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管道管材及附件

排水管道管材及附件


2)矩形阶梯式:
3. 水封井 a. 作用:阻火、防爆。 b. 设置条件:
在排水中含有易燃的挥发性物质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 置。
c. 构造要求及作用原理
d. 水封井的设置要求 1)水封高度应保持0.25m,井上应设通风设施,井底应设 沉泥槽;
2)水封井以及同一管道系统中的其它检查井均不应设在车 行道和行人众多的地段,并应适当远离产生明火的场地;
7.潮门井
a.作用
临海城市的排水管道为防止潮水或河水倒灌入排水管沟,在 排水管道出水口上游的适当位置设置潮门井。
b.构造要求
当排水管沟中无水时,靠钢制或铸铁制防潮闸门的自重关闭; 上游来水时水流顶开防潮闸门将水排入水体;涨潮时或水 体水位升高时,水体的水压使防潮闸门顶闭,潮水则不倒 灌。
防潮门
管沟及管沟系统上的构筑物
3)陶土管
(1)特点: a. 耐火粘土制造经烧制而成,但抗压强度差; b. 用于排除雨水、污水,特别适用于排除酸性废水; c. 抗蚀性好,抗渗性能较好; d. 管节短、接头多。管径一般≤600mm,管长一般≤1m。
管沟及管沟系统上的构筑物
(2)接口形式: 平口及钟口均带齿纹。
1) 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9m/s,一般为1.2~1.5m/s,且不得小于上游管 沟中的流速。当管内流速达不到0.9m/s时,应定期冲洗,冲洗流速 >1.2m/s。
2) 管径不小于200mm。 3) 上游检查井应设沉泥槽,在条件及卫生部门许可时应设事故排出口,
在管道检修时将水直排水体。 4) 上升管与水平管的夹角应不大于30°,以防管内积泥。
b.设置条件 设置于截流管沟与雨水管沟的交接处。
c.构造要求 其构造参见图1-25。
6.冲洗井
a. 作用 防止淤泥在管道中沉积而设置贮水冲洗的冲洗井。
b. 设置条件 设置于管道内流速不能保证管道自清时。排水管渠自清流速应遵循下以 规定: 1)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 2) 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 3) 明渠为0.4m/s;
c. 构造要求 工程中多采用人工冲洗井,其构造参见下图。
冲洗原理:
依靠上游污水或自来水使冲洗井中保持一定容积的水,冲洗 井的出流管上设有闸门,井内溢流管以防止井中水溢流出 井口,冲洗时提拉闸门控制绳索即可。
注意点:
1)采用自来水灌水时,自来水管口应高于溢流管管口约 20cm;
2)冲洗井一般适用于管径小于400mm的较小管道,冲洗长 度一般为250m。
1)混凝土管
(1)特点:
a. 可预制或现场制作;
b. 用于排除雨水、污水;
c. 抗蚀性差,不耐酸碱,抗渗性能差;
d. 管节短、接头多。管径一般小于450mm,管长一般 1m。
(2)接口形式:
承插、启口、平口三种









