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协视察组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政协视察组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政协视察组185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XXX号文件精神,XXX政协组织驻泉的省、州、市政协委员组成两个视察组,分别前往道坪镇、高坪镇、地松镇、黄丝镇、藜山乡、陆坪镇6个农业重点乡镇,对“185”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道坪镇:办示范点4个。

其中,气坪村翁初300亩辣椒、冷凉蔬菜示范基地,采取能人带头的方式,以“基地+农户”模式组织生产经营,实现了亩收入5000元以上,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1000亩。

该基地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领办,以租赁形式实现土地流转,将89户农民的土地向经营能手集中。

领办人与重庆蔬菜经销公司建立了信用关系,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组织农户生产辣椒、蔬菜销往重庆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藜山乡:办示范点6个。

重点打造罗坳村:玉家山(辣椒-白菜-甘蓝)一熟辣椒亩产5000斤,产值4000元、二熟白菜亩产3000斤,产值2400元、三熟甘蓝亩产5000斤,产值4000元,一年可实现亩产值10400元;
白岩脚(烤烟-蔬菜-蔬菜),一熟烤烟亩产300斤,产值2450元、二熟蔬菜亩产6000斤,产值5000元、三熟蔬菜亩产4000斤,产值3000元,全年可实现亩产值万元以上。

新桥营村:蛋鸡养殖场投资220万元饲养优质“罗曼粉”和“罗曼褐”蛋鸡5.3万羽,预计年产鲜蛋700余吨,产值490余万元,年利润230万元左右;
杨家蹬林下养禽(果+禽)300亩,年亩产鲜果2500斤,
产值2500元、鸡放养100只,产值3500元,可实现产值5000元以上。

陆坪镇:办示范点5个。

其中依托现有牛滚凼2000亩有机生态茶园,采取政府补助形式,新增茶叶种植500余亩,在茶园周边及新栽种的茶地内连片种植三季蔬菜500亩,亩产值5000元。

利用浪波河烤烟育苗大棚和生猪养殖场的资源,建设年出栏500头的养猪场1个,同时以养猪的粪便为肥料,在大棚内发展“烤烟-蔬菜-蔬菜”循环种植,以大棚为中心,周边发展“水稻-蔬菜-蔬菜”种植500亩,平均亩产值达8000元。

地松镇:办示范点4个。

其中烂泥箐800亩农牧基地,由村干部领办,按照观光园的办点宗旨,将坡地开发为梯土,采取“种草养殖+经济作物+经果茶林”的复合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20XX 年上半年,烂泥箐基地种植西瓜500亩,亩产1500公斤,实现产值13万元,出栏羊93只,实现产值5.6万元,现存栏羊170只。

该基地已经初具规模,管理模式有了新的改变,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丝镇:办示范点4个。

主要实施黄丝村江边大棚果蔬—食用菌种植10000元田500亩;
黄丝村大营顶烤烟—辣椒种植8000元田500亩;
鱼酉村大坪烤烟—大蒜种植8000元田300亩;
安谷村可龙玉米—红蒜种植5000元田300亩。

高坪镇:办示范点4个。

其中杜哥风味食品加工厂,由村集体领办,加工辣椒系列和其他风味食品,产品已进入恒源超市销售。

该厂年加工能力为600吨,可带动生产基地250亩,现还处于生产初期,
初步发挥了带动农民生产致富的作用。

去年组织辣椒外销300吨,加工50吨。

由于该项目支撑,在集中加工的时候,可容纳100人左右的农民就地做工增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任常务副组长,乡镇副科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畜牧中心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185”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统一实施和调度。

实行副科领导承包责任制,分管领导牵头承包,农口部门包点实施,将“185”示范点工程责任分解到人。

二是镇村联动,齐抓共管。

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项目所在村配合,形成乡镇、村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示范点的建设规划,引导群众按规划进行项目实施和提供技术指导;
乡镇水利站负责示范点水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所在村负责做好群众宣传工作等。

