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19世纪着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3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答: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图)7、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8、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9、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0、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1、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2、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4、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5、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16、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17、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提倡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禁止近亲结婚、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18、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19、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0、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备用的能源)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21、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22、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比如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23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6)肛门消化腺(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
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24、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25、淀粉在口腔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里部分被消化,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里由胆汁分解成脂肪微粒,在小肠里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26、在小肠里含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27、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35、口腔是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有唾液淀粉酶胃是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有胃蛋白酶小肠里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28、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29、关注食品安全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3>、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30、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图)31、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32、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3、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处器官。
34、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气压缩小,于是气体被吸入。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于是气体被排出所以呼气和吸气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3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3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一下几种: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和地面扬尘。
3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39、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40、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分层图)41、人体在运动、缺氧,饱食时,红细胞增加,贫血时,红细胞减少。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时白细胞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时,白细胞减少。
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
血小板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过多,形成血栓。
42、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
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45、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图)4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肺静脉连左心房,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4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壁比心室壁薄。
,48、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49、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0、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51、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52、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P76表)53、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会发生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5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55、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56、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组成。
(图)57、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