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学总结

中医儿科学总结

中医儿科学总结一、名词解释1.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生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

(16)2.母乳喂养:以母乳为主要食物,喂哺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式,称为母乳喂养。

(46)3.厌食:厌食是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

(114)4.积滞(食积):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

(118)5.“疳”:“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言其病因,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言其病机、主症,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

(121)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以皮肤黏膜苍白或苍黄、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为特征。

(126)7.肾病综合征:依据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水肿可诊断本病,临床属于单纯型肾病。

如果同时具备明显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血补体下降四项中至少一项,即可诊断为肾炎型肾病。

(165)8.遗尿: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

(176)9.麻疹: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187)10.奶麻:幼儿急疹是外感幼儿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无痕迹遗留为特征。

(192)11.猩红热(烂喉痧,丹痧):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达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195)1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周围血象异形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

(230)1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名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发热、皮疹、球结膜出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

(234)14.紫癜:紫癜亦称紫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临床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特征,常伴有鼻衄、齿衄、尿血、呕血、便血等症状,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腹痛及关节肿痛)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有相似之处。

(238)二、单选题1.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颅囟经》(16)2.孕妇遭受不利因素影响,如物理、药物、感染、劳累、营养缺乏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等,最易发生于孕后:12周内(42)3.11)4.正常小儿的指纹色泽应该是:淡紫(26)5.小儿感冒常易挟滞,主要责之于:脾常不足(67)6.风寒闭肺型肺炎喘嗽的治疗首选方剂是:华盖散(78)7.哮喘的发作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印动伏痰(82)8.寒性哮喘证的治疗首选方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84)9.病毒性心肌炎湿热侵心的最佳选方是:中焦宣痹汤(141)10.小儿水肿病变过程中产生咳嗽、气急、心悸、胸闷是由于:水气内盛,逆射于肺(167)11.猩红热发热与出疹的关系表现为: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196)12.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要点:抗“O”阳性(风湿性心肌炎)(170)13.明代万全的儿科著作是:《幼科发挥》(3)14.学龄期是指: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为学龄期。

(3)15.小儿出齐乳牙的时间为:20-30个月(11)16.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3岁以内(26)17.感冒夹滞的病位在:脾肺(67)18.桑菊饮适用于:风热咳嗽(74)19.小儿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行为异常,以致造成学习困难者,是为:儿童多动综合征(143)20.治疗疳气的首选方剂是:资生健脾丸(123)21.下列不属于急惊风的成因的是:气滞血瘀(151)22.小儿常见汗证有:自汗、盗汗(135)23.《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小儿:五脏辨证体系(2)24.下列哪一部著作不是宋代的儿科专著:《活幼心书》(元)(3)25.明代医家:万全著儿科专著《片玉心书》等(3)26.新生儿的脉搏平均为:120-140次/分(12)27.小儿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尤为突出(16)28.小儿断奶时间最好是:8-12个月(47)29.舌起粗大红刺,状如杨梅,称杨梅舌,常见于:丹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95)30.肛门瘙痒,常是:蛲虫病(221)31.麻疹恢复期,皮肤:有色素瘢痕,并有麦状细微脱屑(188)32.下列哪项最有助于水痘的诊断: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198)33.厌食的发病机理总在:脾胃运纳的功能失常(114)34.首创五脏辨证,并对惊风和癫痫作出明确鉴别的医家是:钱乙(2)35.学龄期儿童的中药用量应为:成人量(35)36.二陈汤适用于:痰湿咳嗽(74)37.痰热闭肺证首选方剂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79)38.下面哪项不是肺炎喘嗽的主要症状:腹胀(77)39.哮喘寒热夹杂的首选方剂是:大青龙汤(85)40.治疗疳积的首选方剂是:肥儿丸(123)41.急惊风四证是:风、痰、热、惊(151)42.遗尿发病与:下元虚冷,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176)43.病毒性心肌炎,痰瘀互阻型常选方是:瓜蒌泻白半夏汤合失笑散(142)44.丹痧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利咽(196)45.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腮腺炎腮肿的特点:表皮泛红(表皮不红)(205)46.以下关于硬肿症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常见于1周以内(7-10天)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55)47.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西医治疗首选:丙种球蛋白(237)48.早产的初生儿,感受寒邪后最易患:硬肿症(55)49.治疗暑邪感冒的首选方剂是:新加香薷饮(70)50.百日咳的特点是:咳声阵作,并有回声(213)51.丹痧的主要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恢复期有色素沉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196)52.如麻疹合并肺炎,应隔离至触诊后:10天(192)53.下列哪项最有助于痄腮的诊断:腮腺管口可见红肿(205)54.顿咳痉咳期首选方剂是: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215)55.解颅可见: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囟门宽大(180)56.小儿泄泻虽有多种因素,但未有不源于:湿者(106)三、是非题1.诊查指纹时用手指轻轻从小儿食指的命关向风关轻轻推按,使指纹容易显露,以便于观察。

