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全章教案(华师大版)[1]复习过程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全章教案(华师大版)[1]复习过程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全章教案(华师大版)[1]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1.1生活中轴对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欣赏,了解轴对称、对称轴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能够设计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说出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通过实例欣赏得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许多物体都具有对称美。

自古以来,对称的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且真实的。

山倒映在水中,这是令人难忘的对称景象。

我们每天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把自己的手掌盖在镜子上,镜子中的手和你的手就完全重合在一起了,这其实就是奇妙的数学现象——对称的体现。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

二、新授(一)轴对称图形1、学生举例: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并画出草图。

2、学生实验: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看看展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3、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折痕所在的直线与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4、师总结: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5、注意几点:1)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具有特殊形状。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有的轴对称图形并非只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它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6、做一做:用一张半透明的纸描出下列图形: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对折,用直尺画出折痕,看看这颗星有多少条对称轴。

(二)轴对称12、讨论:什么情况下这两个图形完全重合?这两个图形的位置有什么特殊性?3、学生总结:“轴对称”不但要求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且要求这两个图形的位置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性就体现在沿某条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4、总结讨论结果,得出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翻过去后,如果能够与另一条直线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5、学以致用,试一试:在纸上滴几滴墨水,把纸张对折,随手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否关于折痕对称?对称轴是什么? (三)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四、学以致用:课堂练习1、下面十个英文字母A 、E 、F 、G 、H 、K 、M 、N 、O 、R 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汉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1)美 (2)善 (3)洋 (4)祥3、从轴对称的角度看,你觉得哪个图形比较独特?简单说明理由。

五、课后作业:用所学的圆、三角形、角等基本图形,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10.1.2 轴对称的再认识一、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用“连结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验证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请熟练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课后体会)二、重难点: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归纳总结画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课后检测是否到达要求)三、课前预习:阅读课本102---104页(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四、学习过程:复习: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什么?2. 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它的对应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有何关系?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A B做一做:1、画出线段AB及它的中点O.2.再过点O画出与线段AB垂直的直线CD,3.沿直线CD将纸对折,看看线段OA与OB是否重合?概念:如图:直线CD垂直于线段AB,又平分线段AB。

把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称为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右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又可称为中垂线试一试: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步骤:1、在准备好的纸上画∠AOB2、对折这个角,使角的两边完全重合3、用直尺画出折痕OM,看看射线OM与∠AOB是什么关系。

如图所示,方格子内的两图形都是成轴对称的,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1、由于图形在方格子内,我们可以凭直觉很准确地画出两个图形的对称轴,你能想想是什么原因吗?2、如果没有方格子,而又不能折叠,你还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吗?AO BM做一做:1、如图,点A 和点A`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画出这条直线吗? 作法:(1)连接点A 和点A`;(2)作线段A A`的垂直平分线l 则直线l 为所求做的对称轴。

2、画出下图的对称轴。

做法: (1)连结; (2)截取; (3)作中垂线。

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连结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你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了吗? 六、大家都来说:我学了————————我学会了———————我还有待加强—————七、布置作业课本第104页第1、2、3题10.1.3 画轴对称图形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2、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趣味感,培养审美情操.(学生课后体会)二、重难点:1、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区别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课后检测是否到达要求)三、课前预习:阅读课本105---106页(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四、学习过程:试试你的眼力: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请指出其对称轴(认真,仔细)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两个图形或一个图形的对称轴.请同学们为下面的两张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CBA试一试(相信你能行):问题1:如图,实线所构成的图形为已知图形,虚线为对称轴,请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画完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画得是否正确. (折叠)(2)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你的方法是最简单吗?在格点图中,大家会很容易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如果没有格点图,我们还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吗? 问题2:你能画出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吗?(1)(2)BAL画法:1、过点A 向直线L 画垂线段AO ,垂足点O ;2、延长AO 至OA 1,使OA 1=OA 。

则点A 1就是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

问题3:你能画出线段A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线段吗? 画法:1、画点A 、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1 、B 12、连结A 1 、B 1 。

则线段A 1 B 1就是线段A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线段。

问题4:你能画出三角形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吗? 画法:1、画出点A 、点B 和C 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1 、 B 1和C 1。

2、连结A 1 B 1、 B 1 C 1 、A 1 C1 、则△A 1 B 1 C 1就是△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三角形。

六、大家都来说:我学了———————— 我学会了———————AL我还有待加强—————七、布置作业课本第107页第1、2题10.1.4 设计轴对称图案1、如右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问:(1)有多少条对称轴呢?(4条)(2)可以利用轴对称性来画出它吗?(转到几何画板)2、请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按以下5个步骤一起来画。

