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现代法治政府(白志国)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现代法治政府(白志国)
• 一、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的标准
(一)法治国家的标准 1、有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第一,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统一法律体系; 第二,有完备的公法部门和私法部门; 第三,程序法和实体法都比较完善。 2、法律能得到普遍的遵守。要求任何政党、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单位和个人 都必须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 二、依法行政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 •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 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 承担相应的责任。
• 在现代社会,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规范,
• • • •
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 的。 依法行政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行政主体合法。 (二)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 (三)行使行政权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责 统一。
• 2、依法行政的发展阶段(1989-1996):以事
后的监督和公民权利救济为重心。
• 在《行政诉讼法》之后颁布实施的《行政复议法》和 《国家赔偿法》(1995)等法律、法规,则进一步发 展、完善了由《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以事后行政权 力监督和公民权利救济为重心的依法行政模式。
• 3、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阶段(1996年至今):
2012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闭 幕式上,吴邦国指出,本届全国人大任期还有最后一年。 四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行 使职权,积极开展工作,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一)体制: • (二)法制: (三)机制: (四)观念:
襄阳市中国驰名商标
鹰牌轴承
章陵
隆中
襄大
梅园
珍珠液
襄阳市中国驰名商标
骆驼
石花
金洋
பைடு நூலகம்
常香缘
回天
襄阳轴承
襄阳市中国驰名商标
演义
诸葛酿演义
NTP
万洲
华烨
福龙
襄阳市地理标志商标
襄阳大头菜
襄阳山药
襄阳高香茶
保康黑木耳
保康绿茶
襄阳集体商标
程河柳编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 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作 重要讲话
2012年4月17日,湖北省年轻干部成长工程2012年第一期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开班式。 • ——在志存高远中坚定信念, • ——在服务群众中纯洁党性,
• ——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
• ——在抵制诱惑中提升定力,
• (二)依法行政的本质 • 依法行政的本质: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依 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 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 • 1、行政权力在本质上是非平等的,是一种超越于个 人之上的公共力量,具有巨大的规模效益。行政权力 是把双刃剑。 • 2、行政权力同其他权力一样,是一种非人格化的权 力。但行政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又必须靠有意识、有 个人利益取向的特定人来行使,因而又有一种本能的 人格化倾向。这种人格化倾向使行政权力往往成为谋 取私利的主要根源。 • 3、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用反映多数人意志的制度才 能从根本上避免行政权力在行使中出现人格化倾向。
• (三)依法行政的发展历程 • 我国依法行政的历程:三个阶段 • 1、依法行政的起步阶段(1978—1989):以 依法“治事”为中心 • 一是致力于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法律制度, 逐渐从依政策行政向依法律行政转变。 • 二是依法行政的观念从无到有地确立起来,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 三是将依法“治事”作为依法行政的中心, 尚未准确认识依法行政的本质。
•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 要求 •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 •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 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 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 明度,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依法行政体制不顺,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转 变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对接; • 2、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不够,决策程序不完善,决 策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决策失误频频发生。 • 3、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中存在着部门利益化倾 向,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不够,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 • 4、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牟利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严 格的执法责任制。 • 5、政府解决纠纷机制不够完善,信访、调解、裁决、复议 等纠纷解决方式缺乏衔接和整合,制约着政府化解纠纷功能 的全面发挥。 • 6、违背法制统一原则和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 • 7、对行政权制约、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 8、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参差不齐,依法行政的观念、能力与 水平都亟待进一步提高。
“(正确)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
打工的名字
本名 民工/小名 打工仔(妹)/ 别名 进城务工者/曾用名 盲流/ 尊称 城市建设者/昵称 农民兄弟/ 俗称 乡巴佬/绰号 游民/ 爷名 无产阶级同盟军/父名 人民民 主专政基石之一/ 临时户口名 社会不稳定因素/永久宪法名 公民/ 家庭封号 主人/时髦称呼 弱势群体
全国人大立法征收的税种: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车船税。
国务院暂行条例征收的税种: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房产税、印 花税、契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筵席税、城市维护 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 烟叶税。
• 需要纠正的错误认识: • 1、依法行政就是依法治理社会。依法行政要解决的是行政机 关活动的合法性问题,规范的是行政权力而不是老百姓。依 法行政规定的是行政机关的责任,而不是权力。必须彻底抛 弃传统的"官本位"观念,树立"民本位"的观念。 • 2、依法行政就是按照行政机关制定的部门规章或文件规定 “行政”。——实践中存在着“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现象, 某些行政机关热衷于通过制定效力较低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 文件,扩大本部门行政权力,维护本部门利益。仅依"从部门 利益出发制定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行政"不是依法行政。 • 3、简单地将依法行政的任务分解到各部门、行业、领域或者 各级政府,如依法治山、治水、治林、治路、治火和依法治 市、治县等,就可以实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一个全方位、 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国家法制尚不健全,地区法制 发展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在局部地区率先实现"法治",同 时"率先实现法治"的某些地区的简单相加也无法在全国实现 依法行政。
全方位规范、制约行政权运行过程。
• (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
• 1、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2、依法行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服从并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 3、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
• 4、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提高 形成良性互动。
• 3、有专门的司法机构保障法律的实施。 • 要求司法机构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 4、已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要求人们普遍 遵守的法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 良法的实质标准包括:
• 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体现公平、正义,促进
张德江委员长
人类社会进步。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中共襄阳市委党校
在职干部研究生办公室
白志国
○我们的学习应 该是全面的、系统 的、富有探索精神 的,既要抓住学习 重点,也要注意拓 展学习领域;既要 向书本学习,也要 向实践学习;既要 向人民群众学习, 向专家学者学习, 也要向国外有益经 验学习。学习有理 论知识的学习,也有 实践知识的学习。
不愿回)
——改变不良的性格。(性格左右人的思维,支配人的行为)
• 三、依法行政的现状、目标及基本原则 • (一)依法行政的现状 • 从1996年至今,我国依法行政的面貌发生了以 下显著变化: • 1、依法行政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 2、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 略的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得到全面快速推进。 • 3、各级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 4、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 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 • 5、依法行政实践成效明显。
• 当代领导者光环背后的心理问题。
——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应酬最多,休息最少;喝酒最多,吃饭最少 ; 跑路最多,运动最少;赔笑最多,快乐最少;在外最多,回家最少;麻烦
最多,潇洒最少……(自画像)
—— 心理失衡(收入落差失衡、权力落差失衡、情感落差失衡521824工 作法)、心理倦怠(工作倦怠、生活倦怠、情感倦怠)、心理脆弱(情感 脆弱、意志脆弱) • 领导者培养健康向上心理素质的途径。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 ——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秀才赶考的故事) ——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有泪不轻弹,有话不爱说,有病不去看,有家
新官新语言新面貌
• ——作为市长,我只是一个符号而已。(王岐山)
• ——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 是无穷的。人大代表不是一种荣誉称号,而是一种 神圣职责(汪洋)。 • ——做人要讲道德,做官更要讲道德。官德正则民 风淳,道德败坏则连做公民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还 能当干部、当领导?(徐光春)
• (5)法律必须没有内在矛盾,不仅同一法律 内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间也不能互 相矛盾。 • (6)法律必须合乎情理,切实可行,不能要 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 (7)法律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规则变更过 快,公民便难以学习和遵守。 • (8)政府的权威置于法律之下。 • (9)尊重并维护司法权威。司法没有权威, 法律便没有权威。 • (10)司法公正,这种公正不仅要求法律适 用上的公平,还要求拥有司法资源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