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渗透题例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解析A中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试管内的压强变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内上升,能观察到明显现象;C实验过程中,由于滴加NaOH溶液后瓶内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会膨胀,可以看到明显现象;D实验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后瓶内压强变小,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入锥形瓶内,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
答案 A例2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发生反应。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瓶内的二氧化碳,所以活性炭包增重。
(2)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所以细铜丝团下沉。
(3)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时发生了生锈,铁锈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所以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
答案(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二氧化碳,质量增加(2)下沉(3)水和氧气同时接触例3 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
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m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
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红萍利用________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m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m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
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________循环利用。
解析(1)植物的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因此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是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红萍,其它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m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没有培养红萍。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O2和CO2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红萍产生O2的量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因此密闭舱内18.9m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
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物质(或“碳—氧”)循环利用。
答案(1)光合作用(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物质(或“碳—氧”)例4 下列图象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中不断加水C.向等质量的锌片、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NaOH溶液解析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分解速率,但不会能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有无催化剂,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相等,A错误;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增大,随着水的质量不断增加,pH会逐渐接近于7,但永远不会等于或大于7,B错误;向等质量的锌片、镁片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设这两种金属的质量是m,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这两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是2m/65、2m/24,则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锌生成氢气的质量,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发生反应,此过程中不会产生沉淀,当盐酸完全反应后,再继续滴加的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氯化铜反应完了之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D 正确。
答案 D例5 华夏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①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②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将“灰”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
③元代《庚道集》中记载:“点铜成银”(即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l)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编号),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①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符号)________。
(3)②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____。
(4)③中的“银”是否属于合金?________。
解析 (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②,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高温CaO+CO 2↑。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4=FeSO 4+Cu ,化学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该反应中Fe 与Cu 2+相互接触时Fe 失去电子变成Fe 2+,Cu 2+得到电子变成Cu ,故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Fe 和Cu 2+。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所以②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
答案 (1)①② CaCO 3===高温CaO+CO 2↑ (2)Fe+CuSO 4=FeSO 4+Cu Fe 、Cu 2+ (3)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是(或属于)跟踪练习: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A.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B.镁条燃烧C.煅烧石灰石D.把一定质量的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2.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少多B.弱强C.小大D.小大3.如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此碳循环中将CO2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D.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4.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
对下列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镁条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试管外壁有热感B.反应过程中气球彭胀,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C.将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可能会听到爆鸣声D.将药品换成生石灰和水,观察到气球膨胀,观察到气球膨胀6.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7.如图,用胶头滴管向装有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液体,能使气球变大,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请写出三种组合)(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6.下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
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______(填字母);写出由D点表示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8.地球上的碳库包括大气、土壤、植物和海洋等,碳库可分为产生CO2的碳源以及清除CO2的碳汇两种类型。
(1)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贮存于大气中,或以________(填物质类型)等无机化合物的形式贮存于岩石圈中。
(2)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从该角度看,森林属于________(填“碳源”或“碳汇”)。
(3)海洋是重要的碳汇,但海水过量吸收CO2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4)研究表明,近20%的CO2排放去向不明,造成了“碳黑洞”,我国学者认为是荒漠盐碱土吸收了CO2。
他们分别用纯石英砂和盐碱土溶液进行对比实验,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由上述实验可知,纯石英砂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
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忽略A、B体积变化):(1)若B为饱和氯化钠溶液,A与B不反应,向B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弹簧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2)若A 为铁块,B 为硫酸铜溶液,将A 放入 B 中,过一会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
答案 1.C 2.C 3.C 4.C 5.B 6.B 7.(1)石灰石和稀盐酸 (2)铁和稀硫酸 (3)生石灰和水 6.(1)单质 NO (2)F N 2O 5+H 2O=2HNO 3 8.(1)碳酸盐 (2)6CO 2+6H 2O =====叶绿体光 C 6H 12O 6+6O 2 碳汇 (3)变小 (4)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9.(1)变小 (2)变大。