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3-19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BSP是美国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初用于企业内部系统开 发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首 先是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的过程、识别数据,然 后再自下而上地设计系统目标,最后把企业的目标转化为管理信 息系统规划的全过程。
指标
定义 数据字典

企 业 目 标
用CSF方法进行数据库分析的步骤
3-15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关键成功因素的来源
(1)行业的特殊结构 行业的性质可能会决定某些关键成功因素(
如汽车工业中,制造成本控制;超级市场业,产品的组合和产品价格 )
(2)竞争策略、行业地位和地理位置 特殊行业的竞争 策略也会决定关键成功因素(例如,关于相似的两家百 货公司,一个会将优质的客户服务、商品的新潮款式以 及质量控制作为关键因素;而另一个是以商品的定价、 广告效力等作为关键因素) (3)环境因素 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等(例如,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要紧思想是“抓要紧矛盾”, 这是用以弥补在广泛的全面调查中,难以获得最高领 导信息需求的一个有效方法和技术,同时在访问谈话 中解释这一方法和进行信息需求调查所需的时间较少。 尽管CSF是从信息系统设计角度提出来的,但它也被 用于企业计划的制定和评价方面。
3-12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 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概述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流程重组 系统可行性研究
3-2
3.1 系统规划概述
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系统规划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是决策 者、管理者和开发者共同制定和共同遵守的建立信息系 统的纲领,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 规划也称为总体规划或战略规划。制定系统规划的要紧 目的是保证建立的目标系统的科学性、经济性、先进性 和适用性。
BSP自上而下的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实施
企业目标
系统目标
业务流程
系统功能
企业组织
信息系统
数据处理
数据库
数据类
规划
实现
3-21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工作步骤
立项
A
准备工作
分析现行系统支持
调研
提出判断和结论
定义业务过程
评价信息资源管理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业务流程重组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BSP方法的要紧原那么
(1)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目标 (2)系统的规划应当表达出企业各管理层次的需求 (3)信息系统能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4)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具有适应性 (5)信息系统的战略由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
3-20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综合集成阶段: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库和能够充分利用及管理 组织各种信息资源的系统。
数据管理阶段:数据成为组织的重要资源。
成熟阶段:能够满足组织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能适应任何管
理和技术的新的变化。
3-7
3.1 系统规划概述
诺兰的发展阶段
纵坐标:
资源。要紧是指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应用方式。如批处理方式和联机方式; 数据处理计划与控制。从开始随机的、短期的计划到长期的、
识别成功因素的树枝因果图
3-14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CSF应用步骤 (1)目标识别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
(能够使用专家调查法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
(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1.识别目标
2.识别所有
4.识别性能
成功因素 3.识别CSF
战略集合转移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3-11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1970年,哈佛大学William Zani教授在MIS模型中 用到了关键成功变量,这些变量是确定MIS成败的因 素。过了10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John Rockart 教授把关键成功因素提高成为MIS战略。
战略的计划; 数据处理组织。指管理信息系统(MIS)功能在组织中所占
的地位; 领导模式。在前两个阶段,是以技术领导为主的,随着用户
和上层管理人员的深入了解,在后两个阶段,上层管理部门 开始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管理部门一起决定发展战略; 用户意识。人们心目中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用户从操作 管理级的用户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级。
利用BSP法进行系统规划能保证所开发的信息系统独立 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BSP法实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支持,该方法不能将 新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
3-23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定义业务过程
(1)资源及其生命周期
那个地方的“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被管理的对象。识别 企业过程确实是依照企业资源的生命周期进行的。
1
确定规划的基本问题
2
收集初始信息
3 评价现状、识别计划约束
4
设置目标
制定
系统规划的 具体步骤
5
识别系统限制因素
6
项目可行性研究
7 提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
写出MIS系统规划
用户 系统开发领导小组
9
企业领导批准
没批准
批准
返回到前面
结束
适合的位置
3-10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
3-8
3.1 系统规划概述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模型——诺兰模型
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 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基本上不能 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 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 先明确本企业当前处于哪一发展阶段,进而依照该 阶段的特征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CSF的差不多概念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的假设干能够决 定组织在竞争中获胜的区域(或部门)。假如这些区 域(或部门)的运行结果令人满意,组织就能在竞争 中获胜,否那么,组织在这一时期的努力将达不到预 期的效果。不同的行业或同一行业中的不同组织能够 有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
组织的战略: 使命、目标、战略、 其他战略性组织属性
MIS战略规划过程
MIS的战略: 系统的目标、 系统的约束、 系统的战略计划
3-17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战略集合转移法( SST) 应用步骤:
1.识别组织的战略集 (1)刻画出组织的关联集团 (2)确定关联集团的要求 (3)定义组织相关于每个关联集团的任务和战略 (4)解释和验证组织的战略集 2.将组织的战略集转化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集
包括目标、约束和设计原那么,最后得到一个完整 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3-18
某企业运用SST方法进行MIS战略规划的过程
关联 集团
组织 战略集
公众 P
顾客 Cu
股票 股东S
政府 G
债权人 Cr
雇员 E
管理者 M
组织目标
组织战略
组织属性
O1:年增收入 10%(S,Cr,M) S1:拓展新业务(O1,O6) A1:管理水平高(M)
企业资源共分三类: 关键性资源--指产品和服务 支持性资源--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使用和消耗的人、资金和设备等 协调性资源--协调性资源无产品形式,是指企业的计划和控制。
资源生命周期: 指一项资源从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分为产生、获取、
服务和归宿四个阶段。
3-24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O2:改善现金流(G,S,Cr) S2:改进信贷(O1,O2,O3) A2:当前经营状况不好,提高改革要求
O3:保持顾客的满意度(Cu) S3:重新设计产品(O3,O4,O5)
(S,M)
O4:对社会的义务(G,P)
A3:大部分管理者有使用计算机的经验(M)
O5:高质产品生产(G,Cu)
A4:管理权力的高度分散
诺兰的发展阶段理论是说明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的 有力工具。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相当多的人接 受了诺兰的观点。它在概念层次上对组织中信息化 的计划制定过程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诺兰的模型 是第一个描述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的抽象化模型, 在这一点上该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3-9
3.1 系统规划概述
开始
定义数据类
制定开发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A
形成最终研究报告
3-22
3.2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BSP法的意义
BSP法是最易理解的信息系统规划技术之一,相关于其 它方法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数据结构规划能力;能够确 定出以后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 以及子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并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 管理和控制;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资源
初始 普及 控制 综合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 发展阶段
3-6
3.1 系统规划概述
诺兰的发展阶段
横坐标:
初始阶段:一般是在财务或统计部门应用。特点是只有少数人 使用计算机。
普及阶段: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各个部门,但同时又出现了数据 冗余、无法共享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