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课文内容整理及练习〖整理〗第一单元1、《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作者杨振宁,物理学家,邓稼先生前好友。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描写评价,突出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让读者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本文语言朴实而深情,其中既有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也有对50年友谊的老友的深情。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臧克家,本文通过对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两个方面事迹的记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自学精神,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本文语言夹叙夹议,生动形象,富于音乐美。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作者以纪实的笔法,通过描写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小事,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让读者更全面的体会到伟大鲁迅的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并借此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作者擅长通过极具灵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4、《孙权劝学》选自之《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间的史事。
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第二单元5、《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黄河唱出了颂歌。
作者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6、《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柏林之围》等。
本文以普法战争为历史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感受,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刻画人物,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都是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震撼人心。
7、《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标题的意思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以“我”对土地“挚痛的热爱”为情感主线,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抒发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
叙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歌颂了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详写了木兰的女儿情怀,略写了她战场上的英雄气概。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汉乐府的双璧。
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著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文中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记叙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画出一个善良朴实,迷信唠叨的长妈妈。
通过写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10、《老王》作者杨绛,钱钟书之妻,女作家,翻译家。
本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位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11、《台阶》作者李森祥,当代小说家。
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过程,描写了一位倔强、有自信心、永不服老的典型农民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与怜悯之情,也展现了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
台阶是小说的故事线索,围绕台阶组织材料,以台阶命题立意,表现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表现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12、《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欧阳修,这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业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应牢记“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
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几件小事,重点塑造了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品行,突出了其宽厚与认真,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同时也阐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14、小说《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以“我”和老余为线索人物,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故事情节,运用设置悬念、以物喻人的手法,通过发现小屋、投宿小屋、偶遇瑶族老人、准备修葺小屋、听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等几件小事,赞美了梨花等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显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入人心。
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姑娘,梨花精神。
15、《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梁启超。
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人人必须尽责任”,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
16、《陋室铭》的“铭”本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韵文。
本文虽然只有短短的83字,但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不陋,再通过具体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来表现作者两袖清风的情怀,最后以名人案例、古人之言收束全篇。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不慕名利的情操,流露出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17、《爱莲说》的“说”是一种偏向于议论的文体。
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第一段细致描绘莲的形象,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第二段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第五单元18、《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本文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思花”的顺序展开,赞美了生命的顽强美好,抒发了“不幸是暂时的,生命是永恒的”哲理感悟。
19、《一棵小桃树》作者贾平凹。
全文采用双线结构,以小桃树的生长为明线,以“我”对理想的追求为暗线,揭示了只要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未来的生活哲理。
20、《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作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
作者没有借助具体的形象,而是运用劝告的口吻和平淡的语气,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时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21、《未选择的路》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以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
22、《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古吊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23、《望岳》作者杜甫,通过描绘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4、《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不畏艰险的勇气和决心。
25、《游山西村》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以一个“游”字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6、《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感受,既有解甲归田的惆怅,又有继续为国效力的信念,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传达出“不在其位,要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第六单元27、《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悲哀的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
丧气地踏上归途,遭受到突如其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个悲壮死去。
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8、《太空一日》作者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飞行太空的一些经历,表现了严谨、科学的态度。
29、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本文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
记叙了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飞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地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的故事,表现了人类为探索地球不怕牺牲的精神。
为读者探测了奇幻神秘的未来科学前景,也展示了浓厚深刻的人文关怀,于科幻中结合现实,在小说中表露沉思。
本文想象奇特,构思精巧。
30、《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本文通过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位置的故事,说明了许多现象的发生有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推断,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的道理。
〖练习〗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
他称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C.《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D.杨绛的散文《老王》,围绕老王的生活遭遇展开叙述,表现社会下层劳动者艰辛的生活,以及质朴、善良、忠实的可贵品质。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朝花夕拾》。
D.《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是一篇散文,以“我”和老余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此文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和具体的形象阐明了一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你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