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百年史》(Arun Rao & Piero Scaruffi)读书总结一、硅谷为何成为硅谷1、推荐序(吴军的分析)硅谷的诞生和发展在早期依靠三个契机。
第一个是在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特曼提出将斯坦福广袤的土地租给工业界并因此成立了斯坦福科技园。
第二个是IBM公司于1952年在硅谷南部建立了著名的阿尔马登研究中心,这为硅谷带来了世界顶级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第三个,可能也是最重要的,20世纪60年代初,肖克利晶体管公司的“八个叛徒”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半导体公司是大部分半导体公司之母,从它分离、衍生出来的公司包括英特尓公司和AMD公司。
因此,硅谷成功的第一条就是它把握住了时代赋予的发展契机。
但是,如果仅仅靠一两次的产业机会,硅谷可能会随着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减速,变成像底特律或者匹兹堡一样的地区——一度十分辉煌,最终却随着核心产业的衰退而衰败。
但是硅谷一直长盛不衰,虽然它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它依然是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有人将硅谷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因此很多地区的科技园试图学习这一点,着力高薪引进人才,但是事实上硅谷(当地政府)本身没有为人才引进出过一分钱,相反,它还要征各种税。
有人说硅谷的成功是靠风险投资,因此很多科技园也成立了创业基金,但是这些投资的回报却做不到硅谷这么高,很多甚至一直在亏损。
还有人认为硅谷的成功是靠斯坦福大学,因此在一个大学城边上建科技园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还只是美国一所二流偏上的大学,它能成为今天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硅谷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波士顿地区的大学比硅谷的更好、更密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但并没有诞生很多伟大的公司。
同样,人才的涌入和资金的涌入也更多的是硅谷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从个人的亲身感受和观察来看,我认为硅谷成功的真正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先进的生产关系人类的活动可以创造出比投入大得多的价值,但是这些剩余价值如何分配却是一个问题。
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方获得大部分剩余价值,硅谷却创造出了一种相对公平的利润再分配方式,就是通过股份和期权让每个人获得他所应得的那份财富,也正是这个原因,硅谷成为了创造百万富翁最快的地方,这吸引着全世界的英才来到这里。
2)宽松的创业环境在硅谷,对创造和发明的尊重高于一切。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职务发明的所有权毫无例外地属于公司或者单位,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硅谷所在的州),实际上没有人计较是否有人拿了职务发明去自己办公司挣钱,虽然很多企业的聘用合同上都规定了员工不得用公司的资源做自己的事情,但是这一条在执行上是非常宽容的。
原来的公司甚至有些成为了其员工新创公司的投资方,正是这种对发明和创业的极度鼓励和宽容,使得在硅谷创业相对容易。
甲骨文、思科、英特尔、雅虎和谷歌等公司都是靠“前东家”的宽容才得以创立并且成功的。
3)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一般认为,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之一。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一项重要的发明来自于地域广袤的美国的传统地区。
最富创造力的地方一定是那些文化多元的地区。
美国人的发明创造,很多不是来自于出生在美国的美国人,而是来自于移民。
远到19世纪发明电话的亚历山大·贝尔,近到互联网时代的杨致远和布林,以及被称为钢铁侠原型的马斯克,都是第一代移民。
红杉资本等风险投资机?也非常愿意将钱投给第一代移民,因为这群人最富于冒险精神并且有最强烈的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意愿。
多元的文化使得硅谷的公司从很小开始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
这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司有很大的差别,后者常常在自己的国家很成功,但是国际化却非常艰难,因为公司里没有多元文化。
因此,在很多场合我常讲,中国要想有更多原创,除了鼓励和培养自己的人创新,还需要将世界上最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吸引过来。
2、P9 硅谷成功背后的秘密(本书作者的分析)1)为硅谷发动机的大公司新技术的诞生来自大公司的“溢出”效应。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大公司的科研工作产生了多余的技术而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
IBM发明了硬盘和磁盘技术,它们被硅谷的新创公司所采用,由此出现了舒加特(Shugart)、希捷(Seagate)、昆腾(Quantum)、迈拓(Maxtor)。
IBM还发明了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这给一些公司(甲骨文、Sybase、Informix)带来了机会。
与此相仿,施乐硅谷研发中心(PARC)为个人电脑、图形用户界面(GUI)、局域网(苹果、微软、3COM)做出了同样的贡献有关硅谷的一些重要动向,可在其2012年的“引擎”公司中明显看到:最大的产业是电脑软件与硬件,然后是生物科技,再就是工商服务业。
硅谷的大多数初创公司最后都卖给了“引擎”公司,它们没有保持独立和私有,也没有上市。
所以多数创业者都在认真研究和揣摩这些“引擎”公司要收购和处理哪些公司。
2)为硅谷输送智力资本(聪明人)的大学硅谷建立在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网络中。
其中有四家大学最为知名: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学。
