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写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

如何写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

第一讲文献综述撰写规范一、文献综述的概念“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二、文献综述的作用一方面佐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研究思路另一方面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文献综述的格式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体格式:①综述题目;②作者单位;③摘要;④关键词;⑤前言;⑥主题;⑦总结;⑧参考文献。

下面着重介绍前言、主题部分、总结部分及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1、前言部分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部分要写清:(1)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咱学院论文最大缺陷在于这个部分缺失。

几种前言模式:请看案例一:社会转型下的中国“媒介审判”现象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改革的深入,我国司法与媒体的博弈日益凸显,“媒介审判”现象一直被广大新闻传播界和法律界的专家开始所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也叫“报刊裁判”(trail by newspaper),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

在我国的第一本新闻传播法教程里可以看到“媒介审判”一词原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概念,该书作者魏永征在其随后的文章里明确指出“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 )来自美国。

.....(概念引入/界定和渊源)近些年来,无论是我国新闻传播界还是法律界的教授或学者都对“媒介审判”现象比较关注,并成为近些年来新闻传播和法律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陈力丹教授早在2001年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研究范畴)笔者在中国知网对“媒介审判”内容关键字进行了全年跨库检索,时间从1998年到2014年,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时间跨度为2年,对“媒介审判”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统计,结果如下:1998年20篇,2000年39篇,2002年45篇,2004年118篇,2006年209篇,2008年166篇,2010年640篇,2012年769篇,2014年813篇。

由此可见,“媒介审判”现象的研究仍然是个热门话题,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文献梳理)本论文通过对知网从1998年到2014年间共计50篇典型论文进行了文献梳理,发现我国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学术研究争议很大,主要争议焦点具体表现在“媒介审判”现象是什么、“媒介审判”现象有什么别称、我国存在“媒介审判”现象吗?、“媒介审判”现象是舆论监督吗?、“媒介审判”现象损害司法独立吗?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务实有效的梳理和思考,对于正确厘清传媒与司法的关系大有裨益,对有效防范我国“媒介审判”现象提供相应对策,并有助于共同致力于社会正义的实现以及社会福祉的提升。

......(研究目的)……请看案例二: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1. 研究背景 [包括研究意义、课题的来源等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其中一个普遍05010015020025019982002200620102014文章现象就是教师教得很费力,但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

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费劲心思,设计了很多活动或游戏,想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把知识变得生动易掌握,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似乎都很投入,学生也积极参与,但下课后却一问三不知(龙艳春,2005)。

最终,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种种现状,探求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迫切。

……请看案例三:关于电话营销模式的文献综述一﹑前言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交通阻塞等原因,登门拜访式的营销效率越来越低,而成本却不断上升。

作为直复营销的一种方式,一种营销手段,电话营销能使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及时抢占目标市场。

在激烈的网络招聘市场竞争中,电话营销作为一种能够帮助网络企业获取更多客户的营销模式,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众多企业所采用。

……2、主题部分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咱们学院:1、国内外现状(先国外后国内,重点是国内)2、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一、新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史方向、新闻理论方向、新闻业务方向、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方向、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二、传播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理论传播学方向、应用传播学方向、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电视文化传播方向、媒介与女性方向。

三、编辑出版学专业研究方向:我国的编辑出版学为图书出版发行学型、编辑学型、编辑出版学型三类。

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等。

3、进展情况(前期文献整理收集以及目前研究的总体情况,研究进度等)4、存在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和将要面临的一些问题)请看案例一:社会转型下的中国“媒介审判”现象研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媒介审判”研究著作比较多,而且理论体系构建相当成熟。

比如T·巴顿·卡特等著《大众传播法概要》、唐•R•彭伯著《大众传播法》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纵观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媒介审判”现象的研究,一般来自两个比较大的领域:新闻传播学和法学。

在新闻学传播领域,理论界的代表人物包括学者魏永征、陈力丹、侯建、吴飞、周泽、慕明春等,实务界的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律顾问徐迅;在法学领域,理论界代表人物为贺卫方、陈兴良等人,实务界的人士有四川中维律师事务所律师顾培东等。

笔者为梳理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学术研究争议焦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我国存在“媒介审判”现象吗?支持我国存在“媒介审判”现象的观点主要基于媒体对于案件报道的失范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法院的审判结果;有些人认为我国不存在“媒介审判”现象,一般基于中国不存在“媒介审判”的土壤即严格意义上的陪审员制度。

……二是“媒介审判”现象不是舆论监督吗?有些人把“媒介审判”等同于“舆论监督”。

这种观点一般存在于对“媒介审判”现象的认同;有些人之所以把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混为一谈,就担心削弱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

……三是“媒介审判”现象对司法有损害吗?一些学者包括魏永征、徐迅、贺卫方等都在一些论文中提到了“媒介审判”现象对司法独立的影响。

……三、研究思路本论著立足于新闻传播学和法学两个领域,开篇对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整体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并对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流变过程和成因。

鉴于我国“媒介审判”现象有别于西方的“媒介审判”,笔者着重分析了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传播模式及其机理。

考虑到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其存在的现实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防范“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这也正是本著作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尤其在媒体对策方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客观报道,进而防范“媒介审判”现象方面提出了务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对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进展情况截止目前,本人已经发表相关论文……五、存在问题“媒介审判”现象案例的选择成为本项目的难题等。

……请看案例二: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2.研究现状2.1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

2.2 国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2.2.1有效性的定义与概念随着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论研究者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

……2.2.2关于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余文森教授认为:……2.2.3 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国内的课程理论专家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3.本人的研究思路针对这些问题,我的论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索:首先诠释自己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接着阐述教师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中作用发挥的现状,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分析。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请看案例一:社会转型下的中国“媒介审判”现象研究总之,如果按照西方“媒介审判”现象发生的条件来看,我国在理论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媒介审判”,但现实中确实又存在事实上的“媒介审判”现象。

在哲学上有“多因一果”论之说,也就是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形,一个结果的出现可能有这个原因造成,也可能有另外的原因造成。

“媒介审判”在我国的出现也是如此。

……在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表现形式是以媒体为载体,其幕后来自于代表民意的舆论力量和来自于上级法院和其它公权机关的权力的合力在起作用,往往是舆论力量直接作用于上级法院和其它公权机关的权力,然后自上而下对司法部门施加压力和发出命令,并以此来影响或干扰司法的进程。

在中国出现的“媒介审判”现象现象用一个美国学者提出的论断:中国的“媒介审判”现象基本模式是媒介影响领导,领导影响法院,很有见地。

……请看案例二: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而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