• 1、深部组织感染
正常本应无菌的深部组织经活检或尸检证 实有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或除泌尿 系、呼吸道、副鼻窦外正常无菌的封闭体腔/ 器官中发现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镜检/ 培养或特殊染色)
• 2、真菌血症
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
• 该菌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严重的
肺部病变 。
• 隐球菌病好发于AIDS、糖尿病、晚期肿瘤、
SLE、器官移植等患者。
(四)双相真菌
• 双相真菌是指在人体和37℃条件下产生酵母相,
而在27℃条件下产生菌丝相的一类真菌,为原 发性病原真菌。主要包括申克孢子丝菌、马内 菲青霉、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副球 孢子菌、皮炎芽生菌。为自限性。
(五)致病性接合菌
• 包括毛霉目和虫霉目。其中毛霉目的致病菌主要包括毛
霉、根霉、根毛霉和犁头霉。虫霉目的致病菌有蛙粪霉 和耳霉,主要通过微小外伤和昆虫叮咬而感染。
• 肺和鼻窦最常受累。 • 伊曲康唑无效
(六)卡氏肺孢子菌
• 主要引起肺部感染,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主
要见于艾滋病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 关于卡氏肺孢子菌的分类学地位,迄今仍有争议。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卡氏肺孢子菌与真菌 有平均60%的相似性, 而与原虫只有20%的相似性。
• 该菌目前尚不能在体外培养获得,主要依靠直接
涂片六胺银染色诊断。PCR技术可作诊断分3个级别,即确诊、临床
玉米吐温琼脂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假菌丝及芽孢, 白念珠菌还可产生厚膜孢子。在37℃血清中培 养2~3h,可长出芽管,是重要的实验室鉴别 特征。
(二)致病性曲霉
• 主要包括烟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等 。 • 鉴定依赖形态学特征:通常以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头
的颜色进行群的划分;然后以分生孢子的形态、颜色, 产孢结构的数目,顶囊的形态以及有性孢子的形态等 进行种的鉴定。
•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而念珠
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其中光滑 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 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 尽管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但其病
死率高,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4.高危因素
在ICU 中,IFI除了可发生于存在免疫抑 制基础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