它们培养了大批工程和科学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高),它们是聪明的、富有创造力的人力资本的供应者,这对硅谷的大“引擎”公司和初创公司十分必要3)风险资本、天使投资和法律服务对硅谷来说,还有两个体制性的因素非常关键。
第一(这也是广为人知的)是风险资本与天使投资架构;第二(不太为人所知)是法律架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以及加州独特的法律和规章。
风险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网络深植于硅谷,它们在硅谷比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更加深入和富有。
除资金外,硅谷的法律服务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诸如WSGRWSGR是硅谷最有影响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可以为初创公司提供一系列免费服务,包括新公司注册、起草投资条件书、法律表格提供等。
一个没有什么信用记录的初创公司团队(无论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还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这些免费服务。
律师事务所希望能廉价地获取客户,因为它们很可能会变成明天的谷歌或Facebook。
4)明媚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硅谷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经常被提及但却被低估的事实是其晴朗的地中海式气候。
这吸引了一个重要群体:来自印度、中国、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具有科学和工程教育背景的移民。
5)大批发奋图强的创业移民的涌入硅谷是一个吸引人才的磁石。
它吸引人才的范围,不仅是加州的3700万人,也不仅是美国的3.1亿人,而是全球的68亿人(尤其是总共拥有20多亿人口的中国和印度)。
更重要的是,硅谷是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中吸引人才6)创业与容忍失败的文化以及梦想改变世界的人们的灵感硅谷能成功,是因为它鼓励明智的失败。
一句耳熟能详的忠告是:“失败是常事,但要失败得快些。
”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创业评论》(MIT Entrepreneurship Review)的共同创办人在访问硅谷之后所发现的,在硅谷存在着“试错法”,或者是“失败可以创造机会和更好的创新”这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
再就是,失败者受到的是“鼓励而很少是惩罚”。
3、其他的分析1)p286 整体的经济模式起了很大的作用。
德国的经济模式鼓励逐步创造和长期规划(举例来说,这种思维模式在冶金产业方面确实很有用)。
相反,美国的经济模式则鼓励实时的毁灭性创新。
硅谷就是美国这种理念的最终体现。
2)P283 微软的崛起以及传统IT巨头的衰落是要付出代价的。
研究机构日益萎缩了。
当IT和电信界由IBM和AT&T这类公司主宰时,他们的研究机构规模庞大、雄心勃勃。
这些研究所发明了晶体管、互联网、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硬盘、关系型数据库和Unix。
微软研究所什么都没有发明。
IBM和AT&T没必要收购其他公司,因为它们的产品是自己的研究所研发的。
微软和后来的谷歌的一些最著名的产品都是从初创的公司买来的。
他们花钱买来的不是伟大的研究团队,而是杰出的知识产权律师,为其产品的无数并非重要的功能申请专利以此策略来组织竞争对手进军同一领域进行开发。
尤其在硅谷,公司创建和毁灭的过程很快,这是老式研究所变得每况愈下的现实原因之一。
对于硅谷这种疯狂的增长模式来说,基本可以肯定没有一家公司能复旦一项长期研发计划,尤其是不专注于某一产品的计划。
人才对所有公司的寿命预期都不高,延长寿命的唯一方法就是过一天算一天。
二、失败的教训1、P219 早期的失败:操之过急的好创意(1980-1994)1)准将电脑公司的Amiga电脑1983年雅达利公司借给当时濒临破产的Amiaga公司50万美元,以便它完成Lorraine 的主板设计,并指望这笔贷款不会偿还,而他们可以得到Lorraine的技术,以极为便宜的代价得到它。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初创公司以太少的资金去解决太大的问题-虽然技术很有希望,但是早期投资者将无法得到回报。
当准将电脑的Amiga推出了带调制解调器、多任务和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PC时,技术虽然先进,但不是通用型的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孤军奋斗。
当英特尔赢得了CPU的战争,微软赢得了操作系统的战争,准将公司本身未能适应20世纪90年代Wintel技术的大举进攻,最后让康柏、惠普、戴尔和捷威等竞争对手赢得了市场。
2)苹果牛顿个人数字助理失败的原因A、苹果公司过早地预告了牛顿个人数字助理产品,差不多在推出之前两年就预告了,这就造成了市场对一个转型产品不现实的期望,而该产品面世又过于匆忙。
B、牛顿个人数字助理体型太大,操作太慢,一些功能用起来需要太多时间,譬如在笔记本中滚动翻页、C、冒险进入手写输入时一个错误,尤其是需要分辨手写字体,这耗去了开发人员很多的时间,而又未能得到最终用户的满意。
3)Go公司的penpoint操作系统的失败A、选择错误了合作伙伴,给微软的比尔盖茨作了演示,微软自己开发了笔计算机pen windows,后来还处处对Go打压,如不其他编程人员为penpoint编写程序,强迫获得微软授权的硬件公司向微软支付pen windows的许可权费用,即便人家用的是penpoint的产品。
与IBM合作,而不是与惠普合作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IBM在贷款的条件和后来的投资带有惩罚性,后来还推出了与penpoint竞争的thinkpad。
B、产品项目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可能太大。
这对即使想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来说都很难,而且对于一个新市场上的新技术来说,等待进入市场的时间太长。
C、公司创始人对于成本控制不是很敏感,花钱太随便,不得不花很多时间进行融资,还吸引了一些缺乏吸引力的企业合作伙伴,如英特尔(后来对Go公司没有起好作用)2、p303 DotCom之殇科技热潮中破灭的初创公司(1991-2000)1)Webvan3年内消耗掉了3.75亿美元,主营互联网销售食品杂货,问题是杂货业务林润微薄,而且Webvan从来没有吸引足够多的客户来支撑它毫无节制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