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服装史—巴洛克
Hurluberlu
• 栅形芳坦鸠
1 2 3都是栅形芳坦 究,为了达到造 型高的目的,使 用了假发,并在 头饰主体周围以 蕾丝作装饰。 3中是金属材质的。
• 扇形芳坦究
先将头发向头顶靠拢,将头顶垫高,用蕾丝作为装饰,其 中蕾丝相当于帽檐;在用宽度适中的亚麻布折叠成长条的 波浪形,固定在头顶或者后侧,并用剩余布条将蕾丝和亚 麻布固定形状,尾部打蝴蝶结。(深色格子条纹为亚麻布, 浅色的为蕾丝)
(三)、袖子的特点:
A长度—袖子变短,袖长及肘部。
B袖型—袖型采用灯笼袖,呈现很大的泡泡型。
• C装饰—在袖口或袖子分节处装饰漂亮的蕾丝或缎 带或蝴蝶结。
(四)、腰部特点:
相对荷兰时期腰线降 低,成V字型收紧,并 在腰围处取大量的褶。
(五)、臀部特点:
臀部越来越膨大,开始 使用臀垫,使后臀翘 起来。
(四)上衣与下衣的穿着方式
裤子与上衣是相互连 接的,连接的方法是 在上衣普尔波万的腰 际线接缝处留有小洞, 用缎带穿过这些小洞 与里面的克尤罗特连 接,外边系成小蝴蝶 结在腰线上作为装饰。
(五)鞋子
这一时期男子 喜欢穿水桶型的长 筒靴,靴口很大, 装饰着蕾丝花边, 向外翻着或者口朝 上“蹲着”,很富 有装饰性。
(七)裙子:
(A)层次:
a、这一时期至少要两条重叠穿用。 一般妇女习惯穿三层,长短不一,
b、最里层叫“拉.菲黛勒”上面装 饰着丝带,并根据个人喜好绣上不 同颜色的丝线; C居中的裙子叫“拉.弗黑波纳”, 用金线织成,有大量刺绣; D、最外一条叫“拉.莫德斯特”, 一般来说外群颜色比内群颜色深, 长长的一条拖到地上,由伺童跟随 其后提着.
1、荷兰风—男装
(一)男装总体特点:
男子服装与形貌上,由之 前的阳刚之气转而朝向阴 柔虚华的方向来发展。男 士在面容形貌以蓄留长而 卷曲的头发;留八字山羊 胡为特色;且深具浪漫的 色彩。
(二)上衣(普尔波万)
A、上衣特点:填充物被去掉,束缚身体的部 分缓解了,整体造型变宽松。
①样式:大翻领 平领 披肩领 方条长形领 B领子: ②面料:以蕾丝为主,取代以往具有人工味的褶饰 ③穿戴方法 a、领子做好后直接缝合上去
b、用两条带穗的细带系在脖子上
B、袖子:
a、袖口逐渐收细 b、袖口装饰着漏斗状的蕾丝袖克夫 c、袖克夫越来越宽,最宽可达6英尺
(C)肩线与腰线:
a 、肩线倾斜度变大。 b、 腰节线上升,成高腰身。 c、 腰节线下面连着一段波浪状下摆
(三)下装(裤克尤 罗特)
(A) 1630年出现细腿半截的裤克尤 罗特,裤长及膝, 在膝上用吊袜带或缎带扎口,饰蝴蝶结。 (B) 1640年,出现了长及腿肚的筒形长裤,一般在 膝下有6英尺的蕾丝边饰。
(十一)手套、扇子、包、暖手筒
(A)手套;多带羊羔皮的手 套,有长有短,长的可到 肘部。 (B)扇子:女子喜欢用绢质 的扇子和羽毛做的扇子以 及檀香木做的折扇。 (C)包:喜欢装饰有金属和 玉石的布质手提包。 (D)暖手筒:造型不一,色 彩各异,面料以皮、动物 毛为主。
(十二)发型
(A)“芳坦鸠”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发型 形 状多变,其中包括:栅形芳坦鸠、扇形 芳坦鸠、无头饰芳坦鸠、Duchesse、
领口特点 紧身胸衣 鞋袜特点
八、现代巴洛克 九、服装制作
一、社会背景
• 17世纪的欧洲极为动荡, 历史进入一个重要的变革 期。在这种社会变革、动 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环境 下,那些王公贵族们却过 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追求 豪华,讲究排场成了表现 权势的社会性、政治性需 求。
