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经济学(第二章 资本市场、消费和投资)

金融经济学(第二章 资本市场、消费和投资)

利率是消费/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可以把利率当作推迟消费的价格,也可当作投资的回 报率。
注意:MRS(斜率)=-(1+ ri )。
假设
经济中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生产投资集
所有的生产投资集都是独立的、无限可分

边际回报率
A
单调递减边际回报率(Ri)表 示个体投资得越多,边际投
资的回报率就越低
X
0
个体投资的边际回报率 总投资
关键在于,引入资本市场以 后,生产和消费可以划分为 两个阶段独自进行:第一阶 段的最优生产是确定的;第 二阶段的最优消费规模与第 一阶段的生产决策无关。由 此可见,资本市场的引入提 高了市场效用。
3.数量推导
Question:资本市场的存在改进了投资者 和消费者的福利,现实与模型有什么不同?
(1)选择最优的生产策略:通过投资,直到 投资的边际回报率等于客观的市场利率;
(2)选择最优的消费策略:通过资本市场线 借或贷,直到主观时间偏好率等于客观的市 场利率。
这种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之间的分离, 我们称之为Fisher分离定理。
(4) Fisher分离定理的应用
Fisher分离 定理
公司的投资决策权 能够完全交给经理
C1 X
C1
投资者每次进行1单位的边际 生产投资时,就会比较这时的
边际回报率(Ri)与主观时间
偏好率(ri)(或者比较MRS与 MRT)。当边际回报率大于主观 时间偏好率时,投资者进行投 资,从中获得效用。这个过程 一直持续到边际回报率等于主
B 观时间偏好率时为止。
U2
Y1
A U1
0
C0
Y0
C0
个体无差异曲线和生产机会集
当存在资本市场时,由于D点资本市场的借贷利率小于 边际投资回报率,选择继续增加投资直到二者相等为止 (B点)。
在B点,投资边际回报率等于借贷利率,但小于主观时 间偏好率。从B点出发,通过资本市场的借贷可以到达 资本市场线任何一点,但最终停留于C点,该点的主观 时间偏好率等于市场回报率,实现效用最大化。
C1
个体2
Y1
个体1
0
Y0
C0
具有不同无差异曲线的个体选择不同的消费/投资规模
C1
补充分析
(1)边际替代率(MRS)
C1a
A
MMRSRCCS10 CC10
C1C1 C0CU0
U常数常数
((1 1
ri )ri
)
C1b
B
C0a C0b
C0
其中ri表示主观的时间偏好率,MRS表示初期的消
费减少1元,下期消费增加的量的相反值。在 消费坐标系中,表示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
C0
第二节 具有资本市场的消费和投资
回顾与讨论
什么是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作用? 谈一谈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近况?
问题与讨论
一切物品只要可以进行价值 转让都可以形成资本???
资本市场 的含义
交易主体不是仅仅为个人消费,而是 以获取利润、资本增值为目的,以资 本的一种形态去换取资本的另一种形 态而进行交易的市场。
前提假 设
经济中存在跨世(时)消费交换的机 会,每个个体可以以市场利率r无限制的 借或贷
市场利率是正的,期初借的资金在期 末连本带息还清
C1 W1
C1*
B
以资本市场线 表示借、贷集
Y1
A
U2
U1
0
C0*
Y0 W0
C0
资本市场线
从初始禀赋(y0,y1)出发,沿着无差异曲 线U1 ,通过以市场利率借或贷,投资者能够到达
w0
y0
y1 1 r
C0*
C1* 1 r
w1
w1 w0 (1 r)
C1*
y1
从右图可以看出,在初始
禀赋点A,MRS>-(1+r),因此
斜率=市场利率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A
斜率 MRS
C0* y0 w0
C0
可以通过借贷来提高效用,即沿着资本市场线往左上
移动,随着移动MRS随着增大,当ri=r时,即到达B点
时,消费的效用最大,此时的消费决策( C0* C1,* ) 最佳。
效用函数 U (C0 ) 效用函数满足
U C
0;
2U C 2
0
U (C1和) U(c)
经典的二 元效用函

