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生活与安全安全生活

生命生活与安全安全生活

《生命.生活与安全》“安全生活”版快的教材解读成都市桂林小学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是桂林小学的语文教研组老师,兼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有许多不懂的地方,特借此机会向各位老师请教学习,敬请各位老师帮助指教。

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及《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材中安排了“安全生活”板块。

“安全生活”主要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本常识,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

接下来,我就从“安全生活”知识板块内容开始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到六年级的涉及到安全生活知识的课文内容,分别有:1、“意外伤害”,关于火的内容有:玩烟花爆竹要小心(一下5),公共场所失火怎么办(三上7),烧烫伤的预防和处理(四上6),正确灭火(六上5),关于电的内容有小心电老虎(二上6),发生触电怎么办(四上4);关于水的内容有安全游泳放溺水(四下5);关于气的内容有,家庭燃气泄漏的预防和处理(四上5);另外还有其它内容,如乘电梯的安全(三上4),防患于未然(五上6),预防踩踏(六上7)。

2、“交通安全”,小心马路杀手(四下4),安全标志提醒你(五上5),安全乘车(五下4)。

3、“人身安全”,热闹中的自我保护(三上5),求助电话(三下7),提高警惕防拐骗(四下6),见义巧为(六上6)。

4、“自然灾害”,校园避震有办法(一上6),家中如何避震(二上5),公共场所如何避震(三上6),被埋后的自救(五上4),震后互救安全第一(六上4),户外如何避震(六下7),当心雷雨天(二下5、三下5),洪水和泥石流(二下6、三下6)。

5、“网络安全和其他事故”,绿色上网(五下5),安全游戏才快乐(一上5),平安校园靠大家(六下5),锻炼身体讲安全(五下6 、六下6),上学路上(一上4),当心你的动物朋友(一下4),别去有危险的地方玩(一下6),独自在家(二上4),机警应对陌生人(二下4),身体红绿灯(六下4)。

了解了以上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教材特点。

一、“安全生活”的教材特点1.生活化选题“安全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意外伤害、网络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五个模块。

按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阶段水平不同,先后分布在《生活·生命与安全》1-6年级,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比如说有关“火”的安全知识,从一年级孩子入学时便开始渗透相关知识,整个知识贯穿小学生涯,玩烟花爆竹要小心(一下5)公共场所失火怎么办(三上7)烧烫伤的预防和处理(四上6)正确灭火(六上5),从让孩子认识火,到了解火的危害,再到正确使用火,正确处理火给大家带来的伤害,概括起来就是教给孩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知识和技能,明显得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根据整套教材“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的指导原则,“安全生活”的选题遵循了三个原则,一是生活性原则,即选择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安全事件;二是普遍性原则,即所选主题是涉及面广、适应的人群多;三是典型性原则,即把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入了教材。

这样安排可使学生读起来和教师教起来有种亲切感。

比如,四年级中的触电的问题、烧烫伤的预防问题,五年级的防火的问题、地震中的自救问题,六年级中的见义巧为问题、预防踩踏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和高度关注的问题。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这些离咱们的生活很近很近,更容易让孩子引起重视,更愿意接受,学习的欲望更强烈。

2.趣味化呈现教材尊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阅读习惯,将需要表达的安全常识和安全技能,用精彩的故事、案例、情节来承载,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比如,四年级“烧烫伤的预防和处理”首先就呈现了被开水烫伤、蒸气烫伤、锅碗烫伤等日常生活情节;五年级“被埋压后的自救”引用了亮亮和爸爸被埋压三天后成功获救的故事,六年级见义巧为”引用了小红智退小偷的精彩案例。

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和真实的情节,学生读起来不会感到陌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体验式活动按照生活逻辑、心理逻辑而非学科逻辑的原则,“安全生活”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加深对安全方法与技能理解,从而学会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态度和技能。

