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模块2 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模块2 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4)整合的策略 2)双向通信方面: 书信交流或函授 电话辅导 计算机通信 由辅导教师或计算机进行作业批改 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和计算机会议 提供自愿和规定的研讨会、周末会议或住校的暑假 学校。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
(1)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的起源:杜威的“以儿童为中 心”的观念。
他们思维开放,心无疑惑,常常对新鲜事物 产生热情,他们的理念是“任何事情我都要 尝试一次”。他们倾向于先行动,事后再考 虑结果。他们乐群,愿与他人交往,但在此 过程中,他们试图使自己成为所有活动的中 心。 他们常常很冷静,善于分析,致力于理性 的客观而不是任何主观的或含糊的事情, 他们对待问题的方法一贯富有逻辑性,这 就是他们的思维定势,而且他们坚决拒绝 一切与此不相适应的事情。他们喜欢将确 定性最大化,而且对主观判断、横向思维 以及任何轻率的事情感到不安。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四)成人学习理论
(1)成人学习的特点 学习自主性强
个体生活经验对学习活动具有较大影响
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 问题为中心或任务为中心的学习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2)成人学习风格(Kolb, 1984) 行动型(Activist) 理论型(Theorist)
深思型(Reflector)
他们喜欢在做出任何结论前充分思考,他们 所考虑的是缜密地收集和分析经历及活动的 相关资料,因此他们倾向于尽量推延做出确 定结论的时间。他们的理念是谨慎。他们这 类人深思熟虑,并且喜欢在行动之前考虑到 所有可能的角度及牵连的问题。
试验型(Pragmatist)
渴望尝试新的想法、理论及技术以证明它 们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他们积极地探寻新 的想法,而且尽早试验它们的应用。他们 喜欢与事物打交道,并且对吸引他们的想 法反应敏捷且充满信心。他们常常对翻来 覆去的和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讨论感到急 燥。他们基本上很实际,脚踏实地,喜欢 做实用的决定并解决问题。
学习活动 :请仔细阅读“法国国家远程教育 中心实践”一文(P107),思考其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二) “工业化”理论
彼得斯提出远程教育与工业化生产的相似点: 劳动分工 机械化 生产线模式 批量生产、规模效益 标准化 规划和筹备 职能的转变 集中化和中心化 合理化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这在远程 教育中必须人为地重新整合创造出来。远程教育系统跨越 时空重新构建教—学相互作用。使学习材料同学习行为紧 密结合是这个重建过程的核心。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的理论
(2)基更提出的三个假设 教与学的分离,削弱了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而 这会导致学生中途退学。 教与学的分离,削弱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而 这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果的质量。 教与学的分离,使远程教育像其它非传统教育形式一样, 从中获得的学位证书和毕业文凭不能在学术上得到充分 承认。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2)教与学的分离和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远程教与学的重组和整合 • 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 学习支持服务的构建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3)远程学习圈理论 我国学者丁兴富提出的远程学习圈理论是对构建以学生为 中心的远程学习理论的一种尝试。其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 中心的思想。
远程教育比起传统教育在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和大众化方面具有 很大的优势。远程教育突破了课堂教育的时空局限,这一本质 使得那些被排除在传统课堂教育之外的学习者获得了接受教育 的机会。
远程教育有哪些局限?
