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篇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亲爱的同学们:你好!我们是平顶山学院的学生,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是来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等情况,目的是调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为号召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做一些努力。
这是一份有关你们自己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
【篇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
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课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本课题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深入浅出地分析、研究、思考,探讨并加深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认识。
一、调查说明(一)调查目的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内容1.开展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学活动。
2.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做心理辅导。
3.调查活动。
①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③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④留守儿童的心事调查。
(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问卷,请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不记名选择与作答。
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80%。
我们的问卷共设有50道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活动的男女比例为52:48。
从调查人群的年龄角度看,在10岁以下的人占30%,10岁以上占70%。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各个层次的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二、情况汇总1.父母的工作问题。
在被调查者中,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的占70%,父亲出去打工的占15%,母亲出去打工的占10%; 在县城内打工的占15% 跨县、跨市打工的占25%,跨省打工的占60%。
2.监管照顾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
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
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监护人的不重视,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是许多留守儿童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严重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被调查者中,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60%的被调查者与 (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0%的被调查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8%的被调查者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2%的被调查者则自己住。
3.心理态度问题。
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
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
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心理状态不佳。
在被调查者中,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 ,其中,很担心的占33%,有点担心的占46%,不担心的占19%; 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 ,我很棒,我做的很好的占33%,我做的很一般的占54%,我做的比很多人差的占11%,其余2%的被调查者则称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4.学习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
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对于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这一问题,听老师话,十分刻苦的占21%,听老师话,比较刻苦的占45%,一般,不爱听老师话的占28%,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的占6%。
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 ,经常复习的占31%,很少复习,没时间的占19%,偶尔复习,想不起来的占36%,很少复习,不喜欢的占13%。
5.人际关系问题。
在学校里的朋友多吗? ,回答很多的占41%,不是很多的占47%,很少的占11%,没有的占1%。
对于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 这一问题,回答喜欢,害怕的占15%,喜欢,不害怕的占37%,不喜欢,害怕的占9%,不喜欢,不害怕的占39%。
《2015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篇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的描述,明确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可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呼吁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中国论文网 /9/view-4525400.htm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教育;问题;解决办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及数量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
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自己留在农村,跟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各种统计都显示出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
据预测,根据现行户籍制度不发生太大改变的情况下,2020年留守儿童数据将达到2.3亿左右,2050年将会是3.4亿左右。
[1]如此数量巨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举例及分析1.亲情失落,缺少父母关爱在外务工的家长不常和孩子联系,即使联系时,仅仅会问问学习情况,而对孩子留守前后的情绪,思想变化等很少关注。
有的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会很难受,会觉得孤单无助,感到被遗弃,对父母产生疏远感。
海南省文昌市一留守儿童,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与他疏于联系,偶尔联系时,交流又无从谈起,使他与父母产生严重隔阂,视父母为陌生人,连爸妈都不愿意叫。
为了挽回与孩子之间缺失的亲情,其父母承诺喊一声爸妈奖励10元钱,但也无济于事。
[2]四川眉山市一位11岁女孩,父亲外出6年,母亲外出9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当问起她有关父母的问题时,整整半小时,常年沉默寡言的她痛哭不已,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父母”,“我不希望他们回家”。
[2]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人格成长中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
2.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影响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临时监护人无瑕顾忌留守儿童思想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与人交流的机会和渠道,有了烦恼不主动或不愿意向人倾述。
有的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内心封闭,缺乏自信,没有上进心。
有的孩子因为内心敏感又会表现出过度的自尊,对老师和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逆反心理。
又因为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在家得不到正确调教。
许多孩子沾染了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
不良文化和越轨的不良行为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
2010年4月,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彭庙镇一七旬太婆被人杀死在家中,凶手是被害人年仅13岁的姨孙,目的是为了从姨婆那儿拿上网费。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孩子去年还掐死了自己的亲奶奶。
此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由60多岁的外公外婆照顾。
2012年2月,广西合浦县侦破了一起连环抢劫案,3名主要的嫌疑人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14岁,从2010年下半年起实施多次抢劫。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辍学后整天沉溺于上网玩游戏,抢劫只是为凑够上网费用。
据云南省妇联的一项留守儿童行为的调查:留守儿童出现打架,抽烟,喝酒,偷拿别人东西等不良行为的情况与其他同学相比;和其他同学相比留守儿童上网吧的现象;留守儿童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的行为和其他同学相比的情况:[2]在留守儿童身上,疏于管教成为一种无奈的放纵。
3.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和田间劳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而且也要承担全部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只得照顾生活,很难辅导学习;大部分接受寄养的家庭最多只能确保孩子的人生安全,对学习情况不闻不问。
还有不少务工的父母认为读书无用,学历高与低,毕业后都要外出打工。
受这种认识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消极。
许多留守儿童学习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不能学好。
学习方法也不合理,遇到难题不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只是自己独立思考,或者遇到难题就放在一边不理。
学习习惯也差,上课听讲情况差,因为无人督促,课后复习也不到位。
四川眉山市在抽样调查的3102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占13.1%,较好的占26.5%,中等偏下的和较差的占60.4%。
四川遂宁市一中学200名留守儿童中,45%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每学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9%的学生成绩中等,成绩优良的只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