为此,这些体验性活动形式多样,便于操作,充分考虑到了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

比如,在四年级“预防燃气泄漏”中,设计了让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对家里的燃气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的活动,该活动所需要的工具非常好找,操作简单易行,大人小孩都可亲身试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体验过,实践过,孩子们的学来的才牢固,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

接下来请老师将“安全生活”体例说明这部分内容和老师们做一个交流。

二、“安全生活”体例说明按照教材“问题引入-认知澄清-实践反思-行为改变”的设计思路,结合安全教育的实际,“安全生活”在结构上安排了:1“安全小问号”2“安全小博士”3“安全小卫生”4“安全小贴士”1.安全小问号安全小问号的主要作用是进行问题引入。

发现问题并能想出办法解决。

例如,在三年级的《公共场所如何避震》中,安全小问号呈现的是在不同场所遇到地震应该如何应对的图片。

但是,图片上的情节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示进行补充。

和同桌交流讨论,教材设计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懂得避震的正确方法,正面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遇到地震,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采取什么措施来进行自救,从而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2.安全小博士安全小博士融合了认知澄清和实践反思,力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共同的经验分享中,在更高水平上建构新知识。

同时,即借“博士”之口,对安全常识、原理、原因、方法等进行分析或总结,从而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问题的知识,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扩展学生的知识及视野。

例如,在四年级《燃气泄漏的预防与处理》中,安全小博士顺着安全小问号的思路,首先呈现了燃气泄漏的原因,比如,燃气设施长期使用,出现软管破损、老化,燃气设施接头或密封圈松动、脱落等。

接着,有针对性地从使用习惯和维护检修两方面提出了预防燃气泄漏的方法。

从而让学生对燃气泄漏的预防与处理有一个基本的知识储备。

3、安全小卫士安全小卫士着力于学生的行为改变,即学生安全行为的修正与养成。

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的《小心“马路杀手”》一课中,安全小卫士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交通事故的突发性和危险性,帮助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为学生提供了四幅图供学习和判断,在安全小卫士这部分则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交通规则,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辨别一些正确的交通规则,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比赛猜猜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如红绿黄灯、斑马线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方式中学会知识,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

4、安全小提示(安全小贴士)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安全小博士或安全小卫士的补充或延续,大多是相关经验性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前部分的内容灵活处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讨论。

同样以《小心“马路杀手”》为例,在此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行进行一些提示和教育,考虑到生命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书面的认识,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或实际的活动中去观察、体验和感悟。

因此可以通过下午放学时,老师带领学生出校门,根据校外实际地形进行讲解交通规则,教育学生意识到马路上存在着交通安全的隐患,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如,看清红绿灯,行人要靠右行,以及不乘坐非法火三轮等交通工具。

这样,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身边的真实事例出发,学生对交通安全的意识就不仅仅只停留于书面,而是能真正从内心引起重视。

从而逐渐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三、“安全生活”教学建议1、教什么?意识:危险意识、规范行为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危险防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方法:公共场所遭遇火灾的自救方法、各种地点有效避震的方法、燃气泄露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安全用电方法、等等各种危险环境下的防范与自救方法。

技能:识别危险的能力、公共场所自我保护的能力、“见义巧为”、自我保护等技能。

2、怎样教?(1).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处理教材这门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

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

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只是典型案例。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甚至可以自己新编。

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替换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和阅历以及与他们心理发展相吻合。

比如,在教学《洪水和泥石流》一课时,对于城市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对这样的自然灾害大多数孩子缺少亲身的体验,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泥石流是什么,怎样形成的。

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洪水,洪水跟泥石流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对洪水和泥石流有一个初步印象,关键要让学生了解: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石沙等固体碎屑物,因而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结合当地的生活实际,告诉学生最近哪些地方遭遇洪水、泥石流灾害了,有些什么损失。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是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国家之一,而四川省又是水灾较为严重的地区。

对于远离江河的学生,暑假常常随父母外出旅游,到山区旅游也往往会遭遇泥石流。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掌握避险、逃生方法的重要性。

(2).要充分体现“活动教学”的特点《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它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和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