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分析
(二)股市的内在波动性
1.过度投机的存在(乐队车效应) 2.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3.市场的操纵行为
(三)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
1.债权债务关系(关联交易)
2. 结算联系
3. 持股联系(日本的主银行制度) 4. 国际贸易联系(利润的三个部分) 5. 国际金融联系 6. 心理上的联系
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演变
不同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关联性 戈登模型(Golden Model)揭示了股票价格、预期基期股息、 贴现率和股息固定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p=D/(i-g) 戈登模型中的贴现率i应包括两部分,其一是货币市场利率r, 其二是股票的风险报酬率 i’ ,即 i=r+i’ ,故戈登模型可进一步 改写为如下公式: '
1.海曼· 明斯基和金德尔伯格的周期性假说 —基于经济繁荣与萧条长波理论 ①三类企业: A.抵补性的借款企业:根据未来现金流作抵补性融资. B.投机性的借款企业:根据未来资金丰缺程度和时间 确定贷款.
C.庞氏企业:用于投资回收期很长的项目的贷款.
②商业银行和相关贷款者的内在特性使得 他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 A 代际遗忘 B 竞争压力 ③经济不断发展会产生一种导致金融危机 的内在机制 ,这种内在机制与经济的发 展密切相关。
p D /(r i g )
• 利率平价理论揭示了开放经济下一国货币市场利率与汇率之 间的关系,用公式可表示为:
r = r* + f
• 其中:r为本国货币市场利率;r*为外国货币市场利率;f为 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预期贬值率。
p D /(r * f i ' g )
• 该公式表明股票市场价格与本国货币预期贬值率成反向关系, 即本国股票价格指数与本币币值走向成同向关系。也就是说, 一国货币预期贬值往往会导致该国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下降。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诸国汇价、股指一 齐下跌即是明显例证。
(二) 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1)银行业参与证券经营 (2)银行业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 (3)金融机构同质化削弱中央银行货币控制能力. (三) 金融机构准入自由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1)放宽本国金融机构开业限制 (2)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准入 这两方面导致银行竞争加剧,降低了银行特许权价 值.
2.弗里得曼的货币主义解释 认为金融动荡的基础在于货币政策 3.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解释 安全边界:在银行收取的利息之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 的 “ 边界”,它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 ①经济发展使银行赋予借款人正面信用记录的权重提 高,相应地降低了安全边界。 ②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越来越多地印证投资收益甚至 超过预期,使借款人对自己的投资决定充满信心,安全边 界也在不断降低。
(四) 资本自由流动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1)近20年金融危机多与国际资本在各国之间的流动有关. 如:东南亚货币危机(联系汇率制) (2)资本自由流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冲击程度不同.
(五)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1)金融自由化不能解决金融压抑所导致的成堆问题. (2)金融自由化使金融效率提高,但带来金融脆弱性的增 强,又使金融效率下降.
2007年CPI增长率(%)
日期 2008.1. 2007.12. 2007.11. 2007.10. 2007.9. 2007.8. 2007.7. 2007.6. 2007.5. 2007.4. 全国 7.1 6.5 6.9 6.5 6.2 6.5 5.6 4.4 3.4 3.0 城市 6.8 6.2 6.6 6.1 5.8 6.2 5.3 4.1 3.1 2.9 农村 7.7 7.3 7.6 7.2 7.1 7.2 6.3 5.0 3.9 3.4
一.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P23)
(二)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区别
(三)金融危机的类型: (1)银行业危机 (3)保险危机 (5)债务危机 (2)股市危机 (4)货币危机 (6)全面金融危机
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一)利率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1.利率自由化的阶段性风险 ①利率自由化后利率水平显著升高危及金融稳定 A.逆向选择效应 B.风险激励效应 ②利率自由化后,长期在利率管制环境下的商业银行 来不及发展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 2.利率自由化的恒久性风险(利率风险)
一. 三. 五. 七. 九.
战略化 全面化 信息化 动态化 全球化
二. 四. 六. 八. 十.
制度化 模型化 产品举例说明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2.你认为衡量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可用哪些指 标?为什么? 3.以法国兴业银行为例,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 并提出控制和化解该类风险的对策.
三.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一)金融全球化的概念(P27) (二)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加重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 (三)金融全球化使金融风险管理越来越迫切. (1)缺乏国际性的有效监督管理 (2)国际资本投机 (3)使国内国际金融市场连成一体,容易形成世界性的 金融风险.
第三节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分析
1. 信息不对称性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决定了 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脆弱性 2.金融机构优势发挥的两个前提:
A. 储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
B. 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的 3. “囚徒困境”使挤兑具有爆发性发生的可能.
二.金融机构的内在波动性理论
(一)汇率的内在波动性
Chapter 2
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分析
内容简介
§1.1 §1.2 §1.3 金融风险内在生成机理 金融风险的演变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金融风险内在生成机理
一.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一)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假说的提出
金融内在脆弱性:指私人信贷创造机构,特别 是商业银行和相关贷款者固有的经历周期性危机 和破产的倾向。 关于其产生的原因,有三种有影响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