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下水问题

工程地下水问题


ⅰ、叠加原理 ⅱ、干扰井原理 ⅲ、参数取值
H=S1+S2+………………Snj1 k
Ri2j
T KM =0.1465×286.03=9.966m2/d
aT
=830.5m3/d
ⅳ、各节点静水位到充水含水层的水柱高
ⅴ、场区进行有限单元剖分
3003
A3
高坡
J11
A3+500
lg R
r
r
(2)大口径的适宜条件
• 2、水文地质孔布置
• (1)存在的问题:
• (2)建议的布孔及井结构方法:
• ①根据勘探孔地质编录、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结果, 编制场区隐伏岩溶平面分布图;
• ②根据勘探钻孔终孔后的水位实测资料,编制场 地等水文线图;
• ③综合上述图件,找出场地中地下水主径流带, 结合你见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在住径流带上布设 水文地质孔。
• 2、资料整理: ①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参数计算方 法及要求
• ②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整理方法及要求。 • 3、常见的问题
①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延续时间不足。
②一是潜水和承压水模型不分、混用;二 是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不分。
四、工程地下水评价问题
• (一)水文地质计算 • 1、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1)计算方法 (2)参数计算结果分析 • 2、基坑涌水量预测计算问题
• ⅶ计算流程
输入N.M.K.t.a.Q(P)
打印Q(P) FOR E=0 TO T STEP30 FOR i=1TO M FOR J=1TO N 读入Rij,计算单井对i点影 响降深,叠加各井对i点 的累加影响水位降
NEXT J NEXT I 时段输出
NEXT E END
ⅷ、计算机程源序
• 基坑疏干井群干扰计算 • 5 LPRINT “基坑疏干井群干扰计算” • 6 LPRINT “------------------------------------------------------” • 10 INPUT “N=?”; N • 13 INPUT “M=?”; M • 15 INPUT “t=?”; T • 20 INPUT “k=?”; K • 30 INPUT “a=?”; A • 35 DIM Q(N),S(M),H(M),Z(M) • 40 FOR P=1 TO N • 45 INPUT “q(”;P; “)=?”; Q(p) • 50 LPRINT “Q(”;P; “)=?”; Q(p) • 56 LPRINT “------------------------------------------------------” • 57 LPRINT • 60 FOR L=1 TO M • 62 INPUT “H(”;L; “)=?”;H(L) • 64 NEXT L • 66 T1=0 • 70 FOR E=0 TO T STEP 30 • 80 T1=T1+30 • 82 LPRINT “ 第”;T1; “ 时段” • 83 LPRINT “------------------------------------------------------”
ZK5 J24
ZK8 J20
ZK7 J26
J3
J4
ZK9 J19
J5
ZK10 J18
J10 ZK14 J14
J15 ZK13
J9
J8
ZK6 J25
ZK12 J16
J6 J17
ZK11 J7
• ⅵ、计算程序 • A、设置疏干工程方案(井数、井位、各井排水量等)
• B、先求出各节点静水位到充水含水层的水柱高Hi;
内容概要
一、地下水基本特征
• (一)地下水类型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2、地下水类型划分
• (二)地下水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 (三)地下水污染
二、岩土的水理特征
• 1、软化性 • 2、透水性 • 3、崩解性 • 4、给水性 • 5、胀缩性
三、工程地下水勘探中的主要问题
• (一)水文地质单元调查 1、 调查的意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002 3001
J10 ZK14
老龙坎 J14
响水洞
ZK13 J9
小麦孔
J15
ZK6 J25
马家寨
麻风垭口
ZK12
J16 水淹坝
J8
A3'
A3+500
A4'
A4+500
J17
ZK11 J7
A5'
3002
落围岩
J6
3001
J11
J12
ZK15 J13
ZK1
J1
J2
ZK2
J22
ZK3
J21
J23 ZK4 J27
• C、计算井群在干扰条件下各计算节点处在计算末时刻的 水位降Si,
• D、判别: 假设当首采区设计降深值与各井抽水疏干后的 降深值相差不大,即小于一定值时(本次疏干设计取 =<1m),则认为设计疏干工程达到效果。
• E、当不满足上述要求,调整排水工程方案,设计疏干井 的排水量或通过调整各井之间的距离及其他参数(K、T、 A)来达到效果。
牛J1黄包
A4
ZK1 J2
J12
T1yn2 T1yn
ZK15 J13
ZK2
J22
坪子上
T1yn2 J23 T1yn1
穿洞门口 野嘛萝ZK5
吉沙
ZK4 J27
T1y3 ZK3 J21
黄岩
ZK7 J26
A4+500
箐上
ZK8 J20
A5
J3 J4
ZK9 J19
轿子山
三岔构
3003
张家垭口
J5
ZK10 J18
② 充水层承压水柱高 ③充水含水层的厚度
H =74.94m
(R)
M =68.03m
④含水层剩余饱水带厚度
h0 =59.94m
⑤基坑疏干排水水位降深 ⑥ “大井”半径 ⑦影响半径 ⑧引用影响半径
S=15m
(3)计算结果
Q k[(2H M )M h02 ] (m3 / d )
ln R0 r0
• ②干扰井群法
②利用确定了与单地地下水系统有水力联系的 钻孔实测的水位,编制等水位线图,则得出场地 地下水位及其空间分布。
• (五)抽水试验问题
• 1、试验方法:
在勘探场地中,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采用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效果会更好。一是需 要抽水时间更短;二是试验结果更能反映岩层得 导水性和储水性能;三是由于抽水时间短,在岩 溶强烈发育的场地中,能较有效地避免由于抽水 试验水位下竟导致的岩溶地面塌陷以及带来的不 良工程地质问题(灾害)。
(1)模型建立 (2)计算方法
• ①大井法
• 实例: 某场地,设计基坑长250m,宽125m,深12m。基 坑开挖排水,地下水向未来基坑的运动为向集水井的承压 ~无压运动。
• (1)计算公式
Q k[(2H M )M h02 ] ln R0 r0
r0
F
R 2S KH
R0 R r0
①渗透系数 k= 0.1465
• (四)场地地下水位问题 经验不足的人员直接将测得孔中水位不加分
析直接作为水位标在图上,结果造成不能真正查 明场地地下水位。
①首先确定与区域地下水有联系的钻孔。当场 地位于水位地质单元的补给和径流区带时,在施 工中冲洗液漏失的钻孔可认为是与当地地下水有 水力联系的部位。反之,返水孔则为无水力联系 的部位。
• (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 观测的意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水文地质钻孔设计及布置问题
• 1、钻孔结构设计 • (1)小口径与大口径大区别
承压水 潜水
Q 2KMS 1.366 KMS
ln R
lg R
r
r
Q K (2H S)S 2.732K (2H S)S)
ln 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