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发布日期:2003-12-19 来源:选择字号【大中小】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省政府决定,在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现通知如下:一、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征地补偿标准已不能适应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价值,决定将全省划分为四类地区,执行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
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
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为每亩1800元、1600元、1400元、1200元。
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
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
每一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其安置补助费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为20000元、17000元、13000元、11000元。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的补偿标准和移民安置办法,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采煤塌陷地征地补偿标准另行规定。
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征用其他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各市人民政府按照《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和上述规定作相应调整,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
在此之前批准的征地项目,按原征地补偿标准执行。
二、确保征地补偿安置经费支付到位依法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补偿安置。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必须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不得分期支付。
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不得强行使用集体土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未能调整其他质量和数量相当的土地给被征地农民继续承包经营的,必须将不少于70%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农民。
被征地农民如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全部发放给被安置人。
对按规定应支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必须按时全额发放给农民,严禁克扣、侵占、截留和挪作他用。
对不按规定支付补偿安置费用,或克扣、侵占、截留、挪作他用的,一律依法严肃查处。
三、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调整提高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确保征地补偿安置经费支付到位,事关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措施,切实抓好。
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必要性,宣传依法落实征地补偿安置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依法征地、依法补偿安置的自觉性,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要严肃纪律,规范土地审批管理,不允许在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实施前突击批地,不允许采取变通的方式降低补偿安置标准、延迟支付补偿安置经费。
各级国土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征地补偿安置落实到位。
【新闻】江苏省征地补偿标准地区分类表04-02-10类别及地区一类南京市玄武区、鼓楼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邮区、下关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江阴市,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武进区、新北区,苏州市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二类南京市六合区、浦口区,宜兴市,常州市戚墅堰区,金坛市、溧阳市,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扬州市广陵区、维扬区,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三类溧水县、高淳县,徐州市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海安县、如皋市、通州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州区,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盐城市城区,扬州市邗江区,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市,镇江市丹徒区,扬中市、句容市、丹阳市,兴化市、姜堰市、泰兴市、靖江市,宿迁市宿城区四类徐州市贾汪区、九里区,邳州市、新沂市、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连云港市连云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淮安市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盐都县、大丰市、东台市,宿豫县、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四类土地的补偿标准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
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为每亩1800元、1600元、1400元、1200元。
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
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
每一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其安置补助费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为20000元、17000元、13000元、11000元。
悄然发生的城乡巨变——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查(2008年7月1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苏,这个令人向往的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历来以丰饶富足的民间生活和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著称于世。
近年来,以江苏板块为领跑者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突飞猛进,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江苏的发展空间日见紧仄。
一方面,城市用地捉襟见肘,“出门就是基本农田”;另一方面,村庄建设星罗棋布,空心村、工矿废弃地随处可见。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迟缓,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2006年以来,随着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开展,这一切正在发生转变。
2008年5月底,金色麦浪翻滚的时节,记者走进江南水乡,对金坛、江阴、张家港和仪征四市挂钩试点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
江苏省第一批挂钩试点涉及12个县(市、区),共75个项目区,分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与苏中地区。
受自然环境、经济实力和民俗文化等的影响,全省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地域差异特征十分显著。
几年来,各试点地区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形成了在安置方式、资金筹集、产权界定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挂钩试点模式。
本文以金坛、江阴、张家港和仪征四地为例,对全省的挂钩试点工作做一个初步的探析。
全面调查研究,审慎选择试点项目区“挂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涉到许多实际利益和矛盾的工作。
试点项目区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试点实施的最终成效。
江苏省对挂钩试点项目区的选择是审慎的。
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的同志告诉记者,省里提出开展挂钩试点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一定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且用地需求矛盾突出,这是开展挂钩工作的前提;二是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自身有积极性,这是挂钩工作的保证;三是农民群众理解、支持、配合,这是挂钩工作实施的基础;四是具有资金筹措保障能力,这是挂钩实施的关键。
也就是说,开展挂钩试点,一要有现实需要和土地整理潜力,二要政府重视,三要资金保障,四要尊重农民意愿。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房高潮之后,江苏省大部分地区都已停止审批农村宅基地,需要建新房的农民已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第一批挂钩试点的农村住宅大都有统一规划和建设的紧迫需求,建设用地整理和复垦的潜力很大。
”当然,究竟潜力如何,是否真有开展挂钩试点的迫切需要,必须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作为依据。
这次考察的四个市,都在挂钩试点开展之前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
金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建设用地后备资源的专项调查。
一方面,对城镇建设规划区以外的工矿建设用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将已经关停和即将关停的企业用地作为整理重点逐个登记;另一方面,深入到各个自然村走访村组干部和群众,对空壳率达60%和20户以下的农村居民点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挂钩项目区进行了严格筛选。
拆旧区主要选择废弃的工矿以及居住分散、规模较小、多数农户已常年在外的空关村落。
项目区确定后,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每个片区的年度实施方案和具体项目的详细实施规划方案。
严格依据规划,组织实施。
仪征市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乡镇总体规划调整,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15.68万亩,人均宅基地280平方米,远高于人均150平方米的国家高限标准,户均宅基地更是高达886.67平方米。
现有自然村庄4045个,平均每个自然村庄居住92人,居住十分分散,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非常大。
在仪征,随处可见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平房,零星分散在田地里,低矮破旧的房屋前场后院,上好的土地一占就是一亩多。
“按人均100平方米计算,全市经过整理,可净增耕地10万亩!”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蒋林告诉记者。
市里在调查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编制了挂钩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合理确定了项目区、拆旧区和建新区的位置和规模,选择了平房比例相对较高、投入成本不大、群众基础较好的大仪、刘集、陈集等五个乡镇各一个片区作为先行试点项目区。
多方案安置,充分尊重民意“挂钩试点工作,必须将保障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得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强行拆迁。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今年四月,在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座谈会上,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吴震强,再次提醒大家认识到充分尊重民意的重要性。
事实上,各地在试点推进中,想了许多办法让群众满意。
例如仪征在试点开展过程中,尽量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把挂钩试点工作的意义、措施、进度,特别是将相关补助政策讲清、讲透、讲到位。
将挂钩整理规划方案张榜公示,积极吸纳群众的合理建议,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并且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区内的农民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表明,项目区的农户非常支持挂钩试点工作,愿意到新规划点建房的农户占被调查数的96.7%。
经过科学测算,在保证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制定了楼房280元/平方米、平房220元/平方米左右的搬迁补助标准,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位。
同时,采取激励政策,对项目区内2006年搬迁的平均每户奖励15000元,2007年搬迁的每户奖励10000元,2008年搬迁的每户奖励5000元。
对于放弃宅基地,进城进镇购房兴业的,在原有补助和奖励的基础上给予额外补偿。
江阴市除按规定标准拆迁安置补偿外,每人还有1.05万元的购房补贴,对独生子女家庭再给予近万元的政策奖励,有工作能力的尽量安排工作,并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无业人员统一办理养老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