管沟及管沟系统上的构筑物
2)钢筋混凝土管 (1)特点: a. 需预制,抗压强度大; b. 用于排除雨水、污水; c. 抗蚀性尚好,耐一般酸碱,抗渗性能较好; d. 管节长、接头少。管径一般500mm~2400mm,管长 一般1~3m。 (2)接口形式: 承插、启口、平口三种。
下部窄 流量小时流速也较大 不淤积 清通养护方便
只适用于明渠
排水管沟材料的要求
• 具有一定的强度,抗压抗折 • 抗冲刷、耐磨损 • 有抗腐蚀,浸蚀能力 • 不透水 • 内壁光滑、阻力小 • 货源充足、价格便宜
管沟及管沟系统上的构筑物
一.管沟系统的分类
管沟分为排水沟(明沟和暗沟)和排水管道。管道一般暗埋。 1. 排水沟
4.接入检查井的管道数量不宜超过3根。
e. 连接形式
2. 跌水井
a. 作用:在检查井上下游管道落差大时作为消能用。
b. 设置条件:
1)管道跌水水头1~2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 头≥2m时,必须设跌水井。
2)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200mm时,跌水水头 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300~400mm时,一次 跌水水头高度不宜大于4m;管径≥400mm时, 跌水水头高度及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
水封井设在排放含有易燃、挥发性物质处及干管上每隔适 当距离处。
4.溢流井
a.作用
在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晴天时合流管道中水量小,均 通过截留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雨天时,合流管道中 水量大,除部分雨污水通过截留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外, 超过截留管道设计流量的雨污水则进入溢流管而直排水体。 溢流井就是完成截流和溢流的作用。
排水管材和构筑物
一.排水系统的分类
管沟分为排水沟(明沟和暗沟)和排水管道。管道一 般暗埋。 排水管沟的断面形式要求
• 静力学上,具有一定的抗荷载能力,坚固稳定,抗压抗
折,不破裂、不变形
• 水力学上,尽可能大的排水能力,不淤积,不沉淀 • 经济上,造价低 • 管理维护上,便于疏通、清洗
排水管沟的断面形式
10.出水口 出水口:排水管沟最终流入水体之处,一般设在岸边。
a. 设置条件 1)对航运、给水等水体原有的各种用途无不良影响; 2)能使污水迅速与水体混合稀释,不致使水体中出现明显
雨水口
9.倒虹管 a. 敷设位置及要求:
排水管沟穿过河道、旱沟、洼地或地下构筑物等障碍物不 能按原高程径直通过时,应设倒虹管,从障碍物下通过。 b. 构造要求 由进水井、倒虹管沟、出水井三部分组成。 c.类型和特点 分折管式和直管式两种形式。其构造参见下图。
折管式特点:由进水井、下降管、中部管段、上升管、出水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确定,否则布置太密会造成浪费。
c. 构造要求 1) 由雨水蓖、井身、连接管组成。雨水蓖一般为铸铁、钢制
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也有采用混凝土结构。雨水蓖上开有 若干过水的条缝,条缝一般与水流方向平行,这样进水效 果好,但有时安装满足不了此要求,所以有些地方将雨水 蓖设计成纵横交错的形式,以排泄从不同方向来的水流。
井组成。施工复杂、养护困难,适用于河床较宽、较深的 情况。
折管式特点:由进水井、倒虹管、溢流管、出水井组成。施 工、养护较折管式简单。
e. 设置条数 倒虹管宜敷设两条以上,以便一条发生故障时,另一条可继续使用,平 时也能逐条清通。 通过谷地、旱沟、小河时,因维修困难不大,可以采用一条。
f. 设计注意事项 由于清通困难,为防止管内积泥,应遵循以下规定:
3)跌水井宜设在直线段,管道转弯处不宜设置 (冲刷井体)。
c. 构造要求
无固定形式,多为竖管式或矩形阶梯式竖管式:
1)竖管式: 用带有四通的铸铁竖管将上游管道与 流槽连接。
2)矩形阶梯式:采用阶梯台阶逐级消能。
d. 一般设置要求
管径≤400mm时采用竖管式,管径≥400mm时 采用矩形阶梯式。
1)竖管式:
二.排水管道上的附属构筑物
1.检查井(窨井) a. 作用:连接管道、检查和清通管道用。 b. 设置条件:
管道方向转折处;管道坡度改变处;管道端面(尺寸、形状、 材质)变化处;管道交会处;直线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c. 构造:一般采用圆形,由井底、井身和井盖三部分组成。
d. 构造要求
1.要求在井底砌筑流槽,流槽为半圆形或弧形,以减少阻 力,流槽中心线弯曲半径一般不宜小于下游大管管径;
平蓖雨水口: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 响收水能力。单个雨水排泄量为15~30l/s,一般安装时 低于路面数公分。
立蓖雨水口:
不易堵塞,但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城市逐年维修道路会 使路面抬高而使蓖面断面减小,影响收水功能。
平蓖、立蓖联合雨水口:扩大进水面积,提高进水能力。由 双蓖联合式或三蓖联合式。
管沟及管沟系统上的构筑物
2.排水管 排水管一般为预制的圆形水泥制品管道,只有特殊情况下
采用金属管道。 圆形排水管的特性: a. 圆形断面水力条件好,便于制造; b. 材料经济; c. 能承受较大荷载,运输、养护方便。 材质: 常用的有素混凝土管、钢混管、陶土管。其它:石棉水泥
管、沥青混凝土管。
管沟及管沟系统上的构筑物
b.设置条件
设置于截流管沟与溢流管沟的交接处。
c.构造要求
多数采用截流槽式或溢流堰式。
对于截流槽式,槽顶应与截流干管管顶相平或与上游截流干 管管顶相平。
5.跳跃井
a.作用 在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小雨或初雨时,雨水量不大, 全部雨水被截流送至污水处理厂;当大雨时,雨水量大, 雨水越过截流管而进入下游雨水管排入水体。
8.雨水口
a. 作用:收集路面雨水并导流到雨水管沟。 b. 设置条件: 应能保证迅速有效地收集地面雨水。一般设置如下: 1)宜设置于汇水点上。如道路上的汇水点、交叉路口、街
坊中的低洼处、沿街建筑物雨落管附近。 2)宜设置于截水点上。如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沿
街单位出入路
圆形
水力特性好 排水能力大 抗压能力强 便于预制 节省材料
半椭圆形
马蹄形
抗压能力强 节省材料 用于污水流量 大且变化小 管径大于2m
高度小于宽度 可减小埋深 造价低、易淤积 适用大流量、变 化小、出水位置 受限制
排水管沟的断面形式
矩形
蛋形
梯形
水力条件差 可现场预制 适用于排洪沟等明 渠或路面狭窄地区
管沟及管沟系统上的构筑物
2)排水管沟接口的要求
• 足够的强度 • 不透水 • 抗腐蚀、浸蚀 • 具有一定的弹性
3)排水管渠接口的分类 柔性接口:允许有3-5mm的纵向交错或较小的角度。适用于地
基 软硬不一、受力不均匀,震区等地。但施工复杂, 造价高。如沥青卷材、橡胶圈
刚性接口:不允许有相对的位移。适用于地基条件好的地区, 施工简单,应用广泛,如水泥砂浆接口
管沟及管沟系统上的构筑物
6)石棉水泥管
特点: 表面光滑、不透水;抗腐蚀性强;重量轻;质脆,易折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