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碱 课件2011

生物碱 课件2011


复杂化 环合
多样化 骨架类型 功能化 (环系取代) 生物碱 多种 多样
5). 前体物
“ 构件”
关键中间体 交叉点 接力物
一级、次级 C-C / C-N 裂解 重排-再环合
OH、OMe、CH3、 酰胺化 消除 (CH3/CO2H)
6). 酶促反应
转氨酶、脱氢酶、脱羧酶、氧化 / 还原酶、 异构酶、羟化酶、转甲基酶等
O CH3O2C
6 3 (S)- strictoside 7 3 (R)- strictoside
苄 基 四 氢 异 喹 啉 类 、 单 萜 吲 哚 类 生 物 碱
5
3.酚氧化偶联 (oxidative coupling of phenols)
酚自由基形成→自由基偶联→再芳香化
(1) 酚自由基形成
四.
生物碱化学
1806
第一节 概述
• • • • 一. 二. 三. 四. 简史 定义 存在形式 植物界分布
一. 简史
• 16世纪中叶(埃贝斯-纸莎草手稿/Eber-Payrus): 罂粟、天仙子 曼陀罗 • 史前瑞士人、古希腊人: 吗啡 (痛疼、失眠、忧郁) • 1803年 那可丁 (Derosne) • 1806年 吗啡碱 (Sertü F.W.) → 生物碱化学 ner • 1818年 迈师纳 (Meissner W.) "Alkaloid " • 1817-1827年 派勒蒂埃(Pelletier P.J.)/ 卡云图(Caventou J.B.): 吐根碱 (emetine, 1817),马钱子碱 (brucine, 1817), 士的宁 (strychnine, 1819),金鸡纳碱 (cinchonine, 1820), 奎宁、秋水仙碱、可尼因、蒂巴因 (thebaine, 1835) • 同时代 :胡椒碱、咖啡因、尼古丁、乌头碱、麦角胺
3). 巴顿 (D. H. R. Barton)
立体有机化学 吗啡碱 (生物合成: 酚氧化偶联) 芳香体系天然有机化合物 (生物碱 ) 仿生(生物)合成
4). 伍德沃尔德
波谱学 结构 (番木鳖碱 / 1948) 生源 / 有机化学理论 合成 / 奎宁(Doering, 1944) / 士的宁 (1954) / 利血平 (1956)
(醛) (负碳离子)
-氨基酸
COOH R' CH NH2 RNH
(芳香碳)
COOH 色氨酸 N H CH3 H2N O COOH +NH CH3 COOH
N H
7
功能化 CH3O N H 哈满尼
N CH3
HO HO 1 酪氨酸 HO HO HO 2 O
NH HO
NH2 H2O H O
HO HO HO +NH
2. 曼尼希氨甲基化 (Mannich反应)
O 化学上: NH + (胺) COOH 生物体: R CH NH2 CO2 转氨 CO2 CH R' CH (生物碱) RCH2NH2 + R'CHO H2O 希夫碱 形成 R' R = CH (希夫碱) H+ RNH = CHR' C H CH + C H+ N CH C + H 2O
HO HO
NH H
HO HO
HO
HO
4
图1-2 由曼尼希反应生物合成的生物碱示例
HO HO HO NH2 N Ac OGlu O CH3O2C O CH3O2C
酪氨酸
CHO H
1
HO H H
OGlu
3
2 色氨酸
N H NH2
4
CHO
+
H
Mannich反应
N H
3
NH H OGlu
R
O OGlu CH3O2C
CH3O NHCOCH3 CH3O CH3O O OCH3 HO O O N O N N O O CH3 OH CH3 O H HO CH3 O O
秋水仙碱 [酰胺]
喜树碱
野百合碱氮氧化物 [氮氧化合物]
N
+
N
Propyline [烯胺]
存在形式 (举例 II)
O N OH N OH
阿替生 [氮杂缩醛] O N CN O H N O H [其它 : N H O O NH Me H Me N
分布特征
1). 特殊类型 窄→类群 (科、目、属特征) 茛菪烷 (茄科) 二萜生物碱 (毛茛科乌头属 Aconitum、翠雀 属Delphinium) 吲哚类 (夹竹桃科、马钱科) 双稠吡咯烷 (菊科千里光族、紫草科)
2). 含大量挥发油植物类群 少或无
具体分布
主要类型生物碱 (见第三节)
第二节 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I. 环合反应
主要介绍

1. 希夫碱 (Schiff’s Base)形成 2. 曼尼希氨甲基化 (Mannich反应)


