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编目录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 (4)入学要求 (4)学习年限 (4)培养目标 (4)职业范围 (4)人才规格 (6)专业(实训)课程 (7)课程结构 (12)指导性教学安排 (13)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6)实训(实验)装备 (16)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21)模具零件检测课程标准 (28)模具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32)模具拆装课程标准 (37)模具零件加工课程标准 (42)三、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冷冲压模具制造专门化方向冲裁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53)弯曲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59)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64)注塑成型模具制造专门化方向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70)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75)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85)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行业及与模具产品相关企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冷冲压与注塑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维修、模具品质管理、数控机床操作、冲压设备操作、注射成型设备操作及模具销售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职业范围】【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企业模具生产与管理能力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的意识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识读与绘制模具零件图、装配图及使用CAD软件绘图的能力 设计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基础能力零件机械加工基础知识钳工基本操作技能通用机床的操作技能数控电加工机床操作及程序编制的能力数控铣床操作技能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能力模具零件检测评价能力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编制一般模具结构件的制造工艺规程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模具制造工》(四级)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训)课程】【课程结构】 拉深模具技术 热流道模具 CAE 模流分析 特种注塑 成型模具技术 气体辅助 成型技术模具特种 加工技术模具CAD/CAM 压铸模具 气动与液压 人文教育模具特种材料【指导性教学安排】1.学年制教学指导方案2.学分制教学指导方案说明:1.每学期周数栏中A / B,A 表示理论与实训综合教学周数,B表示集中实训周数。
2.第一学期综合教学18周,入学教育一周,考试一周;第二学期综合教学14周,实训5周,考试一周;第三学期综合教学13周,实训6周,考试一周;第四学期一体化教学20周,每周四天实训(合24学时),一天选修(合6学时);第五学期模具制造实训4周、职业资格培训考证6周、选修10周(每周28学时);第六学期上岗实习20周,按每周30学时计算。
3.关于教学指导方案的几点说明(1)本方案是为实施专业教学标准提出三年制教学安排的参考方案,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三年或四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本方案分学年制和学分制。
学年制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和职业生涯规划应按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执行。
学分制方案中,上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以专业“够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选修部分可达到拓展部分要求,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有多次选择,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种需要。
(3)本方案为学校制定教学实施方案留下了拓展空间,设立的其他课程可由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内涵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自主开发和选择。
学生在修完专业核心课程之后,在学校的指导下,可根据成才愿望、特长和社会需求自主选择专门化方向。
(4)学年制方案中,总学时合计3413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987学时,约占28.9%;专业核心课714学时,约占20.9%;专门化方向课544学时,约占15.9%;上岗实训768学时约占22.5%;选修课400学时,约占11.7%。
学分制方案中,总学分合计192,其中必修课124.5学分,占64.8%;选修课67.5学分,占35.2%。
必修课中公共基础课46学分,约占24.0%;专业核心课、岗位实训78.5学分,约占40.9%。
选修课中,限定选修课31.5学分,约占16.4%;任意选修课36学分,约占18.8%。
【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实训(实验)装备】1.金工实训室功能:适用于模具零件加工、模具机械基础等课程教学中技能实训,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说明: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建议面积 800 m2左右2 .模具装配实训室功能:适用于模具拆装、模具装配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 300 m23.模具数控加工实训室功能:适用于数控铣床、电火花脉冲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技能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300 m24 .CAD/CAM实训室功能:适用于CAD绘图与CAD/CAM课程学习、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5.模具零件检测实训室功能:适用于测量技术、模具零件检测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50 m26.冷冲压模具调试实训室功能:冷冲压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50 m27 .注塑成型模具调试实训室功能:注塑成型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200 m28.气动、液压实验室功能:气动与液压传动实验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50 m2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CAD绘图【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培养学生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识读、绘制模具图样的能力,具备使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前期准备。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识读和绘制机械、模具图样的任务为线索,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包括识读、绘制模具图纸、查阅手册及图册、使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识读、绘图等活动,构建空间投影规律、机械图样等知识结构。
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重点突出识读、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以识读、绘制机械图样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密切结合专业能力要求,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交替的形式,实现学做一体。
积极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媒体与学习机会,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识读、绘制模具图样方面的职业能力。
建议课时156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机械、模具图样的识读方法与绘制技巧,具备相关工作岗位中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达到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初、中级职业标准的相应要求,培养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能读懂机械图样能识读、绘制模具图纸能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绘制机械图样 会查阅公差配合表会应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建议(1)在行业专家对模具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融合《模具制造工》(四级)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形式设计教材,精选机械、模具零件图与装配图,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按照机械、模具图样表达的特点,逐步培养识图与绘图能力,提高学习实效(4)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表达要精炼、准确、科学(5)依据上海市模具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教材应体现先进制造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6)教材应体现我国最新颁布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4.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及严谨治学的作风(2)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注重教学实效(3)创设专业岗位工作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多媒体教学与模型实物相结合,以识读与绘制技能的培训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4)选用典型机械和模具零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技能,掌握CAD软件的使用.(5)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形象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及环保意识4.3教学评价建议(1)建立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技能竞赛、阶段测验、师生互动等手段,加强考核,引导学生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2)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3)充分肯定并正确引导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引进先进模具技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扩大学生视野(2)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角色转换,缩短工作岗位磨合期5.其他说明本课程标准也可用于相关专业教学、培训等参考模具零件检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零件检测【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模具零件检测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