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项目研发的创新能力,促使产学研合作项目规章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研合作是指由公司、高校和研究机构协调各自的资本、人力和技术资源,通过合作最大限度实现软硬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获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产学研合作项目是公司技术研发创新提升重要途
径之一。
第三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目的。
(一)通过产学研合作,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提升技术含量与性价比,降低生产成本。
(二)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
(四)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为技术中心开辟新的领域,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加快项目开发生产周期。
第四条产学研合作的原则
(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化为重点,增强公司技术研发的科研实力,促进公司软件开发技术、网
络在线应用技术等行业技术进步。
(二)大力推进与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实行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相结合,从而促进公司技术研发进步,形成良好的创新机制。
(三)产学研合作项目与公司技术研发部门的科研项目紧密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有效地提升公司技术研发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产学研合作的责任与义务
第五条充分利用公司技术研发经验优势和生产条件为高等院校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研发活动的情况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第六条优先接纳与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到公司技术部门就业。
第七条与高等院校的专业学科合作,开展专题项目课题研究,为学校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第八条针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九条根据公司技术研发人员的具体情况和高等院校的要求,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讲师。
第十条配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项目的市场调研,及时向高等院校提供行业最新的市场信息。
第三章组织架构
第十一条公司总经办对产学研的运作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合作双方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按照规章开展活动。
第十二条公司成立产学研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是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议事机构,委员主任由公司总经理担任;
第十三条专家委员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一)合同制定与修改;
(二)业务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四)增加活动资金方案;
第四章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十四条产学研合作的经费来源;
(一)从公司的销售收入划拨出专项经费;
(二)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
(三)省部合作项目专项经费;
(四)政府资助;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五条产学研经费来源必须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以保证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产学研合作的各项支出,保证产学研活动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产学研活动的资产来源必须合法,合作双方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产学研合作资金。
第十七条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八条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
会计不得兼出纳。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五章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第十九条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奖励机制,每年按科研量化考核办法规定奖励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第二十条对确实有发展前景和操作良好的项目和机构,公司将在资金、政策和设备上给予重点保证和倾斜。
第二十一条公司将定期评选产学研合作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具体根据产学研合作考核情况提出建议,经总经办评审决定后,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合作的终止
第二十二条产学研合作由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完成产学研合作目标的;
(二)无法按照办法规定的原则继续开展活动的;
(三)自行解散的。
第二十三条产学研合作终止,应有专家委员会同意后,报总经办审查同意。
第二十四条合作解散前,应当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剩余财产,完成清算工作。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公司研发中心编制,总经办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广州南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5 年6 月10 日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