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恩格尔系数的局限性

恩格尔系数的局限性

浅谈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在居民消费分析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是一个普遍规律。

因此,恩格尔系数可以作为判断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的辅助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对153户比利时家庭的家庭预算和支出作了分析。

恩格尔把家庭支出分为四大类:食品、住房、奢侈品和储蓄。

他发现,当家庭收入增加时,食品开支的比重会下降,住房开支比重基本不变,奢侈品开支比重会上升,储蓄的比重也会上升。

他特别指出:“越是贫穷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中的食品开支比重就越大。

”此后许多学者作了相应的统计和研究,认为恩格尔的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联合国统计局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由此,人们把恩格尔关于“越是贫穷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中的食品开支比重就越大”的表述,称为“恩格尔定律”,把家庭食品开支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

但是,对于中国这一个特殊国情的国家来说,恩格尔系数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恩格尔系数在中国失灵了。

比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之间为富裕。

2005年,广州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1%,这是否意味着广州城镇居民已进入富裕阶段?山西在2003年恩格尔系数就达到33.5%,2004年宁夏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6.0%,这是否意味着山西、宁夏居民比广州居民更早进入富裕阶段?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什么不能据此认为山西和宁夏的城镇居民就比广州人富裕,我认为,我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广州人在吃方面的喜好非常突出是重要因素,这不是对“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规律的否定。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很多,其本身在项目设计上的科学性也有待改进,但是探求恩格尔系数在中国普遍失灵的原因的关键是要从我国居民特殊的消费支出结构入手。

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具有十分鲜明的特殊性,农民普遍的食粮费用支出全在25%以下。

农民的主要支出在住房方面,占总支出40%以上。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情况又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那就是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虽然取得较大增长,但是在高额支出方面,除了住房外,又新增了
教育、医疗两项。

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比较普遍,农村尤甚。

正是这些非食品支出性消费,使得“吃”在家庭总收入中难以上升,从而降低了我们的恩格尔系数。

这也是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为何一直高居不下,而消费支出却没有同比增长的关键所在。

那么,恩格尔尔系数应该如何在我们中国这一个特殊国情的国家使用呢?
我认为,首先,只有当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相对比较健全时,恩格尔系数才会如实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

因为在我们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食品消费的问题,而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样的难题。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花在食品的支出少了,而要把大量的钱花在教育住房等方面,这样,恩格尔系数自然也就小了。

所,很多时候我们不难理解同样是恩格尔系数,在发达国家为什么比较通行,而在中国则会水土不服了。

其次,我们要走出“国际标准”的束缚。

我觉得,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具有普遍性,但是恩格尔系数的使用因国而异,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所以,我们要根据中国这特殊的国情去合理的使用恩格尔系数。

如果要回归恩格尔系数的参考价值,首要是抛开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不束缚于富裕与否等档次之争。

这样,再单纯地看待恩格尔系数就会发现,原本失灵的恩格尔系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一个地方通过对近几年的恩格尔系数的比较,来评判本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还是有着相当参考价值的。

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恩格尔系数,充分认识它的局限性,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利用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

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任何一种经济理论的出现都适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恩格尔系数也不例外。

今天的社会经济状况,无论是居民的收入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政府的经济倾向还是市场上商品的丰富程度都与150年前的欧洲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仅依靠计算“食物支出”来判断“社会进步”或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与否并不合适。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消费结构的指标,只是揭示特定发展阶段的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关系,并不适用于各个阶段和各个地区的比较,在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我们也应该明白,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却是精确的;恩格尔系数存在的意义是与变化多端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但却被人为的加上了诸多不切实际的限制条件。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恩格尔系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今天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但不能机械的将其作为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

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如需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也必须仔细考虑该系数是否符合本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