3. 酚氧化偶联 (Oxidative Coupling of Phenols)
1. 希夫碱 (Schiff’s Base)形成
H R H 胺
. N
H C R' O 羰 加成
H MeO
MeO O
[吗啡碱类]
O
10 (S-网状番荔枝碱)
11
12 (吗啡碱类)
MeO NMe O H O MeO
MeO HO NMe
. .
H
1) 邻 - 邻偶联 2) 再芳香化
HO MeO
[阿朴菲类]
13
14 (紫茎块茎碱)
MeO HO NMe MeO OH
MeO HO +N H CH2
1 [其它 :亚胺] S N O
CH3 NMe
O
H
O H OGlu
H
N-cyano-seco-pseudostrychnine
CN ]
Geneserine
[氮杂缩醛 / N CN ]
Xylostostidine
[酰胺 / 氮硫 杂缩醛 / 苷]
四. 植物界分布
规律 特征 分布
植物界
特殊类型、 主要类型生物碱 成分

4. 数量
1900 (~100) 1950 (~1000) 2001 (26900) → 1872骨架 (15.6%) / 21120 (32.5%) 植动霉菌海洋微生物 植物
• 5. 广布植物界
罂粟、麻黄、金鸡纳、番木鐅、汉防已、茛菪、 元胡、洋金花、秋水仙、长春花、三尖杉、 乌头 (附子)等;
N
C5N
NH2
N
表 1-1
生物碱类型 石蒜科生物碱 苄基异喹啉类 吐根碱类 单萜吲哚碱类 甜菜因类 托品烷类 吡咯里西丁类 喹诺里西丁类
生物碱生物合成中 C-N 键形成的前体物
N源 酪氨酸 / 苯丙氨酸 酪氨酸 /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酪氨酸或脯氨酸 鸟氨酸 鸟氨酸 赖氨酸 C=O 源 源于酪氨酸 / 苯丙氨酸的苯乙醛衍生物 同上 番木鳖苷 同上 酪氨酸 (甜菜因酸, betalamic acid) 鸟氨酸 (同一分子) 鸟氨酸 赖氨酸
现代定义
含负氧化态氮原子 的 天然有机体 -3 (胺,酰胺) -1 (N-氧物) NO2 (+3) NO2 (+1)
COOH NO2
动、植 霉菌 细菌 微生物 海洋
OCH3
环状化合物 排除 非环物 生物胺 氨基酸 (糖) 肽(除肽类生物碱) 蛋白 核酸 核苷酸 卟啉 Vitamins
马兜玲酸 II
• 2. 结构、合成
可尼因: (1870 / 1886) 士的宁: [1946(罗宾逊)/1956(伍德沃尔德)] ------里程碑 吗啡碱: [(几十年 / 1952 (盖茨)] 乌头碱: 127年后 (1959~1960)
• 3. 研究内容
200年: ~ 150 (1940's以前) 分离纯化、化学法 1970‘s后 生物合成-调节代谢遗传学/ 酶学、 积累、生物学意义 1960‘s 分水岭
图1-1
CO2H NH2
L-Ph (苯丙氨酸)
与生物碱生物合成有关的“构件”
N CO2H
C6C2N
CO2H N H
L-Trp (色氨酸)
NH2
N H
indole . C2N
NH2
HO
L-Trp (酪氨酸)
NH2
H2N
L-Orn (鸟氨酸)
CO2H NH2 CO2H
L-Lys (赖氨酸)
N
C4N
N
H2N
第九章 生物碱
开场白
一.
天然产物化学
渊源
色香味 疾病 文明进步
天然药物化学
民族医药
有机化学
产生
民族医药 有机化学 现代方法建立
二. 生药学
中草药学
中草药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天 然药 物化学
绪论
三. 天然药物化学 结构
总论
绪论
总论 应用 (大合唱)
各论
基础医学
分子生物学 生化
物化 生药 分析
各论
仪分 有机
7). 生物合成
● 同源 (亲缘) 形成、转化、关系 ● 结构 ● 仿生合成(生源型合成)、结构改造
二. 原理
● 环合反应 (C-N键形成) N-杂环
一级:内酰胺形成、希夫碱形成、曼尼希 氨甲基化、氨基加成 次级: 酚氧化偶联、亚胺盐次级环合
● C-N键裂解: 内酰胺开环、Hofmann / von Braun降解 ● 氨基化 ● 次级修饰
H H R N C R' + O H+ H
H H R N C R' OH
H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