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20·营口)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最近,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正式收官结束。
在视频末尾,“多谢款待,下季再见”的弹幕刷了屏。
观众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这部片子的喜爱和留恋。
美食纪录片的火热,离不开舌尖上的欢愉,但持久的吸引力却不光靠挑动味蕾。
走胃又走心,成了爆款美食纪录片共同的圈粉因子。
A . “方式”是名词,“对”是介词,“喜爱和留恋”是并列短语。
B . 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最近,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正式收官。
”C . “走胃又走心,成了爆款美食纪录片共同的圈粉因子。
”这个句子中,“共同”是状语。
D . “美食纪录片的火热,离不开舌尖上的欢愉,但持久的吸引力却不光靠挑动味蕾。
”是转折复句。
2. (2分) (2017七上·扬州月考)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作者勾勒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表达了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思。
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B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又被誉为“诗仙”。
C .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D .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9八上·东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1)文中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阻遏(è)锐不可挡B . 歼(qiān)灭心潮彭湃C . 击溃(kuì)豪情万丈D . 一着(zháo)震耳欲聋(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遗嘱鼓励英姿B . 遗愿奖励雄姿C . 遗愿奖励英姿D . 遗嘱奖励英姿(3)文中①②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①追思与缅怀;②光荣与梦想;③决心与信念B . ①光荣与梦想;②决心与信念;③追思与缅怀C . ①追思与缅怀;②决心与信念;③光荣与梦想D . ①光荣与梦想;②追思与缅怀;③决心与信念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使至塞上》课文内容填空。
(1) 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 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的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5. (1分)(2019·杭州) 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6. (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获如潮好评,节目当中的歌曲在多个音乐平台上高居榜首。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希望更多的经典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国政委员、中国音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民和全民”的提案。
郑晓龙、奚美娟,巩汉林、戚建波等重政协委员也都大力支持。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也大力点赞节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及《经典咏流传》时解读了“咏”字。
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希望经典能够永远流传。
看完节目后,陈宝生力赞节目是央视打造的一个品牌,教育部能为《经典咏流传》一炮打响提供一点支持,参与到里面贡献一点力量、感到高兴,希望节目里的诸多经典诗歌能进入校园,成为大课间啦啦操的配乐,成为学生们平时随口道来、张口就唱的作品。
(1)将上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2)为有力推动传統文化教育的发展,学校举办了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3)请你作为中学生代表,请对《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走进校园的提案,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设。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7. (3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下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 .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 .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
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D . 《长征》是王树增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以长征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居住在草地里的A,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
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它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A的住所。
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
……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它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
上文选自名著《________》,划线处的A是指________(填昆虫名)。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B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上文语段节选自《________》,文中的B是________(人名)。
六、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①“人家说了再做。
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偿”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
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下列“说”的意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2)第⑦段和第⑧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3)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9. (8分)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①________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家训在中国源远流长。
据《史记》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以自身经历来告诫他为人为官的准则。
从此,周公训子便成为一段中国家训文化中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③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训,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等等。
它们感召来者,②________后人。
④近年来,随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凝聚祖先智慧的家训,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
以吴越钱氏为例,近年已经恢复了祭祖时恭诵《钱氏家训》的仪式。
为了便于今人记诵,古老的《钱氏家训》采用了新的形式,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章。
个人章强调“【甲】”;家庭章强调“【乙】”;社会章强调“【丙】”;国家章强调“【丁】”。
⑤在今天,那些千古流传、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家训已经远远超出了“家”的范畴,成为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
(1)对文中划线字读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感召(zhāo)“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横”B . 感召(zhào)“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斜钩”C . 感召(zhāo)“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斜钩”D . 感召(zhào)“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横”(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置业滋养B . 治业滋养C . 置业滋润D . 治业滋润(3)下列词语中的“就”与“就封”一词中的“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就业B . 持就火炀之C . 功成名就D . 瞬息可就(4)依据文段,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②“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③“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④“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A . ②①③④B . ②③①④C . ③①②④D . ③②①④(5)《钱氏家训》中,“家庭章”和下列《论语》中内容一致的一项是()A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