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试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一首儿童歌曲《小种子》。

2.提问,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呢?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二、设疑探究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呢?例如:空气、水、温度这些都是种子发芽的外部环境。

还有什么呢?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还需要具备: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这些是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

2.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

我们可以设计几个种子发芽实验,探究一下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以绿豆种子为例,做几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两个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的不同条件:水的有无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不到水,叫对照组。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1)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编号,便于以后的比较、观察和记录。

(2)每个盒内至少要三粒种子,因为一颗种子带有偶然性,科学实验要严谨。

结论:种子发芽要有一定的水分第二个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两个组的相同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型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的不同条件:一组放在室温下,另一组放在冰箱里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在室温的环境中发芽,是实验组;而另一组冰箱里发芽,是对照组。

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第三个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两个组的相同条件:水、温度、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的不同条件:空气的有无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在正常的情况下发芽,是实验组;而另一组在没有空气密闭的环境下,是对照组。

结论: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

三、探究结论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环境条件: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四、拓展延伸种子的存储冬季,种子大多需要储存起来,储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的生产。

因此,要做好防护措施,让种子保持清洁干燥。

储存种子的室内温度最好在10℃左右,隔段时间将种子摊开或用手搅动。

因为温度过高,种子的呼吸作用较为旺盛,会消耗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发芽率。

板书设计1、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的条件: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作业布置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凤仙花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土壤)、(水)。

3.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空气)、(温度)和(水)三个条件。

课后反思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份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放大镜、移植说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种子发芽视频。

2.提问:同学们,大家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吗?二、分析交流1.根据上节课的实验内容,完成表格。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_______的实验记录共有()小组参加了这个实验2.关于控制温度的条件、水的条件、光照的条件、空气的条件,汇报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的情况,做好记录。

三、科学小常识种子发芽首先是吸水膨胀,一般含淀粉和油分多的种子需水量少,含蛋白质多的种子需水量多。

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

播种过深或土壤积水都会造成土壤缺氧,影响种子发芽。

再次,每一种作物的种子都有发芽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低温度以下时,发芽慢或不发芽,在最高温度以上时,可能会烧芽或幼苗徒长不健壮,只有在最适温度时,发芽才最佳。

植物的发芽最适温度因原产地而异,一般而言,温带植物以15-20℃为最适,亚热带及热带植物以25-30℃为适。

四、知识延伸二十世纪初,辽东半岛大连普兰店东郊发现古莲子,寿命在千年以上。

由于莲子外表皮由坚硬的栅栏状细胞构成,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可防止水分和空气的内渗和外泄;加之被埋在温度低、湿度小、少微生物干扰的泥炭土中,上千年后仍能萌芽、生根、开花。

五、课堂总结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六、动手实践把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种植到花盆里。

板书设计2、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作业布置1.我们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盘里最少要放()颗绿豆种子。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和()。

课后反思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教师: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课件。

学生:带上自己种的绿豆芽。

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得怎样了。

(可以以谈话的形式提问学生,他们的绿豆芽现在怎么样了,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绿豆芽和别人的比一比,观察一下自己和别人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得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会说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土壤、温度等)。

关注:学生汇报中的争论。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让学生思考一下,不需要马上让他们回答,把这个问题在全班讨论,收集学生的想法,这对后面的评价环节有好处。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温度、空气、土壤、水分等)(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一样多)(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会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课堂上对以上这些问题讨论之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提示的实验设计样式把实验方案写出来,然后在全班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关注: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只能改变一个条件——阳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教师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这个活动建议由教师来做,让学生来观察实验的结果。

所以在上课前教师要提前几天把这个实验准备好。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这个实验的现象是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关注:学生观察的细微发现。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香蕉叶子宽大;松树的叶针形;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沙漠地区。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沙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鼓励学生说,收集更多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信息。

)关注:学生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认识经验。

板书设计: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关、温度、空气、水分、土壤……教学反思:4、蚯蚓的选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交流学生对蚯蚓认识的经验1.交流学生对蚯蚓认识的经验2.问:“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3.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ppt出示)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以下步骤可作参考:(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6.关注:学生实验中是否控制好实验条件。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ppt出示)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以下步骤可作参考:(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