二、巴洛克的含义
• “巴洛克”是一种风 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 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 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 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 规则的珍珠。
17世纪80年代
• 腰身更加合体,其口袋位臵也降低了,整个 造型中心向下移,越靠近袖口处得袖子越大, 袖口向上翻折。门襟有一排扣子,并装饰着 金线和丝绸纽。
(C)内衣(贝斯特)与鸠斯特克尔的穿法
贝斯特作为是室内服和 家居服,初期为长袖,衣 身较短,后期逐渐变长, 收腰身。 外出或出席正式晚会时, 一定要在贝斯特外面穿上 鸠斯特克尔。,用料与上 衣相同,但一般没有刺绣 装饰。
(B)罗布的变化 :
外侧裙在腰围 处取很多褶, 长长地垂直地 面。
为了使臀部翘 起来,把最外 面的一层卷起 来,集中放在 臀部,然后从 这里垂下来形 成拖裙。
或者把前面的 裙子掀起,用 丝带过着纽扣 在两侧固定, 露出美丽的衬 裙。
(八)服装面料
17世纪初期
花边(金银花边、亚麻花边)锦缎、天鹅绒、羊绒、亚麻
七、巴洛克服装—法国风
(一)、法国风女装特点: 流动的衣褶,变化的线 条,缎带,蕾丝、刺绣、 纽扣、等装饰在罗布上 竞相争艳,令人目不暇 接。
(二)、领口特点:
A、女服领口开得很大,几乎 都要坦露出乳房。
B、沿着大领口装饰有一条宽 平领,把布捏成柔和的碎褶, 装饰在领口,或是系上一小 段丝绸打上花结。
(六).紧身胸衣:
(A)历史:
紧身胸衣(corset)是发 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 班牙风女装(1550-1620)。 为了突出身体的曲线美, 通过紧身胸衣和裙撑这 两者的组合对比来完成 细腰身的造型。巴洛克 时期,依然采用了紧身 衣形态,而裙撑被淘汰。
(B)、巴洛克紧身胸衣的发展变化
• 17世纪前期的紧身胸衣采用硬木头和铁质加固物 用在妇女的服装上。
(D)领结的变化与发展
斯坦可领巾
带子:
是不打褶的颈部装饰品 总称。
克拉巴特领结:
一般用薄棉布、亚麻布、 薄丝绸制作,在脖子上 绕两圈后系个结让两端 垂下。其边缘也装饰蕾 丝或刺绣,长多达2cm
系法是把克拉巴特松松的在 脖子上系一下,长垂下来的 两端松松的宁几个圈后塞进 衬衫或者塞进鸠斯特克尔第 六个口眼里,或者用别针固 定在衣服上。
五、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分类
荷兰风时代 (1620-1650)
巴洛克服装
法国风时代 (1650-1751)
六、荷兰风与法国风服装风格
1、荷兰风:在整体上注 重肥大松散造型,服 装以暗色调为主,配 白色花边和袖口,以 求醒目。
2、法国风:以法国宫廷风 格为主,盛行欧洲。整 体比荷兰时期更为秀丽 一些,服饰色调更加奢 华艳丽。
2、法国风—男装
(A)上衣(普尔波万)
衣长:衣长逐渐变短,及腰或 者更短 领子:小立领,前开 门襟:门襟上密密麻麻一排扣 子,自右肩向下挂着绶 带表示身份 袖子:长袖、短袖或者无袖, 袖克夫装饰很突出
(B)外套(鸠斯特克尔)发展
17世纪60年代
