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桂林饮食文化

广西桂林饮食文化

广西桂林饮食文化
"桂林三宝"中的桂林辣椒酱以独特的风味冠压群芳,不仅走俏国内,而且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与桂林三花酒、桂林腐乳一起被誉为"
桂林三宝"。

桂林辣椒酱因配料有别而品种有异。

以大蒜头为配料的
是蒜蓉辣椒酱,再加入豆豉就成为了豆豉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通常
是选用优质红辣椒、大蒜头剁碎,拌入豆豉,加入三花酒和细盐等,密封入坛,数月之后始成。

桂林辣椒酱油润鲜辣,香醇可口。

既可
食用提味,还可做调味用。

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桂林最具有地方民俗饮食特色的有桂林米粉、灵川狗肉、恭城油茶和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源于清代嘉庆年间,由民间厨房创制,发展成闻名中外的传统风味名菜。

荔浦芋扣肉肉质细腻,营养丰富。

含有粗蛋白、淀粉和一定的无机盐、维生素,具有补气益肾、健脾
胃之功效。

用荔浦芋和五花猪肉做成的扣肉,历来是逢年过节或红
白喜事与家宴酒席上的一道名菜。

灵川狗肉是桂林家喻户晓的传统佳肴。

灵川狗肉讲究选料、刀功及烹饪方法。

制作出的狗肉熟而不烂、浓香四溢。

食后余香满口,
通体舒泰,令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灵川狗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可益气强身,祛寒健胃。

是冬季具有滋补和御寒作用的传统佳肴。

桂林米粉是桂林地方小吃中的精品,用大米加工而成。

桂林米粉因佐料和烹调方法不同,大致分为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牛腩
粉和马肉米粉,其中以马肉米粉最负盛名。

70年代桂林市传统风味
研究会收集整理出78个风味小吃品种,桂林米粉居其榜首。

米粉是
桂林人早点、晚点的主要食品,也是古今中外游客喜好的风味小吃。

油茶是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苗、瑶、侗族人民普遍饮用而独具风味的食品。

桂林地区的油茶分为恭城油茶和灌阳油茶两
种风味。

打油茶原为山区习俗,现已遍及城乡,流传广西数地。


浓浓的油茶香味倍受人们的青睐。

桂林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
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龙脊水酒
到龙胜一定要尝尝龙脊水酒。

