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病理
病理学(第9版)
(一)脑膜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原体 脑膜炎双球菌 2.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3.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4. 易感人群 儿童及青少年
病理学(第9版)
(一)脑膜炎
【发病机制】
不发病 或局部轻度炎症
鼻咽部
经上呼吸道
咳嗽、喷嚏
脑膜炎双球菌
进入人体
急性细菌性 脑膜炎
蛛网膜下腔
病理学(第9版)
脱髓鞘
病理学(第9版)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 星型胶质细胞 ➢ 少突胶质细胞 ➢ 小突胶质细胞 ➢ 室管膜细胞
病理学(第9版)
(一)星形角质细胞
1. 肿胀 2. 反应性胶质化(reactive astrogliosis) 3. 淀粉样小体(corpora amylacea)
繁殖、播散
(带菌者 )
免疫力 细菌
细菌繁殖
内毒素 机体抵抗力
菌血症或败血症
2%~3%
脑脊膜
病理学(第9版)
(一)脑膜炎
【病理变化】 1. 上呼吸道感染期 黏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 败血症期 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患者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3. 脑膜炎症期 化脓性炎症。
病理学(第9版)
可引起头痛、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及反应性脉搏变慢,甚至脑 疝形成。
3. 血管运动麻痹期 颅内压严重升高使脑组织灌流量减少,导致脑缺氧造成脑组织 损害和血管扩张,继而引起血管运动麻痹,加重脑水肿,引起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病理学(第9版)
(二)脑疝形成
1. 扣带回疝 2. 小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幕疝 3. 小脑扁桃体疝,又称枕骨大孔疝
病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1. 神经元急性坏死(凝固性坏死) ➢ 急性缺血、缺氧、感染 ➢ 神经元固缩坏死→红色神经元→鬼影细胞
红色神经元
鬼影细胞
病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2. 单纯神经元萎缩
神经元呈慢性渐进性变性和死亡,神经元胞体及胞核固缩、消失,无明显的尼氏小体溶 解,一般不伴有炎症反应。多见于慢性渐进性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病理学(第9版)
三、脑 积 水
脑积水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 ②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
脑室高度扩张,脑组织受压, 变薄,脑实质萎缩消失
第三节
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
病理学(第9版)
一、细菌性疾病
(一)脑膜炎 (二)脑脓肿
病理学(第9版)
(一)脑膜炎
➢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 ➢ 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 ➢ 冬春季可引起流行
病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3. 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病变表现为神经元肿胀、变圆、核 偏位,胞浆中央的尼氏小体崩解,进而 溶解消失,或仅在细胞周边部有少量残 余,胞浆着色浅而呈苍白均质状。
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病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4. 包含体形成
Parkinson病患者黑质神经 元胞质中的Lewy小体
(一)脑膜炎
大体
(1)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2)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的 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体)
病理学(第9版)
(一)脑膜炎
镜下 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 下腔增宽,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纤维蛋 白渗出和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脑实质一般不受累
流行性脑脊髓炎(光镜)
病理学(第9版)
(二)少突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卫星现象: 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以上少突胶质细胞 围绕,神经元变性坏死时多见。
卫星现象
病理学(第9版)
(三)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噬神经细胞现象 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
坏死神经元的现象
小胶质细胞结节 小胶质细胞局灶性增
生形成结节
格子细胞(泡沫细胞) 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神经 组织崩解产物后→胞质中出现大
量小脂滴
病理学(第9版)
(四)室管膜细胞的基本病变
病毒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广泛室管膜损伤。 残留的室管膜细胞内可出现病毒包含体。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并发症
病理学(第9版)
一、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
(一)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增高可分为三个时期: 1. 代偿期 2. 失代偿期 占位性病变和脑水肿使颅内容物继续增大,超过颅腔所能容纳的程度,
狂犬病患者蒲肯野细胞胞浆中见 伊红色Negri小体(箭头)
病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5. 神经原纤维变性
为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的异常改变,又称神经原纤维缠结。
神经元纤维缠结
老年斑
病理学(第9版)
(二)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1. 轴突损伤和轴突反应 2. 脱髓鞘(demyelination)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并发症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经系统
第四节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五节 缺氧与脑血管病 第六节 脱髓鞘疾病
第七节 神经系统肿瘤经系统
重点难点
掌握 神经组织的基本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和临床病理联系;急性 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学(第9版)
(一)脑膜炎
【临床病理联系】
脑膜刺激症状
屈髋伸膝征(+);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颅内压升高症状
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小儿前囟饱满。
脑脊液的改变
压力升高、浑浊或脓性、脓细胞多、蛋白含量高、 糖减少、培养可检测到脑膜炎双球菌。
病理学(第9版)
(一)脑膜炎
【结局和并发症】 1. 大多数痊愈:及时治疗及抗生素广泛应用 2. 转为慢性并出现并发症:
熟悉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
了解 神经系统肿瘤的基本类型及病变特点。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病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1. 神经元急性坏死 2.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3. 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4. 包涵体形成 5. 神经原纤维变性
1. 扣带回疝;2. 海马沟回疝; 3. 小脑扁桃体疝;4. 占位病变
病理学(第9版)
二、脑 水 肿
(一)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edema)
此型最常见,是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结果,多由外伤或炎症(如脑膜炎,脑膜脑炎) 等导致。
(二)细胞毒性脑水肿(cytotoxic edema)
多由缺血缺氧、中毒引起细胞损伤,Na+-K+-ATP酶失活,细胞内水、钠潴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