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县情
镇远位于两省(湖南、贵州)三地(怀化、黔东南、铜仁)交界地区,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共有110个村,12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万人(常住半年人口),少数民族占42%。

镇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镇远自秦昭王30年置县建镡城县开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即将建成的二级公路、旅游公路将大大改善镇远的交通条件;今年动工的石阡经镇远至剑河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黄平机场建成后将使镇远交通更加便捷。

镇远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旅游资源禀赋独特。

现已形成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过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

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启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青溪铁厂,是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
的产物,“天字第1号”铁锭现仍存放在镇远。

镇远也是现代工业――贵州青酒集团所在地,州委、州政府以我县青溪、羊坪为核心建立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
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思路以来,我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跟进、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突出文化,注重特色,按照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努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完善了规划体系,优化了政策措施。

首先,在已有的《镇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历史街区详细规划、文保单位保护整治设计,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单个文保单位三个层次的规划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超前控制,并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阶段。

2006-2009年,编制完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保护项目规划(2006-2010年)》《祝圣桥-大河关码头段沿河整治实施设计》、《新大桥-祝圣桥沿河段城市风貌整治规划》、《卫城垣杨柳湾段景观风貌设计》、《吉祥寺地段风貌整治设计》、《镇远青龙洞文物保护规划》、《全家大院整治设
计》、《东山寺重建设计》;委托同济大学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阮仪三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镇远府城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镇远县府城新中街东段、兴隆街、顺城街及石屏历史街区主要街巷景观设计》和《石屏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修缮、整改、重建方案设计》正在编制当中;完成了《镇远县黔东工业园区外围环境保护林规划》和《镇远县水利旅游区总体规划》等等,2009年9月1日,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还正式颁布实施了《黔东南州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我县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又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出台并实施了《镇远县民居宾馆(客栈)建设改造鼓励政策(试行)实施办法》,鼓励群众开办各具特色的民居客栈;出台优惠政策,帮助和鼓励青酒集团开发经营高过河景区,帮助和鼓励百龙旅游公司接管舞阳河游船公司经营氵舞阳河水上旅游;以全家大院为示范,鼓励群众参与古民居的改造和整治;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制作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开办旅游商品专卖店,从事旅游商品的出售等等,有关政策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全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得到了有
效提高。

(二)以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精品景点景区
近三年来,在精品景点景区的建设打造上,首先是以古城文化为核心,重点对“一河两岸”的污水处理、房屋整治、古码头修复、河滨道改造、亭廓修建和灯光亮丽等进行了精心的建设和打造,使镇远古城的古风古韵和旅游景观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展现。

同时,在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高过河景区得到了有效开发和经营;为进一步提升铁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旅游景观,对古城至铁溪公路进行了油路改造和景观带建设;为丰富城区舞阳河参与性旅游活动项目,由文化产业公司购表演船、画舫船、品茗船以及小龙舟、小游船等,为游客夜游古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为提升景区服务设施质量,还分别在古城和各景区景点内新建了八个旅游公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行游需要。

目前铁溪核心景区、报京侗寨、匏瓜苗寨、氵舞阳河码头、白秧坪至相见河旅游公路等,正在规划设计之中,有望来年,将我县旅游景点景区向精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四位一体”,搞好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镇远旅游是以文化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为打好历史文化品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认真做好历史文化与休闲度假旅游的有机结合,县委、县政
府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一是在县四大班子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镇远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镇远文化旅游专家组”、“镇远县文化产业研究办公室”、“镇远县文化产业公司”、“镇远县舞阳河文化艺术团”、“镇远龙舟运动协会”、“镇远县楹联诗词协会”、“镇远县戏曲协会”、“镇远县书法摄影协会”以及社区艺术团体等,专门负责挖掘和展现我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二是成功组织和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我县文化旅游内涵,近三年来,我县成功举办了两届“古城文化艺术节”、三届“古城龙舟邀请赛”、两届“古城龙舟龙头挑战赛”、一届“国际选美赛中国-贵州赛区选美决赛”、三届“古城正月文化狂欢节”、“高过河水幕实景文艺表演”以及报京“三月三”播种节、尚寨“八月八”唢呐节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节庆文化体育活动;三是组织和支持出版各种以镇远历史文化和以镇远文化为背景的文化知识和文学作品,如《历史文化名城---镇远》通俗读本、《镇远镖局》、《似水年华》、《女人万岁》、《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摄影画册等共计三十多种,拍摄电视剧《和平村》等,充分展现了我县文化的丰富与厚重;四是全力恢复古民居、古巷道、古街区和古码头等的古代建筑文化,以独特的古代建筑符号来展示镇远悠久的历史文化。

由此,使旅游与文化得以有机的结合,为镇远旅游由单一的观光游转换为休闲度假游打下了的基础。

(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
为进一步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自2006年以来,在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我县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一是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群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指导思想;二是为了整合资源,实现经营和管理的分离,成立了“镇远县名城旅游公司”,专门负责对全县各景区景点进行经营,而相关职能部门则主要负责搞好本部门的职责管理和行业管理;三是建立了企业进出机制,成功将舞阳河游船公司的控股权和经营权出让给了百龙旅游公司,由民营企业来进行市场经营;四是与百龙旅游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将镇远旅游的市场宣传促销交由百龙旅游公司进行市场化操作,以有效扩大旅游客源市场;五是将高过河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交给了青酒集团公司,由企业直接对景区进行重点开发经营;六是成立了“镇远县文化产业公司”一方面对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挖掘和开发,另一方面向民营旅游企业展现旅游商机,时机成熟将及时转让并退出经营。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我县已逐步理顺了旅游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经过近三年来努力,全县已达407家。

旅游公司4家,旅行社及分社6家(含门市部),在册导游人员94人。

旅游
餐饮店90家,宾馆、旅社、民居客栈180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2家,一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客栈3家、三星级客栈5家、二星级客栈4家),农家乐50余家,旅游商品专卖店50余家,全县共有标准床位近4500张。

有各类旅游船只40艘、共计780余座(其中画舫船四艘、水上表演船一艘、大型仿古木船一艘、小木舟7艘、龙舟4艘共190座;80座双层游船4艘320座,小机动船11艘260座)。

另外还有旅游咨询服务点3个,导游服务管理中心1个,合格导游(讲解)员94人。

旅游接待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六)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自2006年以来,我们通过政府旅游形象宣传和与百龙公司合作进行的旅游市场宣传促销,不仅使我县在全国的知名度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使我县的旅游客源市场得到了有效拓展。

一是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科学分析,将整个客源市场进行了一、二、三级划分,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二是采取了空中形象宣传和地面跟踪促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多形式、广范围的形象宣传和促销活动;三是制定并实施了强有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组团到我县旅游。

由于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较大、目的性较强、跟踪服务及时,三年来,我县的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社会综合效益,
每年均在25%至40%的增长,2009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

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