这是道地的土酒,它虽然不是很有名,但享誉全县,成为各族人民人人交口称赞的美酒。

水酒纯属上
等糯米之原汁,用土制酒药酿造密封后兑冲甘泉而成,芳醇爽口,
润脾生津,营养丰富。

人说龙脊十三寨人,肌肤红润,健康长寿,
是常年饮食佳酿之故。

其中有一种推为上乘的陈年窖酒,几十斤的
糯饭,溶成一小团沉于坛底,此酒澄清见底,滴而成丝,喝了沾唇;
其味芬芳蜜甜,极为爽口,欲罢难止。

不过需当心其后劲,虽醉力
迟缓,但一醉即倒,数日方醒。

这种酒一般人难于喝到,游人需深
入壮家,被主人奉为上宾,视为至爱亲朋,方能一饮。

鸟鲜
“鸟鲜”是一种著名的风味小吃。

每年立冬前后,瑶家将在深山老林捕来的雪鸟(一种候鸟)去毛除脏,用炒米粉和食盐伴匀置入罐
中封存,制作出这种肉香骨脆,味道鲜美的佳肴。

宋人周去非在
《岭外对答》中说:“凡亲戚赠遗悉用酒鲜,唯以老鲜为至爱。


这里的“老鲜”就是指鸟鲜。

侗家吃俗
侗族的饮食特点有二:一是不离酸。

每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碗酸菜。

侗家的酸有多种多样。

泡缸酸就是用坛子装着酸水,把各节
令的时鲜瓜菜放入坛中泡制成酸菜,然后食用。

酸鱼、酸肉便是侗家食谱中的特有风味。

每年八九月间,侗家总是把一时吃不完的鲜鱼鲜肉洗净,放入坛子中腌酸。

一般腌制3-5年。

而酸草鱼则腌存几十年,它是用来盛情款待贵宾的。

来侗乡旅游,若能吃到这样的酸鱼,那将是一大乐事。

因为侗家人有句俗话:“十年酸鱼送老酒,做人一世也抵得。


二是吃糯米。

糯米饭是侗族人民的主食。

他们做饭的方法独具一格。

他们是隔夜将糯米用清水泡胀,翌日清晨,由主妇把米滤干,
放进锅内蒸熟。

这蒸糯饭又干又柔软,把它装在特制的大白瓜壳内,可以保持蒸糯饭一昼夜的温软。

每到用餐时,只需从瓜壳内把饭挖出,就可以吃了。

又因糯饭干爽柔软,进餐时一般都是各人先洗净手,用手抓坨坨饭吃。

当然,侗家待客人时还是给碗装的,一来表
示客气,二来也好给客人来菜。

但到侗乡来的游客可要记着,吃蒸
糯饭时别因贪嘴吃得太饱,否则你的胃就会被胀得难受不堪!
打油茶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饮料。

他们用侗乡盛产的糯米、茶油和茶叶,制成甘甜清香的油茶,饮用后可以提神醒脑,焕发精神,解除
疲劳,而且还有祛寒暖胃,治疗感冒、腹泻珠功效。

侗族人每天都
喝油茶,而客人来到,必定要热情地打油茶接待。

侗家打油茶非常讲究,先将糯米蒸成饭,阴干备用,叫做阴米。

打油茶时将阴米放进烧沸的菜油锅内,炸成香甜爽脆的米花,然后
将一把粘米放进锅里炒焦,再伴上茶叶混炒片刻,加水煮水,过滤
之后即成茶水,加进米花、黄豆、花生或者猪肝、瘦肉等配料,就
是色、香、味俱全的可口油茶了。

在侗家里作客打油茶是很有趣的。

主人和客人围坐在桌边或锅台旁,由主妇动手烹调、分配和端送,客人可以欣赏整个制作过程。

第一碗油茶必须端送给座上的长辈和贵宾,以表敬意,然后依次端
送给其它客人,最后才是主人。

吃油茶是有规矩的,只能使用一根
筷子,各人接到第一碗油茶后,必须等主人说一声“敬请”,才开
始吃。

吃完,则由主妇添茶。

每人至少吃三碗,否则会被认为对主
人不尊敬。

吃了三碗后,若不想再吃,只需把筷子架在碗上,作为
不吃的表示,不然,主妇还会不断地端油茶来。

这是侗家热情好客
的一种表现。

老友面
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面食.据说,一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予这
位老友吃。

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
之名。

老友面食之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而经久不衰。

八仙粉
相传是清宫食谱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时鲜八味以上,味道相异相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而得名。

八仙粉以鲜滑
清爽为特点。

干捞粉
把米浆蒸熟后切成条形,拌以调制好的叉烧、肉末、葱花、炸花生、酱料、香油等即可食用。

特点是香、酸、脆、甜、咸适度,食
而不腻。

卷筒粉
用磨成的民浆放进托盘摊成一张薄饼,撒一些肉末、葱花在上面,蒸熟后卷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酱料、香油等拌以食用。

特点是软滑
爽口。

八宝饭
将糯米泡湿,拌以食用油、绿豆、百合、莲子、白果、蜜枣、山黄皮、冬瓜糖等近十种清补原料,蒸熟即成。

以其香溢软滑,甜而
不腻著称。

粥品
南宁人早餐爱吃粥,粥也有十几个品种之多,有瘦肉粥、猪红粥、鱼片粥、红豆粥、皮蛋粥、田鸡粥等。

特点是香热鲜美。

酸品
南宁方言叫"酸野"。

南宁有句俗话称"行人难过酸野摊",即将"
酸野"描述得维妙维俏。

制作是采用当地物产木瓜、萝卜、黄瓜、莲藕、椰菜、菠萝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

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

柠檬鸭
是武鸣县一带的特色菜肴。

其做法是将宰后洗净的鸭切成块,入锅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丝的酸辣椒、酸芥头、酸姜、酸柠檬、酸梅、生姜及蒜泥,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盐豉,炒熟后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其味酸辣适宜,鲜香可口,极其开胃。

猜你感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