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系统评估(新教材)

呼吸系统评估(新教材)

(1) 发生机制:
气 流
呼吸道(狭窄) 呼吸道(粘稠分泌物) 涡流声 震荡声
(2)特点: 吸气、呼气均可听到,以呼气相明显
性质易变性、部位不固定 音调高、持续长
(3)分类: 低调性(鼾音):大气道 高调性(哨笛音、啸鸣音):小气道
(4) 临床意义: 广泛:慢支、支哮、心源性哮喘、 阻塞性肺气肿 局限:支气管内膜结核、肿块、异物
(2)呼吸困难
a. 吸气性:
上呼吸道梗阻
三凹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 隙向内凹陷。 见于大气道阻塞:炎症、水肿、肿瘤、 异物 蝉鸣样呼吸:喉头水肿,咽后壁脓肿
b.呼气性: 下呼吸道梗阻:肺组织弹性减弱 小支气管狭窄 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c.混合型: 见于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 支气管肺炎
2、肺不张 肺泡内不含气或仅汉少量气体时,肺 组织萎缩,分为阻塞性、压迫性。阻塞性 视诊:病侧胸廓下陷,呼吸动度减少 触诊:气管移向患侧,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浊音,严重呈实音 听诊:呼吸音消失
3、气胸
胸腔内有气体存在。 视诊:胸廓对称,饱满,肋间隙增宽, 但呼吸动度减弱 触诊:气管被推向健侧,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鼓音 听诊:肺泡呼吸音消失
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 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2)听诊部位:
喉 胸骨上窝 背部6、7颈椎 第1、2胸椎
(3)特点: 强而高调,粗糙;
呼气相较吸气相长
将舌根部抬高而呼气所发出的哈音。
2、肺泡呼吸音 (1) 发生机制:
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 移动的结果.
(2) 听诊部位:
周边肺脏
(3) 特点: 低调、叹息样或柔和似吹风样 吸气相较呼气相长
(二)胸廓 正常: 前后径/左右径为1/1.5 两侧对称、呈略扁的椭圆形 小儿和老年人:呈圆柱形
异常:1、扁平胸:
胸廓的前后径明显缩小,常短于左右径的1/2
肺结核、晚期肿瘤、 瘦长体型者。
2、桶状胸:
胸廓的前后径增大,有时与左右径大致相等, 甚至超过左右径。 肋骨的斜度变小 肋间隙增宽 腹上角增大 严重肺气肿 老年人 矮胖者
二、肺和胸膜 (一)胸壁
(二)胸廓
(一)胸 壁 1、静脉 2、皮下气肿 3、胸壁压痛
1、静脉: 胸壁静脉曲张 血流向下: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上:下、、、、 胸壁浅静脉突起硬化:静脉炎
2、皮下气肿:捻发感、握雪感
气管、肺或胸膜破裂后,气体逸出皮下
偶见于局部产气杆菌感染
3、胸壁压痛 骨折、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胸膜炎 胸骨下端有明显压痛和叩痛----白血病
(2)增强:
双侧:剧烈运动、发热、代谢亢进、 贫血、酸中毒、贫血
一侧:健侧肺可发生代偿性增强 肺结核、肺炎、肺肿瘤、气胸
(3)呼气音延长:
慢支、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4)断续性呼吸音(齿轮呼吸音):
肺结核、肺炎
(5)呼吸音粗糙:
炎症早期表现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管样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区域闻及支气管呼 吸音,为-------
异常呼吸音 1、异常肺泡呼吸音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1、异常肺泡呼吸音:
(1) 减弱或消失:双侧、单侧、局部 胸廓活动受限:胸痛、骨折、肋间神经炎 呼吸肌疾病:膈肌麻痹、重症肌无力 支气管阻塞: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压迫性肺膨胀不全:胸腔积液、气胸 腹部疾病:腹水、肠胀气、腹腔巨大肿瘤
2、湿啰音:水泡音
(1) 发生机制:
气 流
呼吸道(含稀薄分泌物) 肺泡(粘连、萎缩) 水泡破裂声 爆裂样声音
(2)特点: 多出现在吸气相,以吸气相多而清楚 断续,短暂 位臵固定 不易变 咳嗽后可增多,减轻或消失
(3)分类:
粗湿啰音(痰鸣) 中等湿啰音 细湿啰音 捻发音
(4) 临床意义:
局限:肺炎、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 两肺底:心衰 两肺野:急性肺水肿或严重的支气管炎
(1)肺组织实变:大叶性肺炎、肺梗塞、 肺癌 (2)肺组织受压:胸腔积液或肿瘤
(3)肺内有较大空洞:肺脓肿、结核
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区域闻及支气管肺泡呼 吸音,为---------
大叶性肺炎、空洞型肺结核、胸腔积液
啰音
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1、干啰音 2、湿啰音:水泡音
1、干啰音
(2)机制:
(3)意义: 受限:
病侧大量胸水、气胸、胸膜炎
2、触觉语颤 (1)方法:将双手掌臵于被检者胸部上、中、
下三部位的对称位臵,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 并双手作一次交换
(2)机制 (3)临床意义: 取决于气管、支气管是否通畅,胸壁传导 是否良好
触觉语颤增强 大叶肺炎、肺梗塞、肺结核空洞
