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险知识竞赛

探险知识竞赛

授课日期:2012 年 5 月18日总课时:4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探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掌握一定的探险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探险家的故事”“探险辩论”“探险招聘”等口语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表现的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以“探险活动之我见”为话题,多角度地畅写探险,认识探险,寻找探险的乐趣,培养探险精神,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活动重点:1、寻找恰当的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对搜集来的探险资料进行筛选、梳理。

指导学生搜集并整理古今中外探险家的典型故事及有关人类探险活动的图片、光盘、录像资料、与探险活动有关的知识。

(地理、气象、人文发展等。

)2、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探险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素养,理解探险精神。

◆活动准备:1、制定此次小组活动的方案。

(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表、活动方式)。

2、读关于探险家故事的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为讲探险家的故事作准备。

3、成立正反两个辩论队,各选出主辩一名,其余同学都为副辩,再各选出一人为主持人,各自查找资料,作好辩论准备。

4、成立挑战荒岛、荒山、荒漠、荒原四个模拟招聘组,每组组长一名,负责选择招聘地点、画出招聘广告画,写出招聘广告语以及设计各种问题,以便针对应聘方提问;各组分别委派一名记者,采访该组招聘情况,记者自愿参加,记者所提问题记者自己准备。

为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作准备。

民主推选,成立由学生组成的最佳活动成果评议委员会◆活动方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设场导入主持人:从古到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险家,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扇紧闭的门窗,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秘密。

这些探险家中,外国的有哥伦布、麦哲伦、斯文赫定、南森、阿蒙森、斯科特等,中国的有张骞、郑和、徐霞客、尧茂书、余纯顺等。

他们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

下面,让我们一起透过探险家们的故事来漫话探险。

一、探险故事,你说我说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探险故事,知道很多探险家乐于进取,乐于挑战自然和自我的轶闻趣事吧。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畅开心怀说探险,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评委打分〕☆余纯顺徒步走中国(郑石平) 6月中旬,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走了整整8年的徒步探险家余纯顺,在穿越素有“死亡地带”之称的罗布泊时,突发急病而死,噩耗传出,使得无数关心、钦佩他的人们扼腕长叹。

☆漂流长江第一人(郭正刚) 在长江源头起伏险峻的通天河峡谷中,千万年来的寂静被一阵激越昂扬的四川号子打破了。

“嘿哟、嘿哟嘿哟,嘿;嘿哟、嘿哟嘿哟,嘿……”从长江上游冲下一只红色橡皮船,船的两舷闪着五个金灿灿的大字“龙的传人号”。

一个身穿红色救生服的青年,手操双桨,严峻的目光注视着前面的激流,镇定自若地驾驭着橡皮船,在奔腾咆哮的江水中左突右奔,飞流直下。

两岸峡谷的回声,呼应着高昂、苍劲的号子,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弗朗西斯·德雷克(约1543年~1596年)是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英国海员。

1577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委派他进行一次经由南美洲抵达南太平洋的航行。

于是他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然后横渡大西洋,于1578年春到达巴西。

接着他沿南美洲海岸南下。

德雷克终于发现了将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和南极洲隔开的航道。

现在这条航道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约翰·汉宁·斯皮克(1827年~1864年)是一名英国陆军军官,曾在印度服役。

1857年,他和理查德·伯顿(1821年~1890年)一起去寻找被“白尼罗河”的尼罗河西支的源头。

☆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约1475年~1519年)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探测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之后,接着便是征服那片土地和移民定居。

属早期的西班牙定居者。

1511年,他第一次横越了大西洋。

二、探险知识,小组竞赛主持人:同学们,我们在野外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有时还会陷入不堪的境地,这时,我们可就要用上一些探险自救的知识,那么你会野外求救吗?你会辨别方向吗?你会看云识天气吗?下面让我们进入探险知识,小组竞赛活动中,让我们进一步掌握必备的探险知识。

(题目附后)〔评委打分〕三、探险辩论,认识探险主持人:有人说,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有人说,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去探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有人说,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

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探险的?下面就让我们辩一辩探险。

下面我们有请正方代表……坐在左边下面我们有请反方代表……坐在右边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探险利大于弊反方:探险弊大于利(推崇探险)(反对探险)辩论的程序是:双方主辩陈述观点——自由辩论——双方主辩总结观点主持人小结:探险的是是非非,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类从参天大树的雨林地带走进摩天大楼的商业时代,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开拓创新的探险精神。

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精神,奋斗的信心。

四、探险招聘,学会生存主持人:我们通过讲故事,辩是非,对探险这项挑战自我、与自然对话的活动越来越神往,可探险除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外,同时还必须要有必备的探险知识和基本的生存技能。

这不,学校准备在今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前往挑战。

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

到时候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怎么样,何不让我们去试一下?现在,请你挑选其中一种险地挑战,先模拟说服自己的家人(解决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挑战的问题),然后积极报名,参加招聘小组的模拟面试。

