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

财务管理专题
-------资产剥离
组员:刘亚梅 刘燕来 司梦 潘祯祯 泮圣洁
第一 部分
(一) 资产剥离的概念与分类
国外: 第一种称之为广义的定义,认为:“资产剥离包括资产的出售、公司股权剥
离,公司的分立等形式”
第二种称之为狭义的资产剥离,认为:“资产剥离就是公司资产的出售,即 D B C A 公司把资产的一部分卖给第三方以获得现金等报酬的行为” TEXTHERE 国内: 资产剥离就是企业将自己所拥有的子公司、独立业务单位、生产线等整体资
多元化程度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的多元化有利于公 司的成长,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充分 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使得公司 发展壮大。但多度的多元化则有损公 司的价值。 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越高时,其越可能 存在过度多元化现象,此时进行的资 产剥离是对过去投资决策失误的调整, 其多元化程度的大小将影响着上市企 业资产剥离的价值。
前提建设
剥离绩效的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
A
对事件的定义,确 定事件期,清洁期
B
样本选择
计算非正常收益 率(AR)和累积非 正常收剥离)是对股票 价值的产生影响的因素。 事件窗口就是要检验件 中涉及的股价反映期间 估算公司收益所选择的 时期,清洁期可以在事件 的前后或者包括两者,但 不能包括事件期
企业通过剥离其部分资产或业务而取得的资金,可以用来偿还企业的债务, TEXTHERE 降低企业的负债水平,更利于帮助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缓解债务压力,渡过难
关,有效的避免企业破产。
A
B
C
D
三、归核化理论
所谓归核化就是指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把企业业务集 中到资源和能力最具有优势的环节上,形成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
影响资产剥离绩效的因素
债权人的外部监督
资产剥离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一笔可观 的现金流,在剥离公司后续使用出售 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时,公司债权人的 监督尤其是长期负债的监督将促使管 理者合理高效的支配资金,从而保障 剥离长期绩效的改善。
其他影响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也是影响剥离绩效的 一个因素。在经济发展较快,市场 竞争激烈时,企业出于战略发展考 虑,其剥离交易可能会变得频繁, 而且每一次交易变得谨慎,从而影 响着剥离绩效。 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剥离动机更强, 但公司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规模小 的企业,在剥离过程中更容易出现 信息不对称问题、责任人不清楚而 引起成本过高进而影响着剥离的结 果。
(5)弥补企业前期并购决策的失误。 并购企业为降低经营风险与企业整体效益等,将会通过资产剥离将不良 资产剥离出去,弥补企业前期并购决策的失误。
A (6)避免被收购。
B
C
D
TEXTHERE 被收购企业为避免被收购,就会将特定资产剥离出去,降低收购者的兴 趣;或被收购企业为避免被收购,将某些资产剥离出去,集中于核心业务发 展,提高自身价值及市场竞争优势。 (7)企业转行或转型升级。
D B C A 企业实施“归核化”战略,资产剥离就成为该战略所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
TEXTHERE 随着企业多元化领域的扩展,即所涉行业的增加,企业管理工作就会变得比较
繁琐、复杂,而且有些业务之间可能给企业带来负的协同效应。
第二 部分
(二) 资产剥离的动因分析
(1)降低债务水平,摆脱财务困境。 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及时偿还债务,也有利于上市公司避免由于财 务问题被特别处理,避免了企业的破产威胁,使企业快速恢复融资能力。 (2)盘活资产,以获得现金或有价证券。 TEXTHERE 企业的闲置资产不仅没有流动性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若将其剥 离出去,以获得现金或有价证券,把以上所得用于企业主营业务、新业 务或偿还债务,更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
产及持有的一些其他公司的股权出售给第三方,并丧失了该部分资产控制权,以
获得现金或有价证券的一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剥离: 1993年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要求对非生产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 银行不良资产剥离: A
B
C
D
坏账被视为银行最主要的不良资产,剥离是处理这些不良资产的一种有效方 TEXTHERE 式。 重组资产剥离:
这里的资产剥离是指公司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利可图资产以及已经达到
预定目的的资产从公司资产中分离出来,即剔除自己不善于管理的资本,从而提 高资产运作效率。
第二 部分
资产剥离的理论基础
资产剥离的动因分析
第二 部分
(一) 资产剥离的理论基础
一、代理理论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企业经济资源的所有者为委托人,负责 使用并控制企业经济资源的管理者为代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就形成了一种
A 代理关系,即契约关系。
B
C
D
TEXTHERE 资产剥离是管理层实施的一种策略,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 及委托人的利益,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式。 企业某些资产或业务不利于管理层获得更多的利益,管理层就会将该部分资 产或业务出售出去,即发生资产剥离。
二、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认为资产剥离是企业融通资金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 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
剥离绩效的研究方法—会计指标法
