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术语和定义

基本术语和定义

1 基本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土地复垦
对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本规程土地复垦所涉及的对象仅限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毁土地,且不包含土地复垦义务人灭失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

3.2土地复垦率
复垦责任范围内复垦的土地面积与损毁的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3.3生产项目
报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许可证的开采矿产资源、挖沙采石、烧制砖瓦等项目。

3.4建设项目
依法由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

3.5项目区
生产建设项目的项目范围构成的区域。

生产项目的项目区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围成的区域;建设项目的项目区指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占地范围构成的区域。

3.6复垦区
生产建设项目已损毁和拟损毁的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共同构成的区域,包括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与范围外损毁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

3.7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复垦区中已损毁和拟损毁的土地及土地复垦方案涉及的生产年限结束后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共同构成的区域。

3.8露天开采
将矿藏上的覆盖物(包括岩石、土壤等)剥离后开采显露矿层的采掘方式。

3.9地下开采
通过挖掘井巷进入地下开采矿石的采掘方式。

3.10土地损毁
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地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等。

3.11土地挖损
因采矿、挖沙、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致使原地表形态、土壤结构、地表生物等直接摧毁,土地原有功能丧失的过程。

3.12土地塌陷
因地下采矿导致地表沉降、变形,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过程。

3.13土地压占
因堆放采矿剥离物、废石、矿渣、粉煤灰、表土、施工材料等,造成土地原有功能丧失的过程。

3.14土地污染
因生产建设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土壤原有理化性状恶化,致使土地生产力降低、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

3.15永久性建设用地
依法征收并用于建设工业场地、公路和铁路等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用途的土地。

3.16临时用地
生产建设项目勘查和建设施工需要临时使用、在勘查或者施工完毕后不再需要使用的国有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包括因临时使用建筑或其他设施而使用的土地。

3.17表土
本规程表土是指能够进行剥离的、有利于快速恢复地力和植物生长的表层土壤或岩石风化物。

不限于耕地的耕作层,园地、林地、草地的腐殖质层,其剥离厚度根据原土层厚度、复垦土地利用方向及土方需要量等确定。

3.18生态恢复
修复或重建因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生态系统,使其达到系统自维持状态的过程。

3.19土地复垦单元
复垦方向、措施、标准基本一致的待复垦土地单元。

3.20类比分析法
根据已有损毁土地的损毁程度,复垦方向、措施、标准和效果,以及资金投入等情况,来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生产建设项目可选用的复垦方向、措施以及标准等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