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1)在正方形纸片上画出四条对称轴。

(2)在其中一个三角形中,如图,画出图形形状的基本线条。

(注意:不同的线条最终会得到不同的图案,你可以自己设计线条,而不必和书上一样。

)(3)按照其中一条斜的对称轴画出(2)中图形的对称图形。

(4)按照另一条斜的对称轴画出(3)中图形的对称图形。

(5)按照水平(或垂直)对称画出(4)中图形的对称图形,即得到图(3)中的图。

在图案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擦掉其他的线条,轴对称的图案就完成了。

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的各种设计,还可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前利用几何画板画图;跟着我画容易画吧?好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图案。

三、动一动、试一试你知道什么是麦田圆圈吗?(投影图片)现在老师想当一回外星人,要请你们帮忙设计一些图案。

你们也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是图案的设计者,你会怎么设计图案呢?”学生设计方案----“如果你是图案的设计者,你会怎么设计图案呢?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和三角形组成(圆和三角形的个数不限),使整个图案成轴对称图形。

并说明你所要表达的含义。

”学生上台讲解并展示他们的设计,教师给予评价。

四、练一练、玩一玩让你们任意发挥你们都做得不错,下面我们来一个比赛,看看那个小组更厉害。

用四块如右图所示的瓷砖拼成一个正方形,形成轴对称的图案,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拼法最多。

学生活动:学生先在自己的小组内拼图,然后派代表到电子白板前进行拼图。

如果哪一天我们同学家里要铺地板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买这一种图案的,因为我们全班同学已经为你设计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五、课堂小结1、使学生能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10.2.1图形的平移象吗?二、引导观察。

平移是继轴对称以后的又一个图形的基本变换。

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如滑雪运动员在白茫茫的平坦雪地上滑翔,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等等,都给了我们平移的大致形象。

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叫平移?(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导入课题。

)1.平移后的点、角、线段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

)2.平移的方向、距离怎样确定?3.让学生动手操作。

当我们如图所示的那样使用直尺与三角板画平行线时,△ABC沿着直尺PQ平移到△A′B′C′,就可以画出AB的平行线A′B′了。

我们把点A与点A′叫做对应点,线段AB与线段A′B′叫做对应线段,∠A与∠A′叫做对应角。

此时,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点C的对应点是点____;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

△ABC平移的方向就是由点B到点B′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 BB'的长度。

4.课本第113页“试一试”。

(针对自己画的平移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5.要求学生填空。

(1)图形的平移由___和___决定。

(2)举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三个实例: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你能给出几种作法?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BC,AE⊥BC垂足为E,画出三角形ABE平移后的三角形,其平移方向为射线AD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AD的长.(1)平移后的三角形中,与B,E的对应点F,G,还是在BC边上吗?(2)∠B和∠C相等吗?说明理由10.2.2 平移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所给条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欣赏认识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理解平移时"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以及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理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识图能力,体会变换的美.重点、难点重点: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难点:准确理解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1.利用上一节的五个投影.学生进一步观察图形,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提问:(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有何关系?对应角有何关系?(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是否发生变化?2.在学生互相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点悟:(1)•"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表明"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这是从整体的角度刻画平移的特征.(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大小不会改变这是从平移的结果上刻画平移的特征.(3)•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也相等,这是平移的基本性质.二、观察理解,探索规律1.出示投影课本P114图10.2.5学生观察△A′B′C′与△ABC的关系.教师问:△ABC是沿着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得到△A′B′C′.(1)线段AA′、BB′、C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学生交流后进一步由学生概括出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可能在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也相等.2.试一试:将课本P115图10.2.6中△A′B′C′沿RS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平行距离为线段RS的长度.(1)过A′作A′A″∥RS,且A′A″=RS.(2)过B′作B′B″∥RS,且B′B″=RS.(3)过C′作C′C″∥RS,且C′C″=RS.连结A″B″,B″C″,C″A″,则△A″B″C″是△A′B′C′沿着RS方向平移,且平行距离为RS的长度所得到的三角形.三、结合范例,深化理解出示投影课本P115图10.2.8学生观察课本图10.2.8(1),用书上的图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问:课本图10.2.8(1)指出△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的平移方向是什么?量出它们平移的距离.(其平移的方向是点A到A′的方向,或由点B到点B′的方向.或由点C到点C′的方向,量出AA′的长度或BB′的长度或CC′的长度就是它们平移的距离.)学生观察课本图10.2.8(2),用书上的图回答.四、动手操作,感悟规律1.课本P116试一试.由学生动手,老师巡视,让中等的同学上台完成,老师评讲.2.课本P116做一做.由学生动手,老师巡视,让中上学生通过观察回答△ABC和△A″B″C″的关系,•老师评讲.(这两个三角形存在平移的关系).五、随堂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117练习第1,2,3题.六、作业布置1.课本P117习题10.2第3,4题.2.每人准备一张透明纸和一枚图钉.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10.3.1 图形的旋转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