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科版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案

浙科版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案

小结: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
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 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请学生阅读课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提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其试验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豌豆。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所
以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纯种,因为豌豆的相对性状多,便于观
1.相对性状的概念
察。)
女口:豌豆的咼茎性状和矮茎
放投影片:豌豆花示意图。
性状
讲述: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这是因为花在未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二书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人物介绍
孟德尔一一豌豆杂交实验
第一课时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过基因的概念,并且知道生物的性 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亲代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 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和研究基因在遗传中是如何传递的。即 遗传的基本规律。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是由孟德尔通过杂交试验发现的。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 来。)
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 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 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 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 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 有787株是高 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请同学
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所以,豌豆
杂交也须人工进行异花传粉。所以选择豌豆作材料是孟德尔
成功的一个原因。
提问:什么是相对性状?
(回答:一种生物的冋一种性状的不冋表现类型。)
(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
放投影片: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教师简要介绍)

讲述:孟德尔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都能够稳定地遗传
F2圆粒皱粒
每一对性状分别进行研究。
54741850
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 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 用Fi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 有矮茎。
们注意这个比例。
提问: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请一位 同学上黑板书写纯种圆粒豌豆和纯种皱粒豌豆杂交示意图。
讲述:孟德尔统计出子二代圆粒豌豆5474粒,皱粒
豌豆1850粒,有趣的是数量比也接近3:1。
请学生看书: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P21
表6—2o
提问:该杂交试验结果说明什么?
(答: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 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787277
3:1
学习中将接触到。
提问: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品种的豌豆
之间冋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如何进行杂交试验,才能便于
研究和分析呢?
(答:略。)
P圆粒X皱粒
请学生看书:图614,自然状态下的豌豆是严格的
自花传粉,要进行杂交试验,如何进行异花传粉。
Fi圆粒
(简要介绍传粉过程)
讲述:孟德尔为了便于分析试验结果,他首先只是对
给后代,且这些怪状易于区分, 试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P咼茎X矮茎
这就是孟德尔的试验成功的又一个原因。
提问:冋学们说说,人体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Fi咼茎
(答: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讲述: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仅仅适用于豌豆,对大多
F2咼茎矮茎
数生物的遗传现象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在我们后面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学用具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挂图。。塑料筒2个,四色小球各10个。豌
豆花、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减数分裂等的投影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