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浓盐酸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前者反应快,后者反应慢,但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故A错误;B、加水稀释浓盐酸,pH应无限接近于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B错误;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首先稀盐酸碳酸钠反应,然后是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C正确;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镁比铁活泼,反应较快,但由于是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最终产生的氢气一样多,故D错误。
点睛∶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的质量。
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
镁比铁活泼,反应较快,但由于是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最终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2.金属是人类使用的重要的一类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铁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至今在世界金属产量中也排第一位B.“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金属性质很不活泼C.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D.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表面附上了一层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答案】A【解析】A.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故错误,符合题意;B. “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正确,不符合题意;D. 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3.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N 点对应的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B.从氯化钾溶液中析出氯化钾只能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C.M 点对应的溶液降温至t1℃,析出10g 晶体D.将溶液从M 点变化到N 点,溶液质量可能增大【答案】D【解析】由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详解】A、N点对应的溶液不能再氯化钾物质,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A不正确;B、从氯化钾溶液中析出氯化钾可以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也可以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故B不正确;C、溶液的质量未知,M点对应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析出10g晶体,故C不正确;D、M点溶液未达到饱和,N点溶液达到饱和,将溶液从M点变化到N点,溶液质量可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4.某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在其氧化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 .A 2OB .AO 2C .AOD .A 2O 2【答案】B 【解析】某元素(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在其氧化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其氧化物中A 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0%:50%=1:1,则该氧化物的分子中A 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32:116=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O 2。
故选B 。
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2CuO+C 2Cu+CO ↑高温B .222NO+O =2NOC .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D .22NaCl2Na+Cl ↑电解 【答案】A 【解析】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详解】A 、22CuO+C 2Cu+CO ↑高温,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 、222NO+O =2NO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 、4222CH +2O CO +2H O 点燃,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 、22NaCl2Na+Cl ↑电解,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反应类型,为高频考点,掌握物质的类别、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常温下,有反应:M +N→盐+水,其中M 、N 的类别不可能是A .酸、碱B .单质、氧化物C .氧化物、酸D .氧化物、碱【答案】B【解析】A 、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B 、非金属单质氢气、碳具有还原性,虽然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不可能生成盐和水,错误;C 、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D 、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故选B 。
7.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B.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C.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B【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酸和碱反应能生成水和盐,这类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但是没有单质参加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生成.不符合题意;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符合题意;C、置换反应不一定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还原剂是氢气,不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答案】C【解析】A 、根据白磷燃烧产物的状态来分析;B 、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来分析;C 、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D 、根据实验温度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来分析。
【详解】A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A 不正确;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 2时刻,瓶内温度由低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选项B 不正确;C 、通过t 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0080100×100%=20%,选项C 正确; D 、t 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而不是由温度升高造成的,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9.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3CaCOB .NaOHC .2H OD .24H SO 【答案】C【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都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
故选C 。
【点睛】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它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和氧化物。
10.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 、氧气助燃,不能燃烧,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于它的助燃性,错误;B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错误;C 、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受热后变大了,分子的大小不会变化,错误;D、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指它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正确。
故选D。
11.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A.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B.氧气用于炼钢——支持燃烧C.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物——干冰升华吸热D.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氧气用于炼钢因为支持燃烧提供能量;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物因为干冰升华吸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因为铁锈疏松。
故选D.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金属的活动性1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答案】B【解析】A、生活污水不应直接排放,以免污染水资源;B、生活中节约用水,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储量有限,故B正确;C、不应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应有计划开采使用地下水;D、不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免污染环境。
点睛∶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二、填空题13.食盐是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晒盐场利用晾晒海水得到粗盐和卤水。
(1)去除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主要步骤有:溶解、过滤、_________;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20℃时,向4个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纯净氯化钠固体,并充分搅拌,4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以下是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①②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 ③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20℃时,20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72gD 20℃时,将④继续恒温蒸发100g水,过滤,得到36g的固体(3)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t 1℃时:将3种图中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3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