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表现看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摘要:各时期建筑都会传递给人以精神图像,不仅是传递的具体内容不同,而且传递的方式不同,古典主义建筑的集中与现代主义的发散是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古典主义建筑,现代主义,精神图像,集中,发散
引言:随着上中外城市建设外史这门课与了解了外国古代建筑史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思想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停下来整理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是建筑影响了我的思想,因此开始总结古典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突然发现了他们所传递的精神图像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本文采取把以三维形式表达的图像综合成为一种精神图像的方式,通过对古典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举例分析,来说明传。
正文:古典建筑用集中的方式传递而现代主义则是用发散的方式来传递精神图像的。
首先以“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来看古典主义具有权威性,历史性,装饰性。
而现代主义则具有普遍性和功能性。
1.权威性:宫廷建筑,足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较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2.历史性:西方建筑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3.装饰性;西方建筑装饰性体现在屋顶,而中国的建筑装饰性体现在飞檐。
4.普遍性: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着城市,钢筋水泥建筑为主。
5.功能性:“少即多”原则使建筑更加单一化,机械化。
古典主义建筑以法国为中心,向欧洲其他国家传播,后来又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在宫廷建筑、纪念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更多。
而且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又出现古典复兴建筑的潮流。
世界各地许多古典主义建筑作品至今仍然受到赞美。
但古典主义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永恒的。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建筑自身的发展,作为完整的建筑体系的古典主义终于逐渐为其他的建筑潮流所替代。
但是古典主义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建筑师们仍然在汲取其中有用的因素,用于现代主义建筑之中。
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起源于建筑师们对建筑现实进行救正的冲动,到后来才变为一种文化策略,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思潮的产生也说明,古典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永远是后代人一笔宝贵的财富,那种视传统为包袱,动不动就要与传统决裂的所谓革命行为,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一种有害无益的行为;同时也说明,如同一切传统文化一样,古典建筑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结构中的一种历史情结,一种埋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型图式。
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温煦的阳光,这颗文化与艺术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
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
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 或“正统”字样。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
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下面先从古埃及建筑开始分析。
古埃及人的宗教观以及强大的中央集权对建筑艺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是不死的,因此他们的建筑艺术很大程度表现在陵墓建筑上,从最早的玛斯塔巴到巨大的金字塔,从劳民伤财的金字塔到大型台阶式丧葬神庙和凿壁式的石窟墓葬建筑。
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并非只是一种具有使用功能的艺术形式。
在古埃及他是法老手中的一种工具,首先是引起惊奇感,从而证明法老的神性,而我们知道人类原始的宗教就起源于对未知事物的惊奇感,这便是法老们借助建筑给人传递的精神图像,以巩固其现实与思想的统治地位。
古埃及人对建筑的最大贡献在于石造建筑,埃及盛产石材,但最重要的是这种建筑材料的坚固本质就已经传递给人以永恒,这与法老们要传递的精神图像亦是不谋而合。
这种传递方式不仅仅存在于中央集权的制度中,希腊各城邦之间相互攻占,但是把他们捏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共同文化的认同感,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一文化在建筑上的标志就是古典柱式。
希腊人创立了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三种基本柱式,并赋予它以人体比例以及人性化的寓意。
另一方面柱式的功能与装饰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这种人体比例以及人性化寓意本身就渗透着古典人本主义精神,这种和谐与平衡亦显示出一种单纯而恬静的美。
因此古典建筑传递给人以单一集中的精神图像,而现代主义建筑却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大都是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
体现了现代生活节奏,简约和使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多位现代主义大师无疑引领了现代主义这一历史潮流,是他们将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面将对现代主义精神图像的发散延伸进行分析。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执行的教学方针与方法中有一点“强调各们艺术之间的交流融洽,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
”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有一种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给人以思想无限延伸的感觉。
柯布西耶也强调建筑师不是工程,而是一个艺术家,他讥笑“今天的建筑师不再创造那种简单的几何形体了,轮廓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他需要有造型艺术家。
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一个纯粹是他精神创造的程式。
而柯布西耶的萨伏依别墅做出了最好的解释,它所给人的精神图像便是不确定的是发散延伸的:对于一个困倦的人来说它的造型是一张舒适的床,里面一定是舒适的休息空间;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学生看来像一张课桌,里面一定是安静的学习环境;夸张点说对于一个正在淋雨的人来说那只是一个挡风避雨的遮蔽物。
总的来说古典主义建筑就像是☼,所有人都说是太阳;而现代主义建筑就像○,它对数字家来说是一个圆、对于哲学家来说是无穷无尽甚至也可以是硬币的平面因此古典建筑传递给人以单一集中的精神图像,而现代主义建筑则给人以发散和延续。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
2.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
3.肯特《建筑心理学入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