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警察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1━2012学年)
系部:公管系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10级
姓名:陈晓燕
学号:10127091
完成时间:2012 年2月10日
一、调查背景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极大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农村基础教育有了相对快速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虽然莆田仙游的基础教育有了质的发展,但由于人们观念、知识、收入水平等的问题使莆田仙游的基础教育与城镇的教育任然有较大的差距,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莆田仙游的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和理性分析从中思考解决的办法,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调查方法
通过访问各个学校校长了解并总结它们存在的共同问题。
通过采访学校老师了解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憧憬以及意见。
通过口头调查学生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所希望的学校的蓝图。
四、调查过程
介于时间的原因,调查范围集中在本人所熟悉的几个学校,调查方法以口头问答为主。
1.参与人员:本人
2.日程安排:寒假期间
提纲:一、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
2.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3.学生流失
4.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源缺乏且不稳定
2.资金不足
3.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
5.科研兴教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
三、我国教育改革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有利影响
1.指明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2.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回归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4.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5.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6.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四、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建议和感想
正文:关于当代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关键。
而且,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
近年,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调查了仙游县榜头镇的多所学校的基础教育状况,发现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调查仙游县榜头镇的多所学校的教育发展状况发现当前农村的教育发展状况大致如下: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缺
经费不足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仙游县在农村税费改革前的2000年,教育经费总额为1.09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安排仅有0.445亿元,预算外经费却高达0.645亿元,约占经费总额的60%。
由于该问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得到完善,只有少数中小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使用语音教室和电脑机房等设施。
2.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教师的素质结构矛盾明显,学科结构矛盾突出。
很多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
第二,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老中青比例严重失调,年龄偏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很多学校出现青黄不接。
第三,师资数量不足。
第四,教师队伍不稳定。
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3.学生流失
导致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包括:第一,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其他一些原因而辍;第二,一些农村的优秀学生被城市优质学校所吸引;第三,一些自感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退学。
4.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农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父母争吵,父母无法管束,他们游游荡荡,轻视知识、缺乏必要的传统美德。
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逐步推开。
这次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根据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不同内容,建立中央、省、市、县(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这对农村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以前,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
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2.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过去推行的义务教育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念、有学可上的问题,还谈不上素质教育。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把义务教育纳入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
3.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免费的步骤可以根据国情来分步实施,但必须坚持免费的特点。
4.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此次义务教育改革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
省级政府的统筹和责任,实践着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
5.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明确了义务教育的
“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
从而,建立起义务教育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6.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强调了对非户籍所在地,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这将对农村教育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过去我们对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主义是从政策上进行规范,而现在对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要求:第一,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关键是要对学校在资源、政策上进行公平分配,不得有资金、资源、政策的倾斜。
第二,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就是“名校不能变民校”。
第三,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改革后农村教育的发展任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问题一:生源缺乏且不稳定
农村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携子进城打工,再加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上比较好的学校都把孩子往城里高等的学校送,另外,农村辍学的学生不在少数,对榜头镇南溪村的不完全调查显示从小学到初中有近20%的学生因种种原因辍学。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农村一些学校生源缺乏且不稳定。
以致影响着师资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问题二:资金不足
国家教育经费不足是一个总所周知的显示,问题是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
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实际上主要还是由农民们自己负担,在全部投入中,乡镇及的负担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
政府向农村教育投入太少,使农村教育发展存在较大的压力。
问题三: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当地专科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
问题四: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
问题五:科研兴教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不断提高了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视,也实施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还没有彻底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
因此,针对本次调查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了如下意见:
1.建立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
2.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3.明确规定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
4.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5.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总的来说,通过对仙游县榜头镇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越发觉得农村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解决农村教育发展所面对的挑战,使农村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当前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我国应当正确认识农村教育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症下药,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从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过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教育体制改革攻坚》,顾海良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三、仙游县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四、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