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刑诉法职务犯罪
一、关于辩护制度前置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
新刑诉法第三十三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随时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第三十七条规定: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需许可,不被监听。上述规定无疑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侦查权与辩护权的直接对抗性。
一是执行机关无暇顾及检察机关的请求。目前,拥有技术侦查手段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由于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大量发生,任务繁重,导致这些机关技侦部门案多人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还去过问检察机关技术侦查的请求,确实有点勉为其难。由于职务犯罪隐蔽性强,智能化程度高,职务犯罪侦查不仅调查难,取证难,固定证据更难。职务犯罪如果得不到及时查处,势必对司法机关公信力造成极大的损害,对党和政府形象、政权的稳定、社会风气的优化也都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损害。新刑诉法这一规定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而言有如隔靴搔痒,给人有力用不上的感觉。
修改后刑诉法职务犯罪
——————————————————————————————— 作者:
———————————————————————————————— 日期: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不仅对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如何顺应形式发展,如何转变执法理念,改变执法机制和模式,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现就刑诉法修改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所面临的三方面突出问题浅谈个人拙见,以期各位专家学者赐教。
三是执法观念急需转变,侦查取证能力亟待提高
职务犯罪侦查人员有待强化对新刑诉法的学习,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树立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意识,转变传统的办案模式,提高发现证据、获取证据和固定证据的能力。
二、关于技术侦查措施运用方面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日趋普及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检察机关长期侦查技术手段落后,没有被赋予技术侦查权,致使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发现犯罪,揭露犯罪的能力大打折扣。客观上造成不得不依赖纪委以“家法”来突破大要案。但“家法”无论如何都无法适应现代法治的需求,赋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技术侦查权成为客观选择的必然。由于技术侦查的“双刃性”,修改后的刑诉法虽然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的决定权,但执行权需交有关机关执行,这就使得司法实践中极易出现较为尴尬的局面: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在技术侦查队伍建设上一直缺乏长期规划和投入,虽然设置了检察技术部门,但在业务开展、机制协作等方面,远不能适应职务犯罪侦查和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检察机关急需在现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探寻技术侦查工作、人才培养和机制协作的新模式,以最大程度地适应侦查办案的迫切需要。
三、转变执法理念 适用庭审变化要求方面
一是犯罪嫌疑人对抗心理得以强化,侦查审讯难度加大。
在侦查讯问初期,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一般较为脆弱,在获取一定外围证据的情况下,突破口供,时机较佳。而此阶段,一旦有律师介入,往往犯罪嫌疑人极易想方设法规避侦查,产生对抗和侥幸心理,现实中若再遇上素质不高的辩护人稍加“点化”,这种心理更会立即得以强化,获取有价值的口供就难上加难。
二是侦查人员利用技术侦查的意识和能力跟不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一线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往往普遍偏低,利用科技手段获取和固定证据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急需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技术侦查活动的能力。
三是技术侦查队伍建设、机制协作落后
新刑诉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第五十七条规定: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新修改后的刑诉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确定,以及庭审中,侦查人员需就所收集证据的合法与否出庭作证的规定,要求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必须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牢固树立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意识,切实遵循程序法关于侦查环节询问、讯问犯罪嫌疑人、证人的相关规定并适时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对案件证据加以科学、全面的固定。使侦查活动合法性能够在庭审中得以充分完整、准确展现。同时第一百八十七条又增加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这无疑对侦查取证中证人证言的稳定性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庭审中,证人与被告人面对面作证,由于相互之间常常存在某些利益纠葛,加之某些证人又怕当面得罪被告人,因而当庭翻证、证言前后不一致的情形将会大量出现,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必须未雨绸缪,侦查人员在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完善证据体系的同时,必须充分做好个案防止翻供、翻证的因应对策。
二是侦查人员难从传统的侦查模式中转变。
由于口供在侦查办案中对发现案件真实,揭露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直接性、便捷性和节约性。加之当前检察机关侦查技术手段落后,侦查取证措施不够,一线侦查人员难免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无所适从的彷徨感、困惑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职务犯罪侦查“由供到证”传统模式和对口供过度依赖的状况,难以很快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