第 五 节 肺部检查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胸壁、胸廓与乳房 三、肺和胸膜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1、胸骨角
2、剑突 3、腹上角 4、肋间隙
5、肩胛骨6、脊柱棘突7、肋脊角(二)自然陷窝
1、胸骨上窝 2、锁骨上、下窝 3、腋窝
4、肩胛上区 5、肩胛下区 6、肩胛间区
(三)人工划线 1、前正中线 2、锁骨中线 3、胸骨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后正中线 9、肩胛线
(3)异常 肺尖:小:纤维变性 大:肺气肿 肺前界:浊音区扩大:心脏扩大 浊音区缩小:肺气肿 肺下界:上升:肺不张、鼓肠、腹水 下降:肺气肿、内脏下垂 肺下界移动范围: 小:肺气肿、肺纤维化 肺组织炎症和水肿
(四)听 诊
正常呼吸音
1、支气管呼吸音 2、肺泡呼吸音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1、支气管呼吸音: (1)发生机制: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1) 发生机制:
(2) 听诊部位: 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 肩胛间区第3、4胸椎 肺尖前后部
(3) 听诊特点:
吸气音同肺泡呼吸音 呼气音同支气管呼吸音
吸气相与呼气相相等
总结
向上斜线表示吸气;向下表示呼气 斜线粗细表示声音强弱 斜线长短表示声音长短 斜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大小代表音调低;角度愈小;音调愈高
2、呼吸频率、节律
(1)呼吸过速:超过24次/分 发热、疼痛、贫血、甲亢
(2)呼吸过缓:低于12次/分 颅高压、镇静、麻醉剂过量
(3)深度变化:
a. 呼吸浅快:呼吸肌麻痹、肺炎、胸腔积液 气胸、肺气肿、肋骨骨折
b.呼吸深快:正常人剧烈运动后、激动、代 酸等。
3、节律变化: (1)潮式呼吸:
浅慢---深快---浅慢---暂停 周期30秒至2分钟 ,暂停时间可长 达5~30秒 意义:脑炎、脑膜炎、高颅压 轻度:正常老年人睡眠时
(2) 间停..: 规律呼吸—停止 呼吸深度相等
呼吸暂停的时间长
呼吸次数明显减少
脑损伤,临终前
(3) 叹息样..: 正常---深大----正常 紧张、抑郁症
(二)触诊
1、胸廓扩张度 2、触觉语颤(语音震颤) 3、胸膜摩擦感 4、皮下组织 5、气管
1、胸廓扩张度
(1)方法:
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臵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臵, 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 两拇指间距约2cm 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
漏斗胸
4、胸廓一侧变形:
5、隆起 :胸腔积液、气胸
6、凹陷 :肺不张、肺纤维化
7、脊柱变形:脊柱结核; 外伤
总结:常见胸廓畸形
三、肺和胸膜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一)视诊
1、呼吸运动 (1)正常: 类型: 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 :男、儿童 胸式呼吸:以肋间肌、、 :女性 频率:为16~18次/分 节律:基本是平稳、均匀 呼吸与脉搏之比:1:4 调节:化学感受器
2、影响因素: 胸壁组织增厚 胸水 肺内含气量、肺泡张力和弹性
3、肺部叩诊音
1)清音:正常肺,中低音调 2)浊音或实音:大叶性肺炎、肺纤维化、 胸腔积液 3)鼓音:气胸、空洞型肺结核;左胸下方 4)过清音:肺气肿
4、肺界的叩诊:方法、正常、异常 (1)方法
(2)正常
肺尖:5-6cm 右侧较左侧略窄 肺前界:右:胸骨右缘 左:胸骨旁线第 4-6肋间隙 肺下界:锁骨中线6肋间隙 腋中线8….. 肩胛线10…. 肺下界移动范围:6-8cm
3、佝偻病胸:佝偻病患儿
鸡胸:胸廓前后径增大,横径缩小, 胸
骨显著前突。
佝偻病串珠:前胸部肋骨与肋软骨的交
界处触到或看到隆起的圆珠状物 肋膈沟:前下胸肋骨外翻,沿膈肌附着 部位的胸壁向内凹陷 漏斗胸:胸骨角以下的胸骨体向内、后 凹陷,前胸下部呈漏斗状
鸡胸
佝偻病串珠
肋膈沟
肋膈沟
肋骨串珠与肋膈沟
总结
4、语音共振 同触觉语颤机制相似 临床意义同上
5、胸膜摩擦音 听诊特点:吸气相、呼气相均可听到 屏气消失 临床意义:胸膜炎、胸膜肿瘤、肺梗

常见护理系统病变体征
1、肺实变
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 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系统哦或组织所替代。
视诊:胸廓对称,但呼吸动度减弱 触诊:气管居中,触觉语颤增强 叩诊:浊音,严重呈实音 听诊:肺泡呼吸音消失,可听到病理性 支气管呼吸音、湿罗音。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视诊:胸廓对称,饱满,肋间隙增宽, 桶状,呼吸动度减弱 触诊:气管居中,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过清音,肺下界下移,肺下界移 动度减小。 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且呼气延长,听 觉语音减弱,心音遥远
支气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鼾音
哨笛音
细湿啰音
粗湿啰音
肺实变,响亮湿啰音
羊鸣音
减弱或消失:
①肺组织含气量增多:肺气肿
②支气管的阻塞:阻塞性肺不张
③胸腔积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
胸壁皮下气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