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好教育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生物(一)解析附后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膜及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为有了囊泡的存在,生物膜才会在结构和成分上相似B.改变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温度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是因为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D.物质能否进出细胞核与物质的分子大小无关2.对比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培养基来培养肺炎双球菌B. 两个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C. 两个实验中均只有少部分R型菌被转化成了S型菌D. 两个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都可以将性状遗传给后代3.下列与细胞代谢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培植物长时间未换水,很容易导致烂根B. 冬季晴朗的中午,菜农将种植蔬菜的大棚开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 和好的面粉,在60℃环境下发面的速度会更快D. 苹果表面涂蜡有利于延长苹果的保鲜时长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效应B细胞之所以能与靶细胞接触是因为能特异性识别了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吞噬细胞参与了体液免疫而没有参与细胞免疫D.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所以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5.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3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乙、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B. 在第3年时,甲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而增长速率为0C. 在第15年时,丙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体现了生物群落中的负反馈调节6.已知某位孕妇的父亲正常,母亲患有血友病,下列提供的遗传咨询不合理的是()A. 若丈夫未患血友病,生下女孩都不会患病B. 若丈夫未患血友病,生下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C. 若丈夫患血友病,生下男孩都不会患病D. 若丈夫患血友病,生下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29. (9分)某山区在10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
该山区在近10年内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回答下列问题:(1)10年前该山区内某种群中的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和5%,现在种群中的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和15%,此种群(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
(2)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认为人类活动经常干扰群落的演替,原因是。
(3)森林火灾后的恢复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理由是。
火灾过后的森林能够恢复原状,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30. (10分)将阳生植物X幼苗和阴生植物Y幼苗至于环境及营养液都相同的条件中,下图为X 幼苗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点称为,Y幼苗相对应的A点应向移(填“左”或“右”),原因是。
(2)若将叶面积为44cm2的X幼苗叶片在光照强度为8Klx条件下光照5小时,其光合作用能合成 mg葡萄糖。
(3)将X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因营养液中Mg2+浓度不足导致叶片变黄,叶片呈黄色的原因是。
31. (10分)为探究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大鼠48只、绞股蓝多糖、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等实验步骤:a.随机将大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丙、丁三组给予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喂6周;b. ,并进行数据统计;c. 丙组灌胃绞股蓝多糖50mg/kg,丁组灌胃绞股蓝多糖200mg/kg,。
各组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处理2个月;d.2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1)补全实验步骤b. 。
c. 。
(2)写出实验结论:。
(3)现有研究表明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肝糖原的水解、促进外周组织器官对糖的利用,促进激素和抑制激素的利用,保护胰岛细胞,调节糖代谢酶活性。
32.(10分)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幼虫的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由只位于Z染色体上B、b基因控制,蚕丝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A基因(黄色)、a基因(白色)决定。
问答下列问题:(1)用皮肤透明产黄色丝蚕与皮肤正常产白色丝蚕交配,得到的F1都为皮肤正常产黄色丝蚕,则亲代的基因型为。
F1继续交配的F2,F2中皮肤正常产黄色丝蚕所占的比例为。
(2)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
能否只利用(1)中所涉及的家蚕交配,就可以在后代的幼虫阶段鉴别出产黄色丝的雄蚕?若能,请写出杂交组合基因型及鉴定结果;若不能,请写出最理想的杂交组合基因型及鉴定结果。
(3)家蚕的一对等位基因D(黑卵)、d(白卵)位于第10号常染色体上,基因D在性染色体上也能正常表达,基因D缺失也用d表示。
若用X射线处理基因型为DDZW的雌蚕,得到DdZW D,这种变异类型为。
若用此变异雌蚕与杂合黑卵雄蚕交配,后代中产黑卵蚕所占的比例为。
三、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37.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酶是一类极为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食品制造和衣物洗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请回答下列与之有关的问题:(1)榨取果汁时要用到酶,而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时要用到酶。
(2)加酶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是的和。
(3)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来表示。
(4)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可以分别用凝胶色谱法和法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纯度鉴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先洗脱出来,原因是。
38. 【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科研人员将聚磷激酶(PPK)基因导入微生物或植物体后,微生物或植物能过量吸收环境中的磷酸盐,形成大量聚磷,从而去除废水中的磷。
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对PPK基因进行扩增,前提是要有一段以PPK基因核苷酸序列为模板合成的,在延伸过程中需要使用酶。
(2)建构基因表达载体需要有标记基因,它的作用是。
请列举两种标记基因。
(3)若受体细胞为水生植物细胞,农杆菌Ti质粒中能帮助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序列称为;若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首先需要用Ca2+处理,使细胞处于一种的生理状态。
(4)要从根本上解决废水中磷的污染,还是需要将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一)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膜及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为有了囊泡的存在,生物膜才会在结构和成分上相似B.改变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温度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是因为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D.物质能否进出细胞核与物质的分子大小无关【答案】C【解析】生物膜的结构和成分都相似,因为它们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膜的交换,A正确;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为载体蛋白,若这些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就会影响到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正确;温度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核膜和核孔都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它们都具有选择性。
小分子和离子一般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D正确。
2.对比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培养基来培养肺炎双球菌B. 两个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C. 两个实验中均只有少部分R型菌被转化成了S型菌D. 两个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都可以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答案】A【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材料用到了小鼠,不需要利用培养基来培养,A错误;两个实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都是非常经典的实验,B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DNA重组,即广义上的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D正确;两个实验中由于受到S型菌DNA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及R型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部分R型菌被转化成了S型菌,C正确。
3.下列与细胞代谢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培植物长时间未换水,很容易导致烂根B. 冬季晴朗的中午,菜农将种植蔬菜的大棚开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 和好的面粉,在60℃环境下发面的速度会更快D. 苹果表面涂蜡有利于延长苹果的保鲜时长【答案】C【解析】水中缺氧,植物的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物质,时间长了有毒物质积累会植物根部细胞死亡,A正确;冬季晴朗的中午光合作用较强,消耗较多的CO2,将大棚开口能增加大棚内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使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B正确;面粉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最合适酵母菌繁殖的温度在20℃左右,在60℃环境下酵母菌活性减弱甚至可能已死亡,C错误;苹果打蜡后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D正确。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效应B细胞之所以能与靶细胞接触是因为能特异性识别了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吞噬细胞参与了体液免疫而没有参与细胞免疫D.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所以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答案】A【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免疫调节中的靶细胞裂解死亡这个过程中是有基因调控的过程的,A正确;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是因为能特异性识别了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而不是效应B细胞,B错误;吞噬细胞参与了大部分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所引起的免疫病。
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D错误。
5.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3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乙、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B. 在第3年时,甲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而增长速率为0C. 在第15年时,丙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体现了生物群落中的负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甲与乙、乙与丙之间的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变化,都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甲曲线在第3年时的斜率为0,所以增长速率为0,“增长率”不是一个点的问题,是某两端相比较,所以在第3年时无法判断增长率,B错误;在第15年时,丙种群的数量将增加,所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