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资料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A.物质性B.运动性C.精神性D.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B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1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 B )A.唯一标准B.根本标准C.普遍标准D.特殊标准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C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1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9、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2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21、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 B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23、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利润2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C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25、少数资本家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D )A.联合B.兼并C.收购D.垄断2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D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27、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D、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28、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3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B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31、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只适用于( C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3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34、下列命题中,正确指明意识本质的有( C )A、意识是可以脱离人身的不死的灵魂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中原子的相互作用35、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 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36、庄子曾说:“是出彼也,俗亦是也”。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37、久旱缺雨,下雨对庄稼有益;久涝成灾,下雨对庄稼有害,这个事实说明:( B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运动是客观、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38、有一首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亡。

”此话的哲学观点是( 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量变引起质变3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40、一个完整认识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41、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概念——判断——推理D、感觉——知觉——表象42、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D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43、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 C )A、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能力的范畴4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C )A、生产力系统中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4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D )A、社会进步是社会的前进性运动B、社会进步是社会的整体发展C、社会进步的成果表现为社会文明D、社会进步是社会文明的结果1.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

A. 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 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D.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C )。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3. 社会形态是( B)。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 自然和社会的统一D. 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统一4.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A)。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C. 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D. 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5. 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D )。

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6.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D )A. 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B. 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C. 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7.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C )。

A. 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B. 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C. 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D. 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8.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D )。

A. 诡辩论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9.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A )。

A.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B.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C.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10.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C )。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11.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1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C)。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13. 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B )。

A. 宗教思想B. 政治思想C. 艺术D. 道德14.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 )A. 物质性B. 存在性C. 可知性D. 运动性15. 运动是物质的(B )。

A. 唯一属性B. 根本属性C. 特殊属性D. 偶然属性16.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

A. 昼夜交替B. 寒来暑往C. 磨擦发热D. 电闪雷鸣17. 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B )A. 政治关系B. 经济关系C. 思想关系D. 家庭关系18.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