• 衣长及膝,衣身宽松,分为无袖和有袖,开 始在背缝和两侧缝收腰,并在两侧取褶使下 摆张开,后背缝在底处开契
(E)下衣(朗格拉布)
下衣出现了前所未有 过的裤裙(朗格拉 布),外表看来像裙 子一样,但基本形式 宽松的半截裤,也有 的实际上就是裙子, 腰围处有很多碎作为 装饰。
(F)上衣与裤裙的穿着方式
当上衣长过腰线时, 腰部的缎带仍然发挥着 连接下面裤裙的作用。 当上衣过短的时候, 这些缎带就成了纯粹的 装饰了,在裙裤左右侧 缝也会有这样的缎带进 行装饰。
• 1628年发现一种新的身体机能—血液循化。从而 改用齐腰的丝绸短上衣,内部配以宽松胸衣,可 用丝带轻轻系着。 • 妇女又喜欢穿金属、木头、象牙箍架做成的紧身 胸衣,但穿着却比以往舒服。
17世纪前期
17世纪中期
17世纪后期
(C)制作:
两片以上的亚麻布纳在 一起,中间还常加薄衬, 在前、侧、后的主要部 分都纵向嵌入鲸须,缝 线从腰向胸呈放射状扇 形张开,前部中央下面 的尖端巴斯克用金属、 木头、象牙制成。
巴洛克—法国风
姓名:徐宏兴 班级:09服装2班 学号:091101118
目录
一、社会背景 二、巴洛克含义 三、巴洛克总体风格 四、巴洛克服装风格 五、巴洛克服装分类 六、荷兰风与法国风服装风格: 七、法国风女装: 女装特点
臀部特点 图案特点 饰品
荷兰风男装 法国风男装 袖子特点 裙子特点 手套扇子包 腰身特点 面料特点 发型
17世纪中期
蕾丝花边、缎带、丝绸、刺绣布料、薄纱织物、印花布
17世纪末期
花边需求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印度的棉布和花布
蕾丝花边:
①制作:一种是从刺绣的技法发展来的针绣蕾丝。 另一种是从编绳技法发展来的梭结蕾丝。 ②应用人群: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军人还是贫民人 们疯狂的在领子、袖口、披肩、手套、 靴子的接缝处都装饰有蕾丝,极尽华 美。 ③蕾丝花边发展:17世纪初期疯狂流行,从而导致贸易 收支失衡,国库紧张,迫使政府不断 颁发禁令,但仍未起到作用,17世纪 中,政府改变观念,采用奖励政策发 展本国蕾丝产业。17世纪末期蕾丝花边 流行的程度降低,逐渐被印度花布取代。
(十三)饰品
A、头饰:
带羽毛的帽子
蕾丝/麻布方巾
假发
珍珠头饰
B、首饰:
1、耳朵与颈部:这一时 期流行珍珠饰品,它 不仅作为饰品来装饰, 也是作为权利、地位、 财富的象征。
2、面部饰品:女子之间 流行在面部贴黑痣, 贴的位臵、数量没有 特殊的规定,形状大 小变化万千。
八、现代巴洛克
关键词:蕾丝
关键词:刺绣
三、巴洛克风格特征
• 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强调感情的表现,强 调变化与动感,从建筑到服饰品,到处都有 大量使用华丽的曲线装饰,人们崇尚变化, 追求与众不同。
四、巴洛克时期服装特点
巴洛克时期把服装 部件完整的连接在一 起,形成一种流动的、 统一的基调,界限消 失整体感增强,表现 出强有力的、跃动的 外形特点。
(九)图案的变化
(A)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 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 (B)路易十五时期是过度时期,图案较小。 (C)而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罗克克时期,时兴 的花纹都是小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