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计算表
(1)在其下部留了一块铁,适合薄壁且斜撑包紧力较大时使用。 (2)这是最不常用的一种形式,唯一可以用在斜撑太薄不能用前 2 种形式时。
斜撑过宽时需做让槽,
斜顶底部连接方式: 行车式:一般形式用,较稳定,注意销钉 的大小(直径 3~5MM)和斜顶的强度
简化式:直接用销钉与顶针板滑动, 斜顶无位置放行车时,注意要加耐磨板
标准的上模斜顶形式,在上模加小顶针板,加工艺较麻烦。注意要加回退机构。 注:也可用上模组合滑块机构来代替
倒装模具
顶板 上模顶针板
当斜顶管位较大时可以分开两片加工, 注意断面位置,
大角度时采用,斜顶角度可以做到最大 25 度
中间的节棍要倾斜 1 度
③ 注意设计时控制定位块不能与其它零件相碰。(图 8-18 示)
6.00
6.00
8.7.3滑座(图 8-19) (b) 材料油钢淬火至 HRC58-60 (c) 当斜顶<10*10 时,滑座采用销钉结构,如图示:
销钉按大同销钉选择,规格取f 3 或f4
B A
L
d
W
1.5
0.3
斜顶头部一般有三种形式: 一般式样,特点是包紧力小加工方便适合大多数情况下使用。
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术
斜顶
编写人(UG 模具设计):谷磊磊
修订号:R0
孔 斜
顶
) (d 值尽量大
垫板(一般情况下不用)
① = 0.05 ~ 0.08 ,斜顶要做低保证不铲胶 d
② 直身位h =8 ~ 12mm
③ a = 005 ~ 要保证斜顶滑行距s
15
s + ( 2-5) 1
V = Hktg ,Hk—顶出最大距离,注意实际顶出 距离<Hk
C:直身位的深度(5~10)mm,PL 面取整数!
。
。
D:斜顶的斜度一般(3 ~8 )
斜顶座太高或较小时要加强 管位,注意要做油槽。
当斜顶径向移动有反斜面 时,斜顶座要加角度,角度 应大于或等于产品的斜面 以保证产品不会被顶坏
上模斜顶机构
斜顶回杆
斜顶回杆 利用下模的配合面将斜顶压回(斜顶受力太大,不好,除非没有空间的时候可 以用)
③ 注意设计时控制定位块不能与其它零件相碰。(图 8-18 示)
6.00
6.00
8.7.3滑座(图 8-19) (b) 材料油钢淬火至 HRC58-60 (c) 当斜顶<10*10 时,滑座采用销钉结构,如图示:
销钉按大同销钉选择,规格取f 3 或f4
B A
L
d
W
1.*tanQ >S 3.PH-CH>EH 4.PW=LW+(2~4)mm
斜梢行程=倒勾距離+縮水量+安全值(1.5~3mm)
斜梢角度(理论最大)tgq(3。~22。)=
斜梢行程 頂出行程h
①
d
= 0.05 ~ 0.08 ,斜顶要做低保证不铲胶
② 直身位h =8 ~ 12mm
③ a = 005 ~ 要保证斜顶滑行距s
15
s + ( 2-5) 1
V = Hktg ,Hk—顶出最大距离,注意实际顶出 距离<Hk
圆头配合式:对于斜顶较小无法放销钉时采用
T 型槽配合式:对于斜顶较小无法放销钉时采用, 注意斜顶的强度
斜顶体
成型面 以Pin连接
斜顶斜度面
斜顶座 螺丝固定接
对于行程很小斜顶又特别小的小模具时采用下图方式
成型面
成型面
斜銷導軌
导向槽
直身面
顶针定位
顶针
頂針定位
A:道向槽的宽度(3~8)mm B:斜梢的宽度(倒勾位的宽度+ (5~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