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信息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和原则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从投资意向开始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的策划和决策,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建成和总结阶段。
项目的策划和决策阶段要决定投资项目的具体建设规模、项目方案、建设方式,决定采用什么架构和技术路线、购置什么样的设备以及建设哪些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进度安排、资金筹措等事项,其中任何一项决策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而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任何选择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工作是投资项目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方面,对投资项目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起着关键作用,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主要讨论编写信息化工程可行性演剧报告(有的称之为项目建议书)编写要点,根据各地、行业及部门可研报告编写要求的共性部分,针对可研报告文字内容应如何编写给予重点分析和讲解。
一、可研报告的作用和科研原则首先,我们应当搞清楚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之间的差别,可行性分析是决定“做还是不做”,需求分析是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对拟建项目的一个总体轮廓提出设想,要根据国家、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经过调查研究及技术分析,着重从客观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作出分析,并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必须对拟建项目的用户需求状况、建设条件、工作方式、协作方式、IT技术、设备、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以及风险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做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选择并推荐优化的建设方案,为项目决策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这里要注意的是,即使可行性分析是客观的,科学的,但决策仍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决策者是人,人会冲动,有赌博心态,如果可行性分析表明做某件事的成功率为30%,失败率是70%,倘若该事情的意义非常大,决策者也许会一拍脑袋:“豁出去,干!”于是这世界就多了一份极喜与极悲。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认为做好科研要注意以下几点:1.资料数据准确可靠信息是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决策分析与评价有关资料数据是决策分析与评价的最基本要求,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新情况的出现,要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新的信息。
对于信息化可研报告编制而言,要充分了解该用户的信息化应用现状与长期规划,要结合目前及今后对信息化建设需求发展情况,着重建设适合用户特点的信息化系统,要在国家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发展政策的指导下,以信息化应用目标为导向,严格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编制可研报告。
2.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准确、可靠的数据只是报告编制的基本条件,选择合理的方法,才能最终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中,需要确定应用范围及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预测、系统架构、技术路线选择等。
3.分析要逻辑化、有说服力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目标,根据明确的质量数量指标,按照实现目标的顺序,确定目标的方向和涉及的幅度,并确定目标实现的时限,客观分析并掌握实现目标所面临的限制条件和不利因素;其次应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力求能够正确反映项目实施中的费用,(如投资、日常运维投入费用等)与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对不能直接进行数量分析比较的,则应实事求是地进行定性分析;再其次应该根据工作阶段和深度要求的不同,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的决策分析原则;最后应该进行多方案比选,通过比较,发现个方案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才能得出最优方案。
在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在选择系统架构或技术路线问题是要充分考虑所有目前的应用现状,并与信息化应用的长期规划进行多方案比选;技术路线选择也要考虑多方案比选,不仅能够有利于项目的建设和运维管理,还要注重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尤其要注意该技术路线的生命力。
总之,比选是贯穿科研始终的方法。
4.符合审批部门的要求除了共性论述之外,不同的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一般都有个性化的要求,很多主管部门还提供了可行性报告单编写模板,在编写时要注意这点。
内容要贴切,符合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
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严格的审批制度、实施过程重科学的管理是信息化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性内容的编写今昔功能深入讨论。
二、可研报告共性内容编写要点1.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或某个主管部门提供的模板,下同),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项目名称企业、部门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2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3可研报告编写单位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的单位名称,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
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
分别说明。
1.4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发布日期。
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羡慕需要进行调查和说及的设计基础资料。
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地点、周期项目总体目标(根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时间要求,确定项目建设所要达到的水平);并说明项目的大体规模、主要内容、基本功能;项目建设的地点、预计启动和完成的时间、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
1.6总投资估算来源(1)项目所需总投资匡算,逐项对工程前期费、咨询与管理费用、工程监理费、工程建设费、系统运维费、以及项目结束后的评测、评估等费用进行匡算。
(2)资金来源。
本单位部门年度预算(财政);基本建设年度预算(发改委);市场化运作(简述项目融资思路)。
1.7经济及社会效益(1)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①项目总成本、单位成名。
②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
③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④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2)项目的效果如果无法给出确定的定量财务和经济指标,那么至少要对项目建设所能达到的效果按照下面是方式给予详细的描述。
主要描述能满足的业务需求、能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数量;服务的覆盖面(百分比)、服务收益人数(估计数);提高行政或企业管理工作效率(百分比)、减低行政或企业管理成本(百分比);对居民或企业(产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增收的百分比或具体数值,减低社会生产晨报或企业成本的百分比或具体数值);对部门/地方/企业管理、社会或企业发展环境带来的改善效果;对新建项目,重点论证目标的合理性,项目建设对本地方和本单位未来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与现有业务系统的关系;对于升级改造项目,要重点描述升级改造后的系统对原有系统的改进作用。
1.8结论与建议(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或社会效益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或者将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概述,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2)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提出(建设)的背景(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说明国家有关的信息化建设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政策要求。
(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①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
如为合资、合作项目或者国外政府/机构贷款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②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业务需要、管理需要、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现状与差距分析业务现状,对已经建设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概述。
2.3发展趋势从业务发展的角度,醍醐需要利用新建/改建信息系统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各地的应用情况和趋势进行描述。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解决的业务问题;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信息化政策、技术政策、安全政策;项目拟建的理由和重要性。
2.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从政策环境可行性、模式可行性(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组织协调和人力资源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证。
3.项目承担单位概况3.1单位简况介绍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参与单位基本情况、技术与管理能力等,同时还要介绍项目主要负责人基本情况以及是否由业务处室,信息中心领导牵头代表甲方进行项目管理。
3.2机构职责介绍项目承建单位的基本职责、组织结构、办公地点等。
3.3现有工作基础和支撑条件介绍项目前期已具备的队伍、环境、储备等工作基础和支撑条件。
4.需求分析4.1主要应用描述详细描述主要应用系统的应用思路和主要用途4.2与相关应用的关系与现有系统或其它相关系统的关系(其它业务部门系统、上级或下级部门、合作伙伴系统之间的关系)。
4.3业务需求分析针对要建设的应用系统,从业务的角度进行需求分析。
可以从带建设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在业务中的角色分析、主要职能、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描述。
4.4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概要描述待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要有一定的定量指标。
可以从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应用环境、用户对象等等面进行考虑。
4.5数据需求分析分析系统建设要应用或涉及的主要数据内容(例如基础地理数据、决策需要的数据等等),概要列出主要的业务表单;同时对数据分布及来源进行详细描述(数据如何分辨,来源于何处)。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信息流预测(例如,基础空间数据:各类比例尺的基础地形数据(1:500,1:2000,1:10000),每种约在4G左右;业务数据存储初期估算300GB)。
5总体方案5.1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明确建设目标,总体目标主要描述建设信息系统后,从业务角度能够达到的宏观目标(例如: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为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以及为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提供平台支持)。
具体目标要描述的是为了达成总体目标,本次需要建设的应用子系统的主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