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
某此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人的一生布满了荆棘,人的一生充满了理想,人的一生凝聚着人类广阔的前途。
人的理想是美好的:有人想做“园丁”,去灌溉那些“祖国的花朵”:有人想当“白衣天使”,用自己的“法术”去解救那些遇难的人们;有人想当军人,保证国家的治安;有人想搞科学,为这绚丽的世界画上崭新的一笔;……每个人都有理想,而且理想都令人神往,而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做得更完美,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想做“园丁”,学必须从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要从现在起不断学习,以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想当“白衣天使”就必须对这方面产生兴趣,具有一颗爱心,要不断学习新成果,新科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做事要细心、谨慎,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严重后果;想当军人,就要从小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全人格,不断追求新知识,要有自理自律的能力;想搞科学,那就必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有个灵活有大脑,勇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理想,每个人都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呢?那人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那又是为什么中呢?这就与个人付出的努力息息相关了。
有人十分努力,他就能实现理想;反之,有些人不付出其中一部分,具只会守株待兔,只想不劳而获,那希望只会日益渺茫。
在生活中,有些人确实付出了委大程度的努力,但还是末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古时候有个成语叫“缘木求鱼”{,它是说,一个人爬到树上去找鱼。
大家都明白,鱼怎么可能在树上呢?显然,这人是不可能找到的。
虽然他十分努力,又耗力气去爬树,但是他的方向、方法错了,就不能达到目的。
相反,爱迪生在一次意外中被人扇了一耳光,从此他便成了聋子,但他并没有懈气,而是找准自己前进方向,朝奋斗目标努力,最后成了扬名中外至今的伟大发明家。
这就让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找准方向、目标,不能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要像一只拉满弓的箭一样,对准目标,一击及中。
和人生理想四个方面。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末来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个人道德理想是指对自己末来道德面貌的想象。
职业理想是指对自己末来工作部门与专业种类的向往与追求。
人生理想是基于对人生价值的理想而对自己末来的人生道德与人生贡献的设想和追求。
人生的前途也是如此。
有人认为人生是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道,其实不然,它是一条铺满荆棘,充满坎坷、挫折与艰苦的崎岖山路。
只有我们不断努力、奋斗,那么,人生广阔的前途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知,在生活上,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正确的理想并开创美好的前途与人生呢?一、投身社会的激流社会化是个人学习有效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社会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幸福观;就越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越能认识时代的特点、社会的要求、自己所处环境的客观条件,从而按照社会需要来确立自己的理想。
二、量力而行青少年朋友都不准做到“胸无大志”,却不易做到“脚踏实地”,往往给自己设置超出自身能力太多的目标,这样既加大了“达标”的难度,又饱受“失败”的打击和折磨,有人甚或至由此丧失了信心和志气,因此,酌情量力,从自己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发展计划,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三、理想不是简单的幻想,切忌好高骛远。
青少年朋友可以实施小步计划,从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入手,如升学和就业等,一点一滴做起,最终会迈向理想的顶峰!理想的实现前担是把握人生。
把握人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它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力、恒心与毅力。
更多的时候,把握人生的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习惯,坚持自己的原则。
而“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恒心与毅力,在征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命运靠自己主宰,人生由自己把握。
臧克家说过:“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要熔炼。
“而人生最好的淘金者和冶金人便是你自己,把握人生,让自己的年轻发挥极致!初中毕业生即将跨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能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实际,并针对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去选择人生的道路,选择好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要好高骛远。
同学们应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认真做好各门功课的学习。
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接受良了的教育,学到知识才是就业的基础。
俗话说“人生发发展七靠实力,三分靠靠选择”,“根深才能叶茂”。
同学们,希望你们都做伟大时代的强者,做伟大事业的成功得,肩负重任,迎着风雨,用高远的志向、顽强的意志、勤勉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将理想的太阳从心头托起,用毅力的犁铧去耕耘不辍,走向未来,走向光明,走向自己的成功之。
让我们为了人生的希望而奋斗吧!10月份是理想教育月,可是在一次班会启动后我发现又要成为形式了,学生的理想仍然不明确,或者只是幻想罢了。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青少年学生最富于理想,一旦理想在他们心中扎下根,就会目光远大,信心百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认真学习。
理想是人的一种信念,是追求的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与前进动力,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
理想也是人的内在需求,是人在调节自身与千变万化的世界的关系中寻找的支撑点和出发点。
青少年一旦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就有了追求的目标,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学习上就能刻苦攻读。
理想教育是德育的核心,理想教育的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
当代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理想前途教育,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
初中学生由于所学的知识不多,对人和事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注重眼前和表面的东西,很多学生还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缺乏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和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奋斗的意识。
而且在父母亲竭尽全力地为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前提下,许多孩子在父母亲营造的这种优越中“挥霍”,甚至有些孩子还存在这样的意识:反正父母亲会帮我们做好一切,我们只要拿着就可以,管他未来是什么样子。
于是我们看到也听到很多在这样的心态下孩子“漠视”甚至“无视”父母辛苦的例子,甚至有些孩子因为父母亲没有为其创造出足够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做出伤害亲生父母的行为。
对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进行必要而有效的“理想”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教育者,特别是思想品德科教师和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四条有效途径。
1.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家访、个别谈话、组织讨论等)及时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了解各种态度和倾向,并加以梳理,掌握每个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水平,分析哪些方面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好的苗头,哪些是坏的倾向。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客观因素对他们对理想前途的影响,如家庭成员经济生活方面的变化,周围一时流行的风气,等等,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扣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激情,形成某种愿望。
老师一定要敏感地把握这些客观因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动态中掌握学生的变化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2.要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理想是和学习情况分不开的。
老师绝不能脱离学习引导理想,而要把理想教育同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开展有关理想前途的主题班会,用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用达?芬奇、童第周等名人的故事去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须努力学好文化知识。
同时,还看到学生都是各有特长的,知道自己的特长,了解这特长的社会意义也是远大理想建立的条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或特长,对学困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比如对只喜爱体育活动的学困生,应多与他们接触、交谈,因势利导,使他们认识到有体育专长而没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无法施展才能的。
同时,还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特长,使其看到学校给自己开辟的广阔道路,对前途充满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
3.初中生虽然有充沛的精力,但是缺乏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坚韧不拔的毅力,缺少沉着地、坚定地执行和控制自己的意志品质,缺乏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动力,常常在困难面前打败仗。
老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会牺牲生命,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一是靠胸中远大理想的指引,二是靠顽强、锲而不舍的精神。
4.要告诉学生们有理想而不去为之奋斗,那是一种空想__幻想。
而奋斗了却不能实现,则要检查理想是否切合际,符合社会现实要求,鲁迅先生要疗救国民的肉体之疾就去学医,要疗救国民的精神之疾就弃医从文,就是最好的说明。
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是不应该定其为理想的,要不为什么会有空想、幻想呢?还要检查:你的努力,是否自始至终都朝着你的理想这个目标。
如果朝三暮四,怎么能达到目的?教师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那么首先应该自己成为有理想的人。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激情,表现出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要通过自己对工作的努力,表现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理想追求上,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理想才能化为学生的实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