上市公司进行各种资产的经营和剥离最终的目的还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企业存在的 最终目的。盈利能力它表示:“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或者说企业的资本增值能力”。通常 用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来表示。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集中表现。 是指:“企业在能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自己的实力的潜在能力”。企业的发展能 力强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比较好,企业扩张的速动比较快,企业的盈利潜力及盈利 状况比较好。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上。 指企业利用自己所控制的各项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越高说明企业对资产的运 用效率越高,利用资产赚取利润的速动越快。所以研究公司资产剥离的财务时就必须考虑企 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指标。
剥离绩效的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 资本有效性
指在资本市场上频繁交 易的金额资产的市场价 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 信息,而且面对新信息完 全能迅速作出调整. 在这个有效的市场中,股 价可以综合反映公司的 业绩,弄虚作假、人为改 变会计方法对于企业价 值的提高毫无用处
研究期内无其他因素的影响
进行部分资产剥离后,在证券 市场交易的股票价格会发生 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单是 剥离资产引起的,可能还有其 它的原因,如:股票供求变化,通 货膨胀。 要科学衡量事件对公司的影 响就要剔除这些因素,通常采 用累计超额平均收益率指标。
剥离绩效的研究方法
A
事件研究法
B
会计指标法
通过构建财务指标体系分析资产剥离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化 来评价剥离绩效,这种方法称为财务指标法 另外一种方法是事件研究法,利用资产剥离前后的股票价 格变动来反映剥离绩效,也即资产剥离的市场效应。 剥离绩效可以从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A
B
C
D
(3)回归主营业务,集中于核心业务发展。 当上市公司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如收缩战略或撤资战 略等),将从某些业务中退出来,回归主业,集中于核心业务发展,或将其退出 资本投资于新业务,以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利润。 TEXTHERE (4)调整优化资产结构。
A
B
C
D
某些上市公司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获利能力以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会将 不良资产剥离出去,以调整资产结构,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使企业的资产无 论在类型上还是比重上得到合理配置,以达到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企业利润的目 的。
指的是企业用其所拥有的资产偿还其短期和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是否能用现金足额支付其 到期的债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我国有许多企业为了清偿到期债务,改善公司 财务状况而剥离公司资产。在偿债能力是研究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指标。
会计指 标选择 的原则
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一方面是为了简化指标体系,另一方面也 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如:权益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是由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项乘积构成的。在 选择指标时候,就不选择权益净利率,虽然它是所有比率中综 合性最强的,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但它可能与其它指标重复。
对企业的建议
1 正确认识资产剥离
A 2 制定正确的资产剥离战略,把握资产剥离时机
3 注重资产剥离后公司业务的整合。 D
谢谢聆听 请多指教
在事件期(公告日前后一个 将事件发布前后某段时间 月内)不能有其他可能影响 (事件窗)内公司实际收益R 股票价格波动的其他重大事 与假定无事件影响的那段时 件发生。 间内公司“正常”收益E,进 在资产出售公告之前一年内 行对比.得出反常收益A。 控股权发生转移的上市公司 累计非正常收益率是指将事 (2)样本选择 不包括在研究样本中 件期内每天的非正常收益累 剔除关联交易的剥离行为 加起来
系统全面性原则。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主要分为四大 类。第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第二,反映资产营运能 力的指标;第三,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第四,反映发展 能力的指标。所选择的指标时应尽量涵盖所有方面,能多 角度全方位的反映财务状况指。
会计指 标选择 的原则
可操作性。所有的指标必须是可以计量,在自己的能力范 围内可以得到的,这一个前提条件。在完美的指标,如果 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指标尽量使用相对指标,不用绝对指标。由于不同上市公司 所处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绝对指标之间没有可比性。如果采 用绝对指标,必须标准化处理。
第五 部分
意见建议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1 制定并完善与资产剥离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
A
2 重视对第三方独立中介机构的管理与建设
D 3 对政府干涉市场的行为进行规范。
企业将会选择转型升级,将企业的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和部分优良资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