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 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 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 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 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 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 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 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 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 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 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 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 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 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3)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4)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 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 动作结构:动作的各成分趋于精确,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 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4) 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11.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1) 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3) 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4) 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

1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3.示范的作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在实际的动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l4 .教师示范要做到:(1) 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2) 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3) 示范动作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

15.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

这里的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16.练习的分类:(1)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可分为整体练习和局部练习;(2) 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可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3) 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可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

17.练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18.反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一步加工的信息,是动作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

且在练习过后要给学生留出加工反馈信息的实践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加工。

反馈可来自两方面,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在学生技能学习中给予反馈要注意反馈的方式、反馈的内容和反馈的频率。

19.动觉训练要注意:(1) 减少对视觉的依赖;(2) 采用分解法,让学生练习分解的个别动作;(3) 利用各种辅助手段或辅助器械让学生体验伴随动作的运动感觉线索。

20.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21.加里培林的五阶段论:(1) 活动定向阶段;(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 有声言语活动阶段;(4)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2.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1) 原型定向;(2) 原型操作;(3) 原型内化。

23.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运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教师应注意:(1) 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2) 让学生了解围绕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3)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4.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教师应注意:(1) 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 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3) 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4) 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25.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教师应注意:(1) 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2) 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3) 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4) 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26. 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从心智活动的方式看,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从心智活动的调节看,心智活动已经不需要意识的过多控制就能自动进行;(3)从心智活动的品质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等都大为增强。

27•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实战演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A •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B •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D •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A •原型启发B •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7.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11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 •挫折现象C •高原现象D •低谷现象12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_A •具有观念性B.具有内潜行C.具有简缩性D •具有整体性1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 .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 .操作的熟练14.()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A .认识技能B .动作技能C .知识迁移D .思维15 •依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技能的种类有()。

A .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 .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D .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16•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19•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A .操作定向B .操作模仿C .操作整合D .操作熟练20.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A .操作技能B .心智技能C.应用技能D.学习技能21. 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 .心智技能C .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22. 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A .心理练习B .整体练习C .区组练习D .分配练习23. 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

A .心智技能B.演讲技能C.驾驶技能D .操作技能24. 操作动作符合规范要求,符合动作原理。

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标准。

这是指操作动作的(°。

A .合法性B .客观性C.适应性D .精确性25. 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A .外显性B .客观性C.展开性D .观念性26. 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 .讲解B .观察C.示范D .练习27. 在原型内化阶段,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言语的(°。

A .动作效应上B.动作本身C .对动作的认知D .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28. 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

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

A .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B .学习应循序渐进C.防止过早出现疲劳D .先要有准备动作29.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 .集中与分散练习B .整体与部分练习C .模拟与实际练习D .过分与适度练习30. 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 .言语指导B .示范C.练习D .反馈31. 在演示加法运算时,使学生知道这种运算的目的就是求几个数量的和:知道运算的客体就是事物的数量;知道运算的操作程序(步骤次序)及方法(运算的方式)。

按照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阶段理论,这属于(°。

A .动作的定向阶段B .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 D .内部言语动作阶段32. 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A .外显性B .客观性C.展开性D .观念性33.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 .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 .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 .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 .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34.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