2.3 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
(一)开放教育
“开放学习”是开放教育最本质的属性,开放教育的根本目标 是向人们提供“开放学习”的机会。
提供双向通信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从对话中受益 (以此与教育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
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结果人 们通常不在集体中而是作为个人在自学,为了教学的目的 或社会性需要,有可能召开必要的会议。
2.1 远程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狭义: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 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 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 构组织的教育总称。 (丁兴富,2002) 远程教育的特征和属性为: 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 建立在对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 基础上 由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实施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师和学生通过双 向通信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联系、交互和整合。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的理论
(3)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整合的重点和难点
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过程; 将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难 点。
整合的策略和原则
基更:学习材料不论是否为印刷品,都应该设计尽可能多的具有人际 交流的特征;当课程开发出来后,教学活动的重新整合要通过各种双 向通信来实现。 霍姆伯格: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
模块2 远程义与本质
(一)远程教育的定义和本质
早在1967年就有学者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定义,之后很多远 程教育学者基于各自的远程教育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与提炼, 对远程教育进行了不尽相同的描述性定义。
2.1 远程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学者 定义 主要特征(基更, 1997)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2)教与学的分离和以学生为中心 远程教学中教与学行为的主要体现 • 教的行为主要体现在创作开发以课程材料为核心 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习支持服务中远程教育机 构代表所提供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行为。 • 学的行为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基于教师提供的学习 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 教的行为是为学的行为的顺利发生和有效达标而 进行的准备和创造前提条件。
西沃特:持续关注理论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4)整合的策略 1)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方面 尽可能采用易读的书写风格 学生参与解决问题 精心设计内容结构 自测问题 教学目标 阅读材料中插入问题 提供答案示范 精心做好排版,图表和美工设计 在印刷教材、视听材料、录像和计算机教学包以及实 验箱的设计中,尽可能模拟课堂讲授和辅导以及实验 室教学的交互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分离 教育组织的计划
2.1 远程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1980年,基更(Keegn)归纳了远程教育的6个基本特征: 教师与学生分离 教育组织的影响 应用技术媒体
双向通信机制
可能有面授交流的机会 教育的工业化形态
2.1 远程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1986年,基更重新整理了远程教育的定义: 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以 此区别于传统面授教育) 教育组织通过规划和准备学习资料以及向学生提供支持帮 助服务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和自教计划 相区别) 应用各类技术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 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并以此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杜威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 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 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1)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学,即教师教的行为 目标只有通过学生学的行为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其教学特 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 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 行教学。
穆尔 (Moore)
• •
教师与学生的分离 使用媒体技术
术语“远程教育”包括所有层次的各种学习形式。在这些 霍姆伯格 形式中,学生与教师并不在同一教室或住在同一楼内,因 (Holmberg) 而学生不处于教师连续监督管理之下,但是他们仍然从教 学组织的计划、指导和教诲中受益(霍姆伯格,1977)
• •
(1)开放学习的特征
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校为中心
开放学习应用多种多样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努力排除对学习的种种障碍,特别是传统教育和培养课 程固有的障碍
2.3 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
(一)开放教育
(2)开放教育的特征 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开放各种机会和资源,取消任何 特权 管理上具有满足各类学生各种需要的无限适应性
开放教育
对学生没有任 何限制,开放 各种机会和资 源,取消任何 特权 管理上具有满 足各类学生各 种需要的无限 适应性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的理论
(1)为什么需要整合? 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远程教育自身如何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情形下重建教与学 的关系。
教与学再度整合的理论(基更,1986)
2.4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二)“工业化”理论
该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远程教育的工业化模式为远程教育提供了符合工业 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模式 工业化理论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具有效率的管理和组 织模式参考 工业化模式提供了更具有规模效益的远程教育模式, 使远程教育拥有了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成本效益 其所主张的远程教育技术、机械特征揭示了远程教 育系统的关键特征
使用技术媒体 处在远距离的大规 模的学生 教的过程工业化
彼得斯 (Peters)
远程教学/远程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 • 通过劳动分工与组织原则的应用以及技术媒体的广泛应用 • 而合理化。特别是复制高质量教学材料的目的,是使在同 一时间在学生们生活的地方教导大量学生成为可能。这是 • 一种教与学的工业化形式(彼得斯,1973) 远程教学可以定义成教学方法大全。在这个教学方法大家 庭中,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是分开实施的,也包括有学生 在场进行接触的情况。结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必须 通过印刷的、电子的、机械的或其他手段来促进(穆尔,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