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ppt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ppt
A、有巢氏茹毛饮血
西汉《礼记.礼运》讲古人茹毛饮血;东汉班固《白虎通 义》:“古之时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 父,……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 苇。”
有巢氏的肉食发明: “脍”——用石刀把肉割成薄片食用; “捣”——用石锤把肉捣松散食用。 “脯”——把肉割成片风干; “鲊”——用盐和硝等化学原料揉制肉食并风干保存
此时还不会使用火。
B、燧人氏教民熟食
燧人氏开创了饮食文明的新纪元,也创造了以 “石烹”为标志的一些列烹饪方式:
#炮:用火来直接烤果子、肉类等食物;
#煲:用泥裹果子和肉类之后再进行烧烤;
#炙:用烧红的石子把食物烫熟;
#焙:先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熟;
#奥:也就是“熬”,将石器盛上水,把食物放 在水里再移到火上煮。
历史人物对于饮食的认识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消极,强调“本味”。省味去奢,返 璞归真;尚淡重素,“无味”为美 。
五味令人口爽(败坏), 味无味(味的最高境界就是什么味都 没有) 针对:目食、酒池肉林、烹子媚君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无为而治。
历史人物对于饮食的认识
林语堂:“没有一个英国诗人或作家肯 屈就去写一本有关烹饪的书,他们认为 这不属于文学之列,只配姨妈去尝试一 下。” ——《中国人的饮食》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完全改变了人类 饮食的现状,使原始饮食向健康饮食文明迈进, 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是人类健康 饮食文化的开端。
燧人氏钻木取火,火不仅把人类带入到文明时 代,更是人类一切文化发展的始祖和渊源,也 是文明所需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C、伏羲氏首创烹饪
伏羲氏对人类饮食方面的贡献有: 一、织网捕鱼(由蛛网受到启发),创立了渔业; 二、始驯养牲畜,创立了畜牧业; 三、推广燧人氏的用火加热食物的方法,让熟食逐步 成为了中国饮食的主题部分。
2、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上古饮食时期 二、成形时期:夏、商、周(三代) 三、初步发展时期:秦、汉 四、全面发展时期:魏、晋、隋、唐 五、成熟时期:宋、元、明、清 六、繁荣时期:民国至今
一、上古饮食时期
有巢氏茹毛饮血 燧人氏教民熟食 伏羲氏首创烹饪 神农氏发掘草蔬 黄帝兴灶作炊 后稷教人稼穑 尧制石饼创面食
人类在神农氏的带领下逐步告别了饮食不足的 状态,生活也渐渐开始富足起来,人类的饮食 也丰富起来了,越来越多的谷类走进了人们的 餐桌。
E、黄帝兴灶作炊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统一华夏族的 伟绩而载入史册。黄帝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 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 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中华文明的先祖。
孔子
* 饮食讲究时、节、度
”“ 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 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 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 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 养生之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及对于饮食 的讲究。
1、历史人物对于饮食的认识
孔子—— 矛盾体
* 贬斥好逸恶劳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 也。” “贤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颜回!”
* 挑食——讲究饮食卫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历史人物对于饮食的认识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轩辕黄帝列为本纪之首。
黄帝改灶坑为炉灶,并按蒸汽加热的原理制造 出最早的蒸锅——陶甑(zeng)。从此,蒸饭 煮粥,“吃饭”的概念产生了。
另据史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载,黄帝时的诸侯宿沙氏首 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宿沙作煮 盐”,这是关于食盐最早的记录。
历史人物对于饮食的认识
孟子——食志、食功、食德(孔孟食道)
食志:“非其道,则不可受于人;”
食功:“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食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注重礼仪和礼节。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
“食、色,性也。” “君子远庖厨。”——仁爱的思想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 的历史与发展.ppt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特点 第三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与发展
1、历史人物对于饮食的认识 2、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3、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情况 4、中国饮食文化的创造者 5、中国饮食文化的类型 6、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 7、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器的出现引起了饮食的飞跃,开创了人类饮食文化新 的篇章。
另外炎帝还首立市廛(chan),首辟市场。治麻为布, 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
随着五谷的大量种植,人民的温饱得以解决。 但是人类仍然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神农氏为 此亲尝百草,区分药物食材,形成了中国最早 的一部有影响力并且对现在仍然有实用价值的 食材志——《神农百草》。
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随着食物 捕获量的持续增大,人们将消费不完的渔猎品加以驯养, 从此由原始的狩猎状态进入到了初级的畜牧业生产。
伏羲养六畜以为牺牲,用最原始的作料烹调食物,堪称 上古时代第一代厨师。
D、神农氏发掘草蔬
炎帝,烈山氏,号神农氏,又称赤帝, 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
南宋郑樵《通志.三皇纪》记载:“炎帝 神农氏起于烈山……民不粒食,未知耕 稼,于是因天时,相地宜,始做耒耜, 教民艺五谷。故称之为’神农’。”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制耒耜,种五谷(稻、黍、稷、麦、菽),奠定了农工基
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 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