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内NHL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剂量指南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现代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剂量指南———结内NHL前言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在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并分析目前的相关医学证据后,制定了本指南。
既往以淋巴结区为靶区的扩大野和累及野照射已经被小野照射所取代,照射范围仅包括确诊时查见的淋巴结累及部位。
累及部位放疗(ISRT)是一个新的概念,本指南明确定义了ISRT的CTV范围。
对于惰性NHL,单纯放疗常作为根治手段,因此应考虑更大的照射野。
为了既实现肿瘤LC这一主要目标,又降低正常组织损伤的风险,IMRT、呼吸门控、IGRT、四维图像等先进治疗技术都应使用于临床。
放疗被广泛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而且是很多早期患者的根治手段。
放疗作为单一的根治手段在一部分淋巴瘤的治疗中依然举足轻重。
目前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提高了很多B细胞来源NHL疗效,并且成为了其主要治疗方法。
对于很多早期患者以及经过挑选的大肿块、结外、分期较晚、侵袭性的NHL患者,放疗仍然能够提高LC率,在综合治疗中仍旧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大多数早期惰性淋巴瘤只需行单纯放疗。
对根治性治疗方案的晚期不良反应和存活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
因此,最重要的是:既要保证较好的长期LC率,又要尽量降低对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暴露。
而且大多数淋巴瘤治疗后复发都位于先前的受累部位,而放疗对减少随后的局部复发非常有效。
既往的淋巴瘤放疗指南制定年代较早,而今,现代图像学技术可以识别显性(大体)病灶,而且有效的化疗可以杀灭隐匿性(亚临床)病灶。
受累野是以解剖学标志及周围未受累淋巴结构成的,以之为基础的淋巴瘤放疗指南已不再适用于现代放疗。
现代放疗的重点更多在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
尽管目前仍然缺乏随机研究的证据来支持缩小照射野,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缩野后LC依然很好。
指南主要关注局限期结内NHL的成年患者,也包括晚期的大肿块及残存病变的患者。
指南包含了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治疗方案。
指南还讨论了放疗在晚期NHL、复发淋巴瘤、结外NHL姑息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靶区设计原则淋巴瘤现代放疗计划的设定基于ICRU83号报告所阐述的靶区概念,即GTV、CTV、以及由GTV、CTV外扩而成的PTV。
PTV用于确定剂量覆盖范围。
该方法允许直接比较诊断图像,提高了淋巴结定位的准确性。
将放疗作为单一治疗手段还是巩固治疗手段,这对确定靶区很重要。
当化疗抗拒而对显性病灶、亚临床或隐匿性病灶都不能杀灭时,或许应对抗拒或残留的淋巴瘤病灶采用高量大野放疗,以期获得持久的LC。
放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单纯放疗可作为局限期惰性淋巴瘤的根治治疗。
局限性侵袭性结内NHL患者因严重的并发症而不能耐受化疗为主的治疗时,给予单纯放疗也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局部放疗对于化疗抗拒的局限性病变也是非常适合的。
对大多数需以放疗为主要治疗方式的放疗准备中,推荐使用静脉增强剂以保证GTV能够被很好地显影。
对于未接受化疗的病例,CTV的范围应该更大一些,需覆盖毗邻的淋巴结(即使是正常大小)。
因为对这些亚临床病灶而言,放疗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而且对于未接受有效全身治疗的患者,放疗剂量也应该有所调整。
放疗作为综合治疗中的组成部分放疗常作为局限性侵袭性结内NHL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用作系统化疗后的巩固治疗。
老年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对于降低了化疗强度的这部分患者而言,放疗的作用更加显著。
大量老年患者不能耐受足量、足疗程的化疗,需要对化疗的药物剂量、方案、周期数做出调整或者减少。
许多这类病变局限的患者采用简化化疗和巩固放疗后能够被治愈。
考虑到这类患者一旦复发就没有有效的挽救方案,所以放疗的作用尤为重要。
最近的研究数据表明初始大肿块和结外病变患者,甚至化疗后达CR的晚期患者,接受巩固放疗均可改善预后。
这类患者的GTV在化疗后会明显改变,所以进行巩固ISRT时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复习化疗前的图像资料,在模拟CT上勾画出“化疗前GTV”。
淋巴瘤放疗靶区范围定义1.ROI获得:淋巴瘤的放疗计划基于CT模拟、PET?CT模拟或者MRI模拟的三维图像。
如果PET或PET?CT图像不是模拟定位取得的,就必须与CT模拟图像进行融合,这样最初的感兴趣区才能够在模拟图像上显示。
如果融合无法实现,可进行仔细的人工勾画。
最理想的是,采用治疗体位以及相应固定装置获得所有图像。
2.化疗前(或术前)GTV:在任何会影响肿瘤体积的治疗开始前,图像上显示的淋巴瘤侵犯范围都应当在模拟定位图像上勾画出来,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区域必须包含在CTV中。
3.未化疗或化疗后GTV:未治疗或者化疗后GTV的图像应当在模拟定位图像上勾画出来,其通常作为CTV的一部分。
(1)CTV定义:CTV原则上应覆盖最初的GTV(任何治疗之前),即便是超出了受侵的组织或器官。
但是如肺、肾、肌肉等即使先前被GTV占据,如果正常结构确未受侵时,也应根据临床判断排除在CTV之外。
勾画CTV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肿瘤的侵犯模式、潜在的亚临床病灶、邻近器官的照射限量。
如果有数个淋巴结受侵,但彼此距离<5cm,可考虑只用一个CTV将它们覆盖;但如果有数个淋巴结受侵,彼此距离>5cm,则分别用它们各自的CTV逐一覆盖,CTV外扩为PTV的指导意见参见下文。
