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表达方式
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 4、点面结合 •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
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 的辩证统一。
•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 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 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 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 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 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 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 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
这首诗写寒秋迷时津节预诗有人问漫游,长平江海下夕游漫时漫所产。生的思乡的悲
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 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 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 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 然无从捕捉。然而,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 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 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4、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 手法。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 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 贞品格的赞美。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 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 பைடு நூலகம்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 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 美景。
正侧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视角变化
▪ 1、感官变化 :视觉、听觉、触觉 ▪ 2、描写的层次性:远近、上下、俯仰
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 点面结合 渲染 烘托 白描 工笔(细节描写)
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 相成。前者属于衬托手法。 特别是在一些山 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有动景, 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 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 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 写静景来衬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 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 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 出一个“悲”字来。
归田园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描写了诗 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 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议论
所谓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 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 达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 花。(元稹《菊花》)
江雪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
色彩渲染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 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 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 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 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
古诗鉴赏之表达方式
古诗词中常见表达方式
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 情、说明等五种。
记叙
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诗歌中,单一的叙述较少,往 往是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叙事与写景 相结合。
诗歌中所记叙的事情包括诗人的 现实生活和典故两大类。所记叙的事 情和生活细节隐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 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抒情
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 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 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 “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 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渲染
▪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 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 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 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 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孟浩然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例]
以动衬静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众壑有声以动含衬晚静籁,数峰无
语立斜阳。
3、明月松间有照静,有清动泉石上流。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 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 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 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