(26)2.风疹初起发热,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可见皮疹脱屑,但无色素沉着。

(193)3.遗尿多见于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

(176)4.银翘散治疗水痘常证邪伤肺卫证时,应加用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品。

(200)5.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脑电图可异常,患儿没有智能落后。

(158)6.手足口病是由于感染肠道柯萨奇病毒A组、B组及新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手掌、足跖、口腔及臀等部位斑丘疹、疱疹,或伴发热为特征。

(281)7.小儿病证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小儿脏气清灵。

(18)8.“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原则适用于小儿厌食的各种证候。

(115)9.相传第一部儿科著作是:《颅囟经》(2)10.幼儿期是指1-3岁。

(8)11.前囟关闭时间为12-18个月。

(11)12.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望诊。

(21)13.小儿感冒夹惊的治法是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71)14.儿童多动综合征好发于学龄期儿童。

(143)15.泻心导赤散是口疳的首选方剂。

(124)16.硬肿症的治疗原则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56)17.断奶时间以8-12个月为宜,秋凉或春暖季节是断奶的最好时间。

(47)18.《小儿要证直诀》将小儿体质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19.小儿动作发育是由上到下,由协调到不协调,由粗到细地进行。

(13)20.小儿水肿应予低盐饮食。

(169)21.遗尿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

(176)22.病毒性心肌炎病前曾患感冒、麻疹、水痘、痄腮、泄泻等疾病。

(139)23.过敏性紫癜常有腹痛及关节肿痛。

(238)24.顿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多见。

(213)25.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针对小儿体质体质特点提出了“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观点。

(4)26.当前国际上将孕期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7)27.小儿上部量是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是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11)28.对于哮喘持续状态患儿,首先应予以辅助器械通气治疗。

(87)29.健脾丸是治疗脾虚挟积型食积的首选方剂。

(120)30.“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出自《小儿要证直诀·诸疳》。

(121)31.口腔溃烂,周围红,疼痛重为口疮心火上炎型的主证。

(96)32.癫痫病因有先天元阴不足,胎中受惊,顽痰阻窍,血瘀阻络及惊后成痫等。

(158)33.古代儿科四大证是麻疹、水痘、惊风、疳证(187)34.“肝常有余”是对小儿易动肝风这一病理特点的概括。

(17)35.“三关”在一指定三关“即指寸、关、尺。

(30)36.佝偻病化验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246)37.夏季热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228)38.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得温则缓是寒虚腹痛的临床特点。

(103)39.中成药玉屏风口服液可用于汗证中表虚不固型。

(138)40.小儿尿频是以小便频急而数为特征的病证。

(173)四、填空题1.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婴儿(11)期。

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新生儿(8)期。

2.小儿正常血压计算公式:收缩压=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12)3.小儿出生身高平均约50cm,生后一年增长25cm,一周岁后一年增长7cm。

出生时头围33-34cm,第一年增长12cm。

(11)4.(15)5.针刺四缝有健脾开胃、清热除烦、止咳化痰、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的作用。

(39)6.(165)7.出现黄疸,第4-6天达高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