(探险前你将作哪些准备,打算如何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探险时如何应对。

)评委:根据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的表现和处理复杂困境的机智、魄力、能力等,评出“最佳挑战者”。

五、探险游戏,体验探险主持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探险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难阻挡下面,让我们勇敢地跨出这一步,我们来进行探险游戏,体验游戏。

下面我们先请南极(荒岛、漂流)探险小队表演,在游戏结束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评委打分〕六、探险收获,拓展延伸1、探险收获: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经历了这一番探险活动后有什么收获呢?(可谈对探险的认识,查找运用资料的经验,合作探究的乐趣等)主持人小结:每个人心中都有探险的激情,我们每时每刻都幻想着去野外探险,可探险并不是冒险,不是作无谓的牺牲,而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对自然和自我的挑战,是有备而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探险中获得乐趣。

2、拓展延伸:①请以你“探险活动之我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可写自己的一次探险经历,如《我的一次历险经历》、《小岛历险记》;可写对某探险家的评价,如《小议郑和下西洋》、《斯科特一行值不值》;也可写对人类探险活动是非功过的评述,如《探险的功过》、《推崇(反对)探险》等。

②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编写《野外生存技巧》小册子。

(武原镇中学陆海峰)附:1、野外求救方法当自己和队伍出现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救助才能脱险时,应懂得基本的求救、呼救方法。

放烟火:燃放烟火是最常见的求救方法。

白天用烟,即在燃火上放一些橡胶片、生树叶、苔藓、蕨类植物等,可以生成燃烟,以便通知外界。

夜晚用火应在开阔地上,向可能的居民区方向点三堆明火,用火光传达求救信号。

光信号:白天用镜子借助阳光,向可能的居民区或空中的救援飞机反射间断的光信号,光信号可传16公里之远。

方法是将一只手指瞄准应传达的地方,另一只手持反光镜调整反射的阳光,并逐渐将反射光射向瞄准的指向即可。

夜晚用手电筒,向求救方向不间断的发射求救信号。

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是SOS,即三长三短,不断地循环。

现代求救方法:随着时代的展,各种现代求救设备逐渐普及,如信标机、无线电通讯机、卫星电话等设备,如果有条件可以逐步配备这些现代设备。

2、看云识天气山上出现伞云、吊云,表示一天内会下雨,如放大镜园盘状,浮现在天空,表示数小时后会吹起强大的风太阳周围有昙,呈现沙漠糊状,表示半天后,天气转坏早晨出现火红般的云,表示会下雨。

傍晚出现,则会天晴卷云:呈条纹状。

天空出现卷云,表示低气压接近,半天或一天后将会下雨层云:又称雾云。

夏天早晨,山麓的层云,逐渐上升,消失不见,表示天气将转好卷层云:是薄云的一种。

常在太阳、月亮周围形成昙。

半天后,可能会下雨积云:成绵花状。

此云出现,天气不会很快转坏。

夏天最常见此种云卷积云:呈鱼鳞状。

半天后,就会下雨高积云:成绵羊毛状。

由西往东移,天气将变坏;由东往西移,天气将转好高层云:又积雨云、雷云。

多半云彩出现前先出现高层云乱层云:朦胧月夜,天空出现阴沈的乱层云,表示数小时后会下雨积乱云:冬天下雨就是此云所致。

不过下雨时间很短,还会电闪、雷鸣3、方向的辨别野外旅行必须学会辨别方向,我们都知道指南针的指向功能,下面介绍其他的野外辨向方法:等高线:将地理海拔高度相同、相近的点,用线条人为的连接起来的线条,就是等高线。

一般等高线的高度差都是相等的,视地图的比例大小而定,一般在50-200米之间。

通过察看等高线的分布及密疏等可以想象出大致的地形。

等高线的色块是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出现颜色的变化,海拔上升以浅棕色,深棕色到深褐色不断变化,有常年积雪的即出现白色(边有虚线)而海拔下降到一定程度常用绿色标注,不要以为那是树林或绿洲。

如果是封闭并成一圈一圈的等高线,说明这是山峰或是洼地、漏斗地貌;如果等高线变密并合并在一起,即是陡崖、绝壁;如果等高线疏缓,说明地形是缓坡或平地;如果等高线出现丫字形就是山涧水沟。

地图方向:绝大多数地区的地图其方向都是图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认清这点很重要,这是计划活动行程所需要弄清的问题。

图例:所有的地图都有一些符号、线条等来表达某种地理地形的类型。

如公路、湖泊、草原、河流、村镇、山峰等等。

一般的地图上都有图例的说明。

观察天象:观察天象最为常见的就是观察北极星,夜晚,在月暗星明的夜空下,我们总会找到形似勺子的北斗星座,在那勺端七倍距离处有一颗明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它的正下方就是正北方,顺时针即是东,南,西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