(2)ITV定义:依据ICRU第62号报告,考虑到患者体内CTV的大小、形状、位置的不确定性,所以外扩CTV形成ITV。
ITV大多与靶区运动有关,而靶区运动基本出现于受呼吸影响的胸部和上腹部。
四维CT是明确ITV边界的最佳方法。
通过X线透视或者资深医生经验性判断也可作为替代方法。
胸部或上腹部的ITV需要在头脚方向外扩1.5~2cm。
在放疗的分次内或分次间照射时,如果靶区不易出现形状或位置改变(例如头颈部),就不必需要外扩ITV。
(3)PTV定义:PTV包括CTV(相关时也包括ITV)以及由摆位造成的患者位置与射线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于放疗计划设计、治疗各个环节。
各个放疗中心对PTV范围的设置是不同的。
医师和/或物理师设置的PTV及其外扩边界取决于对摆位误差的估计。
固定装置的性能、体位、内部器官运动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都会影响摆位误差。
原则上,外扩边界建立于概率之上。
外扩边界不应是线性增加,因为这将导致根据很少发生的极端情况产生很大的外扩边界。
(4)OAR定义:OAR是指能出现放射不良反应(一般与放射剂量相关)的重要正常器官。
OAR与治疗计划或处方剂量有关,必须在模拟定位图像上勾画出来。
物理师应当计算DVH,放疗计划评估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
放疗剂量设置对于结内NHL,传统的照射剂量范围为30~55Gy,采用1.8~2Gy的常规单次分割剂量。
对于侵袭性NHL,化疗后给予最高40~55Gy的剂量已经在临床研究中使用。
大多数回顾性研究中,对滤泡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单纯放疗的剂量分别为35~45Gy和30Gy。
目前研究发现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相对放射敏感性存在差异。
英国开展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对“低度放射敏感”(基本为滤泡淋巴瘤)采用24Gy及40Gy两种剂量对比,对“高度放射敏感”(基本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30Gy及40Gy两种剂量对比。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大多数患者均已接受化疗,放疗为巩固治疗。
1000余名患者被随机分组,中位随访5.6年后,这两种淋巴瘤亚型的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疗效无差别。
放疗计划1.图像在放疗计划中的作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均依靠三维图像,包括CT和功能图像(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这些图像最好采用放疗体位并在肿瘤放疗医师的参与下取得。
推荐使用增强CT以利于勾画淋巴结并与血管相区分。
若放疗中心可行增强PET?CT检查,则无须再行增强CT。
PET/CT的增强显影不受衰减校正的影响。
对腹部、盆腔扫描应使用口服显影剂显影肠道。
模拟定位时使用的四维CT有助于确定受呼吸运动影响部位的ITV。
高质量的图像是高质量放疗计划的基础。
2.体位固定:必须对患者身体合适地固定后才能进行CT模拟定位。
病变位于头颈部的患者,应使用定制的热塑面模。
对感兴趣区连续扫描的扫描层厚不得大于3~5mm。
3.放疗技术:肿瘤放疗医师应在比较不同放疗技术的计划和DVH图后决定采用何种技术做治疗。
一些情况下,传统的前后野对穿照射技术就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即便给予足量处方剂量也对正常组织的照射体积很小。
而另一些情况下,IMRT、VMAT、TOMO等更为适形的技术能更好地保护OAR,但是其代价是使更多正常组织受到低剂量照射。
质子放疗对淋巴瘤治疗的潜在获益及风险目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具体病例的放疗技术选择很难进行推荐,但临床医师必须基于将患者严重晚期不良反应风险降至最低这一标准去审慎考量。
4.三维计划和放疗方案:在定义CTV、PTV和OARs时勾画其三维轮廓非常必要。
标准的3DCRT适用于很多病例。
但是对于一些患者使用IMRT时,必须采用有着显著优势的呼吸控制技术和IGRT。
当靶区毗邻关键的剂量限制正常组织时(尤其是在再程放疗时),可使用IGRT进行验证。
5.IMRT:与3DCRT相比,IMRT的PTV的覆盖更好(Dmean、V95、均一性指数)。
在筛选的纵隔受侵患者中,IMRT降低了肺毒性预测指标值(Dmean和V20更低),对心脏和冠状动脉的保护更好。
IMRT的剂量学优势在累及前纵隔且PTV范围较大的情况时体现得更加明显。
IMRT具有靶区剂量覆盖适形度良好、毗邻正常组织的剂量梯度陡峭等优势。
但是与常规放疗相比,IMRT在靶区定义勾画、放疗计划实施验证等方面必须要更为小心谨慎,以避免肿瘤的漏照以及随之而来的肿瘤控制率下降。
可以采用图像引导保证在治疗过程中靶区的覆盖能达到最佳。
在纵隔淋巴瘤的IMRT放疗中,四维CT对模拟定位和治疗中的呼吸运动控制有着重要作用。
再程放疗中采用高度适形的放疗技术,可以使脊髓等关键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控制在限制范围内。
胸部肿瘤运动控制技术对于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的肿瘤部位,鼓励使用四维CT和深吸气屏气技术。
纵隔受侵患者通常需要照射纵隔。
多项研究证实患者吸气时放疗可明显减少心肺受照。
推荐在经挑择的患者中应用深吸气屏气技术。
剂量限制根据既往50年间的治疗经验,患者接受大野高量照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因此,应选择下述ISRT技术进行治疗,并选择预期远期并发症风险最低的治疗计划。
选择过程中同时应考虑性别、年龄和合并症等因素。
对不同正常组织进行剂量限制是适形放疗计划计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淋巴瘤放疗剂量较低,所以大多数实体瘤放疗使用的剂量限制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淋巴瘤。
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应该是越低越好,尽可能将远期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不过各种正常组织的重要性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