三是统筹兼顾,确保投入。

将“185”工程建设与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抓实常规农业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与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源,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强化培训,技术支撑。

积极争取各部门项目扶持,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教的方式,组织种植能手、农民技术员、产销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种植技术。

并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和农经网等
资源,建立健镇、村、组技术推广网络,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村村配备农技人员,组组培育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经常性农业技术培训和个性化现场指导培训。

五是因地制宜,科学实施。

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各个村自身的地理、资金、基础设施等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科学选址。

将工程实施与创办农业科技示范点、秋冬种等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主要以“蔬菜—水稻—蔬菜、蔬菜—辣椒—蔬菜、烤烟—蔬菜—蔬菜、蔬菜—玉米—蔬菜、优质蔬菜—礼品水果—食用菌”等高效种植模式,做大做强蔬菜、烤烟、辣椒、食用菌等市内优势产业。

六是创新特色,引资领办。

在实施“185”工程建设中,加大土地流转,积极引进资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公司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市场,联结农户,实行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采取“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销订单化、产品品牌化、耕作机械化、灌溉现代化”一条龙生产,发展高效农业。

三、困难问题
总的来看,6个乡镇所办示范点,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有些乡镇由于地处边远,多为深山区,耕地比较分散,好田好土不集中,连片示范受到限制,气候条件对经济作物多季多熟安排不利,实现集约化种植的程度不高。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没有项目支持,或者项目支持的数量规模不够,企业、能人独自办点,带动少,群众受益不多,难以形成规
模化效益。

三是虽经宣传发动,有些示范点的投资投劳较大却效益甚微,群众积极性仍然不高,主动性较差,依然存在“观望”和“等靠要”思想。

四是没有大的农业开发商有意来投资,龙头带动泛力,农业鲜活商品销售不畅,影响了“185”示范成效和推广带动。

四、意见建议
一是有些镇及相关村的干部,都感到政府急而老百姓不急。

因为除部分点能做出实效外,还有部分点没有企业和能人带动,靠政府发动,又不能给群众“定心丸”式的保证,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渠道作用,走企业、能人牵头,市场动作,政府引导和扶持、服务的路子才能真正将“185”工程办成带民致富的工程。

因此建议:在办示范点、建基地的同时,各级的工作重心要尽快转移到扶持、培养产生带头上来,引导组建有能人带动的农村经济组织,促进土地流转向产生能手集中,转变组织农民生产的方式。

二是领导干部办点,能够找得项目,筹得到资金,此项措施是一条成功的经验。

有些点取得实效,与此密不可分。

但点多分散,各成一体,规模不大,责任人多,不一定都能发挥好作用,有些点上项目不多,资金扶持少,要做出成效比较困难。

因此建议:办点按项目类型来划分,比如“蔬菜生产基地”、“种养基地”、“农产品加工项目示范”、“乡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和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

征对某个方面示范的需要,确定市级某个领导干部担任该方面的办点责任领导,基地办在条件适合的各乡镇,同类示范点在市级是一个项目,在乡镇则是分项目,市级由一个责任领导主要负责,便于统
筹安排和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分项目责任人由乡镇领导担任。

三是示范点是引导农民的参照实物,要从土地上生产出“185”工程要求的产值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前提。

但许多示范点上的扶持项目较少,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不足,乡镇财力也十分有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

在这方面,“基层办点、上级扶持”的方法很好。

因此建议:1.进一步调动市直相关部门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力争获得更大的支持;
2.由市级牵头进行农业生产经营项目的招商,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3.协调关系,争取扶持,将市内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探索一体化经营路子,与“185”工程示范基地建立供销关系,将市内农业生产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促进示范工作,带动全市农业产业新跨越。

四是另外几点建议:1.“185”工程要逐步、稳妥推进;
2.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正确引导群众树立风险意识;
3.成立一些相关的农业协会,进行技术指导、牵线达桥;
4.土地流转要因项目而异、因地制宜;
5.乡镇要抓住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契机,做好农业产业布局,主动对接上面,争取项目;
6.遵循市场规律,面向市场选准主导产业,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