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是物质和能量的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的表征,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纽带。

可获得性、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拥有性是信息具有的关键特性。

《新华字典》中把“信息技术”定义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和分配信息并且提供服务的方法”。

新的计算模式可以控制大量的终端用户设备、传感器、作用器,并将它们联系到强大的后台系统上,再辅之以诸如超级计算机的先进计算能力,并配合“云计算”模式,众多数据便得以转换成信息。

这些信息又可以被转化为行动,从而提高系统、流程和基础设施的效率、生产力和反应速度,总而言之,使系统更有智慧。

现在人们谈论网络与信息技术时,更多的是将它们和社会、健康、能源、材料以及数字地球、物联网等领域联系起来。

可以预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人类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使我们的地球更“智慧”,生活更美好。

但是,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从大的方面即全人类来说,信息技术是把双刃!从与我们这次小学教师英语国培有关的小学英语教学角度来说,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下面分别谈谈本人的浅见!一、对整个人类来说,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首先,毋庸置疑地,在这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便捷,足不出户可以办理各种事情,真的是很方便。

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玩意儿层出不穷,当我们还在熟悉一个新东西时,另外一个新东西就已经打得火热,使我们应接不暇。

这对我们不仅仅是工作、生活服务,还有各种人际交流,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软硬件技术都相当好的基础上。

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软硬件的更新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预期效果时,我们的各种需求还是很难满足的,或者说我们的效率是相当低的。

我们一天中的很多时间被手机、电脑、网络占据,获取信息是方便了,但是更多的人开始浮躁了,没有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了,能够安安静静坐个半天读书、学习、思考的人能越来越少了。

我们有的人希望有这样的时间,可以工作、生活的琐事把你折腾得没有一块完整时间,全是碎片。

而有更多时间可以好好学习的人,比如学生,却“被”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耗费太多时间,影响了学习。

所以,不是一切先进的东西都是好的,信息技术它也是把双刃剑,再给我们带来方便的时候,也在消磨我们更多积极的东西。

在这个信息社会,我们要有所取舍,选择合适的工具、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很重要。

也希望先进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把高效性和便捷性成为他们服务的宗旨,使它们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常态,让我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空间,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从生态学方面来看,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1.科学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促使人类落脚于食物链的全部环节,造成灾难。

2. 科学信息技术使物种灭绝速度从千万年单位加快到月单位。

3.客观来说生态不平衡几乎全部源自“科学发展必然引起的副作用”。

4. 科学信息技术只能造福人类,对其他所有物种均为恶梦。

如果技术的不良作用使其他方走向灭亡,又如果它的良性作用只会把本方从自然平衡中提高到极端,考虑到水不可离海,人不可离社会这种共同特性,无论衰败其他或抬高自己都是毁灭其他与自己。

从环境科学来看, 信息技术也是把双刃剑:1. 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自然资源浪费远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节省。

耗费远超建立产品所需。

2.熵的概念说明:科技并非是将无序变成有序的工具,相反,它的作用只是将其所基于的任何环境秩序推向混沌。

(参考量子物理中的信息理论)3.环境科学也在科学信息技术之内,科学这个整体必然使划分出的某一类如环境科学只能跟随“大方向”行走,所以环境科学本身受整体科技限制而不会起任何“用科学建立保护自然的堡垒”的作用。

总之,对整个人类来说,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二、对小学英语教学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刀一般为一面有刃,而剑却一般是双刃的,用剑须讲究技艺,否则在伤敌人的同时,也可能会伤到自己!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而一但使用不当的话,不但会劳民伤财,而且会让教学与学习只看到花样而没有实效,反而让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随着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WALL(Web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网络辅助语言教学)在信息化进程中逐步深入课堂,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像一股春风,在听、说、读、写等等方面遍地开花,多姿多彩,全方位地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无穷动力。

得益于课程整合,更多的孩子能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及学习英语的乐趣了!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也不例外。

在信息化程度不足、教学体系尚未完备的情况下,整合不当或滥用,极易走进误区。

近年来,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在高效课堂探索活动中,发现自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进行“课程整合”,并未取得理想的课堂效益,却不得不付出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

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成了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

下面简单谈谈信息技术的利弊及一些改进建议!1.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有利之处A、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们感到趣味横生!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得不到语言锻炼,一味的“哑巴式”学习方式,不仅模糊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的终极目的,而且使英语学习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技术中的情景是学习者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一位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截然不同,能有效地集合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和影像视频等元素,并作用于学生听、说、视、触、感等各感官,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景,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学生不仅可以和多媒体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身临其境地体会真实的英语情景交流;视频资料生动展示的英美国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尚资讯等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隧道、飞过地域航线、踏上金色舞台,多媒体教学使语言赋予生命,充满色彩,生动跳跃起来。

多媒体教学正是将枯燥的学习材料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英语“教”与“学”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其内在潜能。

B、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连接了全球几千万台计算机,信息资源广阔,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娱乐等个方面,可谓包罗万象。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C、信息技术用在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课堂,扩充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轻松、自由并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学模式,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也可以相互协作、广泛讨论,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当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弊端信息技术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其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具体表现在:A、不当使用信息技术,照样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无实际效果!虽然多媒体网络已引入课堂,但教师做出的所谓多媒体课件大部分还是讲授型为主,只是把书本上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搬到了电脑屏幕上,节省的只是师生动手抄写的一道工序,增加的只是学生的视觉效果。

看似活跃的课堂却并未活跃学生的思维,一堂课下来,等学生冷静下来,回顾所学知识,真正学到的东西微乎其微。

与传统的教学并无实质区别。

B、不当使用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英语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且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只是把文章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

C、不当使用信息技术使课堂上英语味严重缺失!有的教师有了信息资源,随意整合教材了,一堂英语课上出了体育味、音乐味、手工味、科普味,偏偏就没有什么英语味呢?在课堂上,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及网络之功,在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乃至整个教学流程上削弱了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转而引导学生研究环保、欣赏音乐、解决数学难题、创作美术作品等!表面看来,师生互动、人机互动,课堂活跃,热热闹闹。

实质上,小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内容——听说读写却搁置一边!各种活动没有围绕教材展开,更谈不上对教材的有效挖掘和再度开发。

将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拱手让给多媒体与网络,师生都被“信息技术”牵着鼻子走,其实是喧宾夺主、舍本逐末的另一种极端!D、不当使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成了变相的“填鸭式”、“满堂灌”!冠上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之名,信息输入量很大,并完成了所有的预设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变相的“填鸭式”、“满堂灌”,是违背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普遍规律。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一节课如果所有环节得以展示,大部分内容闪电式般呈现!就算是老师都未必能在40分钟内完成,更何况是需要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小学生!E、不当使用信息技术,使课堂上教师失去了主导作用!使用了信息技术,教师是少讲了,但离学生却越来越远了——吸引着学生的是屏幕上精彩的演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是表现形式丰富的媒体。

教师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在堂上表现的效果、自己操作的熟练程度,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关注不足,忽略了接受性学习,并未真正起到指导学法的作用,充其量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组织教学、开展教学的功能外,还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示范性、交际性。

如果片面追求“少说”,造成小学英语课堂交际性功能流失,不但影响与小学生的有效交流,而且难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如果,在“整合”与“少说”的旗号下,小学英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者,那我们的主导作用何在?F、不当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由老师牵着鼻子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