U(C0,C1)
c
C1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 上,每一点的主观时
间偏好率都不同。
C1a
A D
C1b
B
0
C0a
C0b
C0
表示消费时间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B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决策者对现在的消费和将来的消费之 间的一种权衡关系。
1.没有资本市场时的均衡(atuarky-自给自足)
没有资本市场 时,经济人面 临的是实物投 资机会线PIL— —表明个人在 第一期可以获 得的投资机会: 可以在第一期 储存物品增加 第二期的消费, 但无法向未来 借入物品增加 第一期的消费。
2.引入资本市场后的均衡
引入资本市场 后用金融投资 机会线FIL描 述—表示在一 个既定的财富 水平上经济人 受到初始禀赋 的约束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效用从A点的U1增加到D点的U2,再增加 到C点U3,资本市场使得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了!
2、具有资本市场的消费和投资
C1
(1)先选择投资 w1* 因为投资的收益 w1

比借贷利率r大。因此
P1
C1*
从A沿出发沿着投资机 y1
会边界可以到达D,此
Bc
D
A
UU23
U1
P0 C0* y0 w0 w0*
资本市场线上的任何一点。
期初以市场利率r借入X0,期末连本带息偿还额 为X1= X0(1+r)
同样的,初始禀赋(y0,y1)的现值W0为现在 的收入y0和期末收入的折现值之和,即:
W0= y0+ y1/(1+r)
基于微观经济学相关知识,资本市场线方 程为:C1=W0(1+r)-C0(1+r)
市场,为N种消费品建立了库
藏,这时只需要NT元交易费。
交易费越低,市场的运作效率越高。
可供交易的市场的作用
(3)在新的资本市场线上进行借贷,选择 最佳消费决策
当主观时间偏好率=市场利率时,即C 点,对应的消费策略C0*(C1* , )为最佳消 费决策。
在以上决策过程中,投资和消费是分开来进 行的,这就是Fisher分离定理:
在完美、完备的资本市场,投资决策仅仅由 市场利率决定,与个人主观偏好无关。
当经济中存在生产机会和资本交换机会时, 决策过程可以分为明显地互不相关的两步:
以这种方式,资金可以从资金充足而投资机会 少的个体配置给投资机会多但资金少的个体。 资金重新配置的结果,是使得所有的个体效用 都比没有资本市场时增加了。
正规推导:资本市场的作用
Hirschleifer(1958)的两期模型 基本假定:存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没有扭
曲的税收安排;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投资 机会无限可分;投资回报率递减。 经济人的初始禀赋:第一期为Y1,第二期为Y2 个人的效用函数用无差异曲线U表示,表示对时 间的不同偏好(凸向原点表明个人更偏好当期 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最优的消费由无差异曲线与资 本市场线的切点决定:在初始禀赋A点,资本市 场提供的回报率高于主观时间偏好率,因此会 继续借钱出去,直到ri=r
结论:不改变初始禀赋,沿着资本市场线我们 可以到达较高效用的消费水平——资本市场的 存在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
在初始禀赋A点,可以沿着生产机会集或资本市场线移 动,二者的回报率均高于主观时间偏好率,但生产机会 集提供的回报率更高(A点斜率更大),因此选择投资, 沿着生产机会集的前沿移动,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提供借 贷机会,将不得不停留在D点,此时投资的边际回报率 等于主观时间偏好率。
其中,C0为期初消费,C1为期末消费
也可以写为:C0+C1/(1+r) =W0
资本市场线: C0+C1/(1+r) =W0
如果我们将期初消费和期末消费看做两种不同 的商品,W0看做初始财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为1/(1+r),则资本市场线可以看做预算约束线, 描述了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可行集。
每一个点的斜率就是MRT, X
从右图可以看出,当
P1 C1
MRS =MRT
y1
时,决策者可能达到的效用
B
斜率 (1 ri )
A
P0 C0 y0
C0
(5)不同个体选择比较
不同个体由于无差别曲线不同,所以选择的投

可能不一样。
C1
如图,个体2的主观时间偏好低X ,
他选择多投资。
y1
个体2
个体1
y0
第2章 资本市场、消费和投 资
学习目标:研究个体和公司的消费 和投资决策,了解资本市场的作用
无资本市场: 一个人、一件 商品的经济, (鲁宾逊经济)
有资本市场: 允许借贷,但 没有交易费
从简单到复杂
有资本市场: 允许借贷,且 有交易费
第一节 没有资本市场时的消费和投 资
前提假 设
所有投资的结果都是确定知道的
这种权衡关系我们称之为现在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的边际 替代率(MRS)。
它揭示了决策者在B点对时间的主观偏好率ri。因为这种 对时间的主观偏好率度量的是不同时间消费的替代率,因 此,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利率(重要的转换!!)。
这种利率说明,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现在少消费一 个单位的消费品(即投资一个单位),将来应该有多少额 外的消费(即投资的回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