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计算机的每个部分是智慧的结晶,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1)计算机系统组成。(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3)计算机软件的分类。(4)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
难点:(1)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2)不同存储容量单位间的相互换算。(3)把握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信息与信息社会
适合年级
七年级
主备教师
支小磊
课时
0.5课时
辅备教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教具准备
实物演示
学与教活动设计
教学反思及批注
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说明信息技术包含的3个技术。
2.介绍计算机病毒。
演示计算机中了某些病毒的症状,请学生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介绍病毒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从特点出发,讨论防范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3.介绍黑客、网络陷阱
请学生列举身边中的黑客和网络陷阱的实例,感受黑客和网络陷阱的危害。
4.讨论预防网瘾的方法。
通过各种报道中典型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网瘾的表现和危害。请学生讨论预防网瘾的方法。
主备教师
支小磊
课时
1课时
辅备教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2)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3)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
(4)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点的了解,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通过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正确认识新技术。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学与教活动设计
教学反思及批注
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4.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
5.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教师来总结归纳。
6.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7.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机器人技术、蓝牙技术在生活中的实例,请学生讨论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板书设计
课后评价与反思
备注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信息时代的挑战
适合年级
七年级
板书设计
课后评价与反思
备注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适合年级
七年级
主备教师
支小磊
课时
1课时
辅备教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学与教活动设计
教学反思及批注
【教学准备】
一台拆开外壳的电脑(可以是坏的或淘汰的)、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发展的文字、图片、视频剪辑或网页、各种电脑广告。
【教学过程】
1.引入。
信息的处理和信息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在购买个人计算机前,大量的销售广告是我们的最好参考。
(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
(3)掌握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换算。
(4)知道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5)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机构,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2)进行不同存储容量的单位换算。
(3)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了解,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难点:(1)防范计算机病毒。(2)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学与教活动设计
教学反思及批注
【教学准备】
寻找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电脑病毒、黑客、网络陷阱和网瘾的相关实例。
【教学过程】
1.引入。
从学生周围抄作业的现象引入,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是网络文化、道德的一部分。
2.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请学生浏览教师提供各类电脑销售广告,从中归纳整理得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根据冯·诺依曼的定义“计算机是一个能接受输入、能处理数据、能存储数据、并产生输出的设备”,与前面提到的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过程相结合,阐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2)树立网络安全防范、遵守网上公德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2)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3)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5.讨论如何“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简单介绍一些网络政策法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如何用实际行动实践《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讨论。
板书设计
课后评价与反思
备注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认识计算机
适合年级
七年级
主备教师
支